第二节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定义: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2、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1)两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1只绵羊=2把斧子作用绵羊主动地与斧子交换斧子被动的充当价值形式地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2)两极商品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离开了相对价值形式,也就不存在等价形式;离开了等价形式,也就不存在相对价值形式。(3)两极商品是相互相互排斥对立的关系;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等价形式,反之,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也不能同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4)至于一个商品到底处于哪极,完全取决于它们在价值形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1)质:相对价值形式内容(先撇开数量不谈)斧子充当价值表现的材料,绵羊的价值通过斧子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斧子是反映绵羊价值的物体,是个价值镜。绵羊的价值为什么能在斧子上表现出来呢?绵羊的价值怎样通过斧子表现出来的呢?等式的基础是它们作为商品都有价值,作为共同物它们都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绵羊与斧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商品的交换,而本质上二者是价值关系。(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量的规定性斧子不但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表现了绵羊的价值,而且还用自己的数量表现了绵羊的价值量,即1只绵羊的价值量是2把斧子。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劳动生产率变化了,体现出来的比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就是绵羊相对价值量的变化情况。(由四种情况)同时等式告诉我们,生产1只绵羊和生产2把斧子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比如都是10小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小时10小时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a.假定绵羊的价值量变化,斧子的价值量不变。假定绵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5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1把斧子可以看到,绵羊的价值量下降了,随之表现他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也下降了。假定绵羊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即20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4把斧子可以看到,绵羊的价值量上升了,随之表现他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也上升了。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同绵羊自身的价值量成正比变化。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b.假定绵羊的价值量不变,斧子的价值量变化。假定斧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2.5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4把斧子可以看到,斧子的价值量下降了,随之表现绵羊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上升了。假定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即10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1把斧子可以看到,斧子的价值量上升了,随之表现绵羊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下降了。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同斧子自身的价值量成反比变化。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c.绵羊和斧子的价值量同时、同方向、按同一比例发生变化。假定绵羊和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即5小时/1只绵羊,2.5小时/斧子,则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2把斧子假定绵羊和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都降低50%,即20小时/1只绵羊,10小时/斧子,则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2把斧子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不变。d.绵羊和斧子价值量不同时、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化。可以根据前三种情况推知。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个一般公式: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绵羊的价值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斧子的价值量)总结论:商品自身价值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在商品相对价值量的变化上,或者说商品相对价值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商品自身价值量的变化。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货币的价值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4、等价形式(1)等价形式的性质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该商品直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形式。a.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自然形式)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b.用自身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量。如:2把斧子用自然形式来表现绵羊的价值如:斧子用使用价值量(2把)来表现绵羊的价值量用一句话说,等价形式的商品用自然属性及数量来表示其他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2)等价形式的特点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结论:一种商品一旦处于等价形式,那它就既是它,就又不是它。4、等价形式5、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在的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2)简单价值形式下,价值的表现是极不充分不完全的。a.它不能证明所有商品的价值与它们自身的使用价值区分开了。b.不能说明商品价值量决定了交换比例还是交换比例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因为这种交换是非常偶然的。c.无法体现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为交换成功可以体现,失败则无法体现。(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相分离,进入交换的商品范围扩大了,从而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1、定义: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所能交换的其他一系列商品上。2、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质的变化:在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量第一次真正的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2)量的变化:在扩大价值形式中,说明了是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调节商品交换的比例。绵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把斧子0.5件上衣10斤粮食0.5块布绵羊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4把斧子2件上衣40斤粮食2块布…………(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扩大价值形式的缺陷(1)商品的价值表现永无止境,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只要有一种新商品出现就会延长。(2)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系列都是不同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是杂乱无章的,各种商品价值表现不统一。(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1、定义: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2、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价值表现简单化、一般化;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一个商品上,这样价值的性质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把所有商品的价值同他们自身的使用价值区分开来。(2)商品交换由原来的物物交换转变为以商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价值形式1、定义:指金银等贵金属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当一般等价形式固定的与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为货币商品。2、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没有本质变化,唯一不同的是金夺取了一般等价物的社会特权。为什么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位置?因为金的自然形式特别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①金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②与金特殊的自然属性有关: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收藏、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便于长期保存;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四)货币价值形式结论:1、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扩大价值形式看金银还是一个普通商品落在金银上是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货币产生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形式,所有商品都作为使用价值,他们的价值都表现在货币上。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体现了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与一般商品有什么样的区别呢?(1)普通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体现出来,而货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价值的直接体现物)。(2)货币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自然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子有不同的用途:金箔画、金塔顶、金艺术品。社会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特有的使用价值。结论:二、货币的五大职能货币的职能指的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一般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关系:①都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②一般商品有一种使用价值,货币商品有两种使用价值。③一般商品通过货币体现自身价值,货币商品直接是价值的代表。(一)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定义:以自身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由生产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内在尺度,而货币是外在尺度。b.价格标准:又称价格标度,是为计算商品价格而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这是人为的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技术标准。(3)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a.通过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定量的金上来实现。这一定量的金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高级形态)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2个: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供求、竞争。1、价值尺度第二、变动的条件不同货币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是价值尺度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无关,重量单位不会发生变化。第三、产生的条件不同货币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不依靠国家权力。价格标准:通常有国家法律规定。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所采取的形式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货币,但要以真实的金银为基础。c.价格与价格标准的区别:第一、代表的内容及其衡量的对象不同价格: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衡量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代表一定量的金,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重量。(3)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作用:①商品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②把交换分为买卖两个阶段,时间空间上相分离,有产生商业危机的可能性。(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铸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作用的货币符号。2、流通手段(二)派生职能1、贮藏手段(1)定义: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能执行这一职能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观念上的货币不能执行这个职能。(3)贮藏货币的目的:a.最初很简单,多余的东西卖掉不再购买,则把货币贮藏起来。b.保证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预防不测)c.货币的权利越来越大,为了追求“绝对的富有”。货币质: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无限性量:有限的量,有限性“货币这种质上的无限性,量上有限性矛盾迫使货币贮藏者从事息息法斯式的积累。”1、贮藏手段(3)贮藏货币的目的:(4)作用——蓄水池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作用的机制是:货币量多了货币追逐商品,货币便宜了,商品贵了金属器皿的价格上升把货币融化了变成金属器皿有一部分退出流通作为贮藏手段货币贵了,商品便宜了,可以买到的商品多了金属器皿的价格下降把金属器皿融化了铸变成货币进入流通货币量少了有一部分进入流通作为贮藏手段所以马克思说: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1、贮藏手段2、支付手段(1)定义:货币用来清偿债务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职能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中生产、消费的不同步性导致了赊购赊销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使得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了,从而导致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3)作用积极作用:a.在生产者缺乏货币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引起了货币形式的发展,信用货币的出现大大节约了货币流通量。消极作用:出现了货币信用危机的可能性。3、世界货币(1)定义: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2)作用a.在世界市场上作为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b.在对外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c.作为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比如战争赔款。(三)总结1、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