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第一部分经费保障(37分)一、工作指标1、基本工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CDC)定编人员、乡级防保人员的基本工资全额拨付,纳入财政预算,及时到位(以县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为准),且与当地同级全额拨款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保持一致。2、冷链经费:县级财政按辖区人口0.20元/人以上的要求核拨冷链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以县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为准)。3、强化免疫经费: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地区(县、乡两级)有经费投入。4、预算外收入:县级CDC预算外收入上缴当地财政后,上缴资金100%返还县CDC用于事业发展(以县政府或人大文件为准)。5、村医生补助:县级财政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的要求核拨村医生补助,并纳入财政预算(以县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为准)。6、预防接种经费管理:建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管理制度和考核发放标准,及时将经费下拨到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并按要求发放。二、量化标准1、基本工资(16分)(1)县级(8分)检查近两年工资核拨情况。上一年标准分3分,差额拨款评0分;当年标准分5分,差额工资按每下降10%(不足10%的按10%计)扣2.5分,扣完为止。经查实已核拨,但无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扣50%的分。(2)乡级(8分)抽查两个乡镇。每个乡镇4分。上一年标准分1分,差额拨款得0分。当年标准分3分,差额拨款按每下降10%扣1.5分(不足10%的按10%计),扣完为止。2、冷链经费(6分)2(1)县级(3分)检查近两年情况。上一年标准分0.5分,当年标准分2.5分。按0.10元/人以上核拨到当地CDC的不扣分,不足0.10元/人的,上一年0分,当年按每减少0.01元扣0.5分,扣完为止。如经查实,核拨款项未到当地CDC,计为无经费投入,不得分。经查实有拨款,但无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扣50%的分。(2)乡级(3分)抽查两个乡,每个乡1.5分。上一年标准分0.5分,当年标准分1分,按0.10元/人以上核拨到当地卫生院的不扣分,不足0.10元/人的,按每减少0.01元扣0.5分,扣完为止。经查实款项未到当地卫生院的,则计为无经费投入,不得分。3、强化免疫(1分)检查最近一次强化免疫活动经费投入。其中:(1)县级(0.5分)经费到当地CDC不扣分,未到位0分;(2)乡级(0.5分)抽查两个乡,每个乡0.25分。经费到当地卫生院不扣分,未到位0分。4、预算外收入返还(6分)检查近两年情况。上一年标准分2分,100%返还不扣分,否则得0分;当年标准分4分,按要求足额返还的不扣分,不足的按每下降10%扣1.5分(不足10%的按10%计),扣完为止。如查实已按要求返还预算外收入,但无政府或人大文件,扣50%的分。5、村医生补助(6分)检查近两年情况。上一年标准分2分,当年标准分4分,有县政府或人大的文件及年度预算,以县为单位承担公共卫生的村医生补助30元/月/人以上的不扣分,不足30元/月/人的,按比例扣分。如查实已核拨经费,但无政府或人大文件及年度预算的,扣50%3的分。如在现场调查发现承担公共卫生的村医生无相应补助的,扣50%的分。6、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管理(2分)(1)规范管理(1分)建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管理制度和考核发放标准的得1分,否则得0分。(2)发放(1分)及时将经费下发到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并按要求发放的得1分,否则得0分。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被检查乡镇未达标,此项将得0分。第二部分免疫规划业务工作(36分)一、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控制(15分)(一)工作指标1、疾病发病率(1)麻疹:以控制麻疹局部暴发疫情为重点,进一步降低我区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年发病率:2005年非重点扶持县≤4/10万,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县≤7/10万;2006年非重点扶持县≤3/10万,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县≤6/10万;2007年发病率≤3/10万;(2)AFP病例:以县为单位,AFP报告发病率≥1/10万;(3)白喉发病率0.01/10万;(4)百日咳发病率1/10万;(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活产儿。2、AFP监测(1)主动监测县级以上CDC、AFP主动监测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按要求开展AFP主动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AFP病例。(2)AFP双份标本合格采集率以县为单位,AFP病例双份标本合格采集率≥80%。43、按要求及时报告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病例。(二)量化标准1、疾病发病率(1)麻疹(6分)①年发病率(3.5分)检查近三年情况。当年标准分2分,前一年1分,前二年0.5分。达标不扣分,不达标0分。②暴发疫情(2.5分)检查当年情况。以县为单位,发生1次暴发疫情0分(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我区规定: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2)AFP报告发病率(2分)检查近三年情况,前二年不评分,前一年1分,当年1分。AFP报告发病率达标不扣分,不达标0分;(3)白喉(0.5分)检查当年情况,发病率0.01/10万不扣分,否则0分。(4)百日咳(0.5分)检查当年情况,发病率1/10万不扣分,否则0分。(5)新生儿破伤风(0.5分)检查当年情况,发病率1‰不扣分,否则0分。2、AFP监测(3分)(1)主动监测(1分)县级以上CDC、AFP主动监测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按要求开展AFP主动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AFP病例(2)双份标本合格采集率(2分)检查当年情况,AFP病例双份标本合格采集率达标不扣分,不达标或无病例报告的得0分;53、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包括AFP)漏报(2.5分)检查近三年情况,县级标准分1.5分,被查两个乡镇各0.5分。如出现瞒报、漏报病例的0分。二、常规运转及其管理(23分)(一)工作指标1、年度上卡率上卡率要求:桂林市≥11‰,柳州市、河池市≥13‰,南宁市、崇左市、来宾市≥14‰,北海市、防城港市、贺州市、百色市、梧州市≥15‰,玉林市、贵港市、钦州市≥16‰。2、常规运转次数要求以乡为单位常规免疫每年运转6次以上。3、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1)以县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接种率调查。(2)接种率要求①以乡为单位,每年单苗合格接种率≥90%,四苗及乙肝全程合格接种率≥85%;全程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免疫起始月龄正确,不得小于疫苗的免疫初始月龄;针次间隔时间正确,每针次之间间隔不得少于28天;在12月龄内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接种单位、接种者的记录;卡、证记录相符且家长承认。②以县为单位,乙肝首针24h及时接种率≥75%。4、漏卡率调查和查漏补种(1)漏卡率以县(区)为单位每年组织1次以上本辖区范围内的漏卡率自查(以现场查阅到相关原始资料、调查报告等为准)。(2)查漏补种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全县(区)范围内的免疫规划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活动。要求对漏卡儿童补卡率100%,漏种儿童6补种率≥95%。5、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1)查验检查近两年开展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情况。要求对托幼机构、小学查验率达到100%;2006~2007年查验新入托、入学儿童比例≥95%。(2)补卡、补证和补种漏卡儿童的补卡率100%。漏证儿童的补证率≥95%。漏种儿童补种率≥95%。6、流动儿童管理建立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机制,以县为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的流动儿童接种率专项调查。7、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制度,按规定组织开展相关监测工作。(二)量化标准1、年度上卡率(4分)当年标准分2分,前一、二年标准分各1分,上卡率达到要求的不扣分,不达标0分。2、常规运转次数(0.5分)检查两个乡镇,每个乡镇标准分0.25分。达标不扣分,不达标0分。3、接种率调查(9.5分)(1)接种率自查(0.5分)已开展且能查阅到相关原始资料不扣分,否则0分。(2)持证率(1分)被调查适龄儿童持有预防接种证比例达到100%的不扣分,持证率每下降5%扣0.5分,扣完为止。(3)调查全程合格接种率(8分)7①“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6分):≥85%不扣分,80%扣1.5分,75%扣2.5分,70%扣3.0分,60%扣4分,<60%全扣;②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1分):达标的不扣分,不达标0分。③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分):达标的不扣分,不达标0分。4、漏卡率调查和查漏补种、补证(2分)(1)自查漏卡率(0.5分)每年开展一次漏卡率调查,并能查阅到相关原始资料不扣分,否0分。(2)现场调查漏卡率(1分)以乡为单位,漏卡率<5%不扣分,≥5%得0分。(3)查漏补种(0.5分)以县为单位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查漏补种,并能查阅到相关原始资料,补卡率、补证率达到100%、补种率≥95%不扣分,否则0分。5、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2分)(1)查验(1分)①对托幼机构、小学查验率(0.5分)县级:查验率达到要求的得0.5分,否则0分。②查验儿童数(0.5分)乡级:检查两个乡镇,每个乡镇0.25分。查验率达到要求的得分,否则0分。(2)补卡、补证和补种(1分)县级:漏卡儿童的补卡率和漏种儿童补种率均达到要求的得分,否则0分,漏证儿童的补证率本年度暂不评分。6、流动儿童管理(1.5分)(1)专项调查(0.5分):按要求开展调查的得0.5分,否则0分。(2)县级预防接种单位:按要求开展工作的得0.5分,否则0分。(3)乡级预防接种单位:按要求开展工作的得0.5分,否则0分。7、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1.5)8(1)县级(0.5分)CDC和1个被查县级预防接种门诊按要求建立监测制度,并开展相关监测的得0.5分。(2)乡级(1分)检查两个乡镇,每个乡镇标准分0.5分。被检查乡级预防接种门诊按要求建立监测制度,并开展相关监测的得0.5分,否则0分。第三部分免疫规划管理(27分)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14分)(一)工作指标1、县级(1)管理科室:CDC设立独立免疫规划管理科,有独立的办公室(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为准)。(2)专职人员:按1/10万人口比例配置,基数≥4人(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为准)。2、乡级按1/万人口比例配置专职防保人员,基数≥2人(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为准)。3、村级每个行政村有1名以上村医负责卫生保健和免疫规划工作(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为准)。4、预防接种单位管理(1)指定预防接种单位100%完成市、县、乡、村级预防接种单位(包括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接种的医疗机构)的指定工作。(2)接种门诊①四室:100%的城镇接种单位设立接种门诊,有办公室、接种室、宣传室和冷链室,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②内设要求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服务指定单位》证9书,并在显著位置公示。在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禁忌症等;接种室设置一苗一桌,有醒目的疫苗标示牌,有卡介苗专用接种台/间,有专用废物贮存器,按《预防接种工作管理规范》要求贮备急救药品及器械,有注射器销毁记录。(3)接种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村级接种单位)①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服务指定单位》。②接种人员接种后按要求记录接种信息,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的机构应规范使用《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即《四联单》)。(3)制定并实施有关的工作管理制度。5、信息化建设(1)县级免疫规划管理科配备2台以上计算机,安装有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能正常上报和管理数据资料。(2)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所)配备1台以上计算机,用于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以在现场检查可查阅到有关免疫规划工作资料为准)6、人员培训县级对乡级、乡级对村级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免疫规划专业技术培训,以培训学习记录为准(以会代训不计入内)。(二)量化标准1、县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