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犐犆犛83.140.30犌33!#$%&’’()*犌犅/犜39389—2020!#$、%&’()*+,-./012犘犾犪狊狋犻犮犮狅犿狆狅狊犻狋犲犺狅狊犲犳狅狉犵犪狊狑犲犾犱犻狀犵,犮狌狋狋犻狀犵犪狀犱犪犾犾犻犲犱狆狉狅犮犲狊狊犲狊20201119342021060156’(+,-./012’()*3/045634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浙江富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潍坊海特塑胶有限公司、潍坊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瑞荣、王如平、周晓辉、罗羽、崔爱民。Ⅰ犌犅/犜39389—2020气体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复合塑料软管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复合塑料软管(以下简称“软管”)的分类、结构与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2.0MPa,且有如下用途的复合塑料软管:———气体焊接和切割;———类似焊接和切割的作业,特别是加热、铜焊和金属喷镀;———在保护气体下的电弧焊接。本标准不适用于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LPG)的软管或工作压力大于0.3MPa的乙炔软管。注:选购方根据其特定应用需求,结合相关法规、标准或规范要求,恰当选用本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918 塑料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5563—201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静液压试验方法GB/T5565.1—2017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 第1部分:室温弯曲试验GB/T5565.2—2017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 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GB/T5761—2018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GB/T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8804.1—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 拉伸性能测定 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GB/T8804.3—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 拉伸性能测定 第3部分:聚烯烃管材GB/T9573—201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软管尺寸和软管组合件长度测量方法GB/T9577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标志、包装和运输规则GB/T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 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GB/T16604—2017 涤纶工业长丝GB/T18422—201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透气性的测定GB/T18424—2001 橡胶和塑料软管 氙弧灯曝晒 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GB/T19278—2018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与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HG/T4458—2012 塑料 增塑剂损失的测定 活性碳法1犌犅/犜39389—20203 术语和定义GB/T19278—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并联管 狋狑犻狀犺狅狊犲沿轴向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两根单管。3.2 两胶一线管 犺狅狊犲狑犻狋犺狋狑狅狆犾犪狊狋犻犮犾犪狔犲狉狊犪狀犱狅狀犲狔犪狉狀由一个塑料内衬层、一个纤维编织增强层和一个塑料外覆层组成的软管。注:“胶”指的是构成软管内衬层和外覆层的软质塑料。3.3 三胶两线管 犺狅狊犲狑犻狋犺狋犺狉犲犲狆犾犪狊狋犻犮犾犪狔犲狉狊犪狀犱狋狑狅狔犪狉狀狊由一个塑料内衬层、一个内纤维编织增强层、一个塑料中间层、一个外纤维编织增强层和一个塑料外覆层组成的软管。3.4 公称内径 狀狅犿犻狀犪犾犻狀狊犻犱犲犱犻犪犿犲狋犲狉;犇犖/犐犇与内径相关的公称尺寸。4 分类4.1 按最大工作压力可分为:1.0MPa软管和2.0MPa软管。4.2 按结构可分为:单管和并联管。单管又分为:两胶一线管和三胶两线管。5 结构与材料5.1 结构5.1.1 典型两胶一线管多层剖视示意图见图1。犪) 纵向多层剖视图1 典型两胶一线管结构示意图2犌犅/犜39389—2020犫) 横截面说明:1———内衬层纵截面; 5———外覆层纵截面;2———内衬层内表面;6———外覆层横截面;3———增强层;7———内衬层横截面。4———外覆层内表面;图1(续)5.1.2 典型三胶两线管多层剖视示意图见图2。犪) 纵向多层剖视犫) 横截面说明: 1———内衬层纵截面;2———内衬层内表面;3———内增强层;4———中间层纵截面;5———中间层内表面;6———外增强层; 7———外覆层内表面;8———外覆层纵截面;9———外覆层横截面;10———中间层横截面;11———内衬层横截面。图2 典型三胶两线管结构示意图3犌犅/犜39389—20205.2 材料5.2.1 内衬层、中间层和外覆层5.2.1.1 生产软管的内衬层、中间层和外覆层的材料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加入必要的增塑剂及其他添加剂。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5.2.1.2 聚氯乙烯(PVC)树脂应符合GB/T5761—2018中SG3、SG4、SG5型(犓值在66与72之间)的要求。注:选用其他材料时,其要求必要时另由制造商说明。5.2.2 增强层5.2.2.1 增强层材料为涤纶纤维。5.2.2.2 涤纶纤维至少应符合GB/T16604—2017的高强型涤纶工业长丝的要求。注:选用其他材料时,其要求必要时另由制造商说明。6 要求6.1 外观和颜色6.1.1 外观软管内外壁应光滑,不应有气泡、裂纹、分解变色线。内衬层和外覆层应无气孔、砂眼。并联管连接处应沿轴向分布均匀,内外壁光滑。6.1.2 颜色单管外覆层颜色与所适用的气体见表1。并联管的每根单管应按表1进行着色。表1 颜色气体外覆层颜色液化石油气(LPG)、甲基乙炔与丙二烯混合物(MPS)、天然气、甲烷橙色乙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a(除LPG、MPS、天然气、甲烷外)红色氧气b蓝色除氧气外的其他非可燃气体(如空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和气体混合物黑色 注:其他颜色由供需双方协商。 a当用于氢气时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b同样适用于氧气含量超过20%的氧气空气混合物。6.2 尺寸和偏差6.2.1 内径和最小壁厚及其偏差软管的内径和壁厚及其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4犌犅/犜39389—2020表2 内径和最小壁厚及其偏差单位为毫米公称内径内径偏差最小壁厚壁厚偏差4.0±0.402.5±0.355.0±0.402.5±0.356.3±0.403.0±0.408.0±0.503.0±0.4010.0±0.503.0±0.4012.5±0.553.0±0.4016.0±0.554.0±0.5519.0±0.604.0±0.5525.0±0.604.5±0.60 注:其他规格由供需双方协商。6.2.2 长度及其偏差软管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长度偏差应为0%~+2%。6.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符合表3要求。表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管层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内衬层≥6.0≥200外覆层≥7.0≥2506.4 加速老化老化前后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的拉伸强度降低率应不大于25%,断裂伸长率降低率应不大于50%。6.5 加热损失量软管内衬层和外覆层加热时的物质损失量应不大于4%。6.6 耐压性耐压性应满足表4要求。5犌犅/犜39389—2020表4 耐压性性能项目1.0MPa软管2.0MPa软管验证压力软管无泄漏、裂口、急剧变形现象或其他破坏的现象爆破压力/MPa≥3.0≥6.0在最大工作压力下长度变化/%±5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外径变化/%±106.7 粘合强度内衬层、中间层以及外覆层间的粘合强度应不小于1.5kN/m。6.8 柔性变形系数(犜/犇)应不小于0.8,且软管的弯曲部位应无弯结。6.9 低温柔性弯曲过程中,软管的外覆层应无任何龟裂或破裂。弯曲后,软管应承受表4规定的验证压力而不泄漏。6.10 耐炽热颗粒和热表面性能试样应承受附录A给出的试验条件60s而不泄漏。6.11 耐紫外线性能试验后外覆层应无龟裂迹象,试验前后样品颜色变化按灰色样卡比较时应不小于4。6.12 不燃性用于输送氧气的软管内衬层应在180℃~185℃恒温条件下保持2min不燃烧。试样形状可变化,但不应脱落。6.13 耐正戊烷性能用于输送液化石油气(LPG)和甲基乙炔与丙二烯混合物(MPS)的软管内衬层试样吸收的正戊烷量应不大于15%,正戊烷萃取物的量应不大于10%。6.14 气体渗透性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软管的气体渗透量应不大于25cm3/(m·h)。6.15 并联管性能将并联管分成两根单管的分离力应大于或等于25N并小于或等于100N。分离后每根单管外覆层应不破坏。分离后每根单管均应符合6.2~6.14的相关要求。6犌犅/犜39389—20207 试验方法7.1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应在软管生产至少24h后取样。除另有规定外,试样按GB/T2918规定,在温度为(23±2)℃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至少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7.2 外观和颜色目测。7.3 尺寸和偏差按GB/T9573—2013测量。内径的测量以GB/T9573—2013的4.2中方法1为仲裁法,壁厚的测量以GB/T9573—2013的7.4中方法3为仲裁法。7.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7.4.1 制样时应分别从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裁取试样。当软管内径大于或等于8mm时,按GB/T8804.3—2003的2型试样裁取试样,当软管内径小于8mm时,用GB/T528—2009的4型裁刀裁取试样。7.4.2 按GB/T8804.1—2003试验。试验速度为100mm/min,试样拉伸至断裂过程中的最大拉伸应力为拉伸强度。依次连续试验3个试样。7.5 加速老化采用GB/T7141—2008方法B规定的热老化试验箱,在70℃温度下老化7d后,按7.4进行试验,计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降低率。7.6 加热损失量7.6.1 将内衬层和外覆层分别沿软管轴线方向剥离取下,取长度(50±1)mm,展开宽度超过50mm的截取50mm,小于50mm的保留全部宽度的试样。保留软管的内衬层和外覆层实际厚度。7.6.2 按HG/T4458—2012方法B试验。7.7 耐压性按GB/T5563—2013试验。验证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2倍。7.8 粘合强度按GB/T14905—2009试验,使用4型试样。7.9 柔性按GB/T5565.1—2017方法A1试验。公称内径大于或等于10mm时,弯曲直径犆为10倍于公称内径;公称内径小于10mm时犆取值如下:公称内径4mm~6.3mm,犆取80mm;公称内径8mm,犆取90mm。7犌犅/犜39389—20207.10 低温柔性按GB/T5565.2—2017方法B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20±2)℃。公称内径大于或等于10mm时,弯曲直径犆为12倍于公称内径;公称内径小于10mm时犆取值如下:公称内径4mm~6.3mm,犆取80mm;公称内径8mm,犆取100mm。7.11 耐炽热颗粒和热表面性能按附录A试验。7.12 耐紫外线性能按GB/T18424—2001中6.4试验条件试验,滤光器系统采用方法A。报告颜色的变化程度。7.13 不燃性按附录B试验。7.14 耐正戊烷性能按附录C试验。7.15 气体渗透性按GB/T18422—2013中方法2试验。试验气体为纯度不小于95%(体积分数)的丙烯,试验压力为(0.6±0.1)MPa。7.16 并联管性能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并联管的分离。先用刀在并联管上分离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