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空气质量管理回顾杭州市环境保护局2006.5.30杭州市空气质量变化总体呈现二个特征:※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污染类型呈综合、复合和区域型特征,来源贡献多样化,成因复杂化;前言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分析若干管理措施大气环境状况若干对策建议第一部分大气环境总体状况杭州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分布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杭州市区环境空气以2000年(“一控双达标”)为界,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先呈下降趋势后呈上升趋势;二氧化氮(NO2)自96年以来,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在“一控双达标”的低谷后,污染程度呈加剧趋势杭州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基本徘徊排在第三十几位,杭州空气质量仅相当于国外城市80年左右的水平,与国外城市差距十分明显。★杭州市降水污染现状全市酸雨率维持在70—80%之间,但污染区域有所扩大。杭州酸雨污染程度与颗粒物污染程度有关,污染类型主要是由硫酸根为主,硝酸根贡献在增大大气污染发展过程大气污染发展过程:◆70、80年代主要表现在烟尘→TSP、SO2和SO2→酸雨,污染类型为煤烟型;◆90年代主要表现在SO2和NOx→酸雨,烟尘和扬尘→TSP,污染类型为混合型◆当前SO2和NOx→二次粒子,气溶胶→PM10、PM2.5,NOx和VOC→光化学烟雾(O3),污染类型为复合型。◆未来大气污染问题是臭氧、PM2.5、VOC、CO,污染类型为烟雾型。★杭州市空气污染特征◇污染类型从煤烟型发展为复合型[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低(细颗粒物)、大气氧化性增强(臭氧)、酸雨频率高和以城市为中心呈区域性污染等特征];◇颗粒物来源贡献从燃煤尘和建筑施工扬尘(1996年贡献超过80%)为主,发展为扬尘、二次粒子、汽车尾气尘和燃煤尘为主[贡献也超过60%,工业污染从烟尘直接贡献转化为烟尘直接贡献和气态污染物生成二次粒子间接贡献并举,机动车尾气贡献上升较快,成为主要贡献源之一];◇PM10中颗粒数浓度向小型化发展,中细颗粒的比重大幅上升;已出现光化学烟雾和二次气溶胶污染前兆。◇局地污染已发展成为区域性污染,差距日益缩小。第二部分影响因素分析№1客观自然条件对环保的挑战由于杭州市地理环境条件较为特殊,三面环山,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再加上气象扩散条件比同等和沿海城市差,年逆温天数平均高达220天左右,静风频率达30%左右,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SO2、NOx转化为二次粒子,地理和气象两因素造成杭州市的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难度相对较大.国内城市GDP能耗吨标煤/万元日本0.18法国0.24~0.30英国美国约0.41上海1.03北京1.53广州0.84南京2.09无锡0.81杭州0.95中国1.44№2能源消费与大气质量的矛盾杭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将引起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增长。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近期难以根本改变,世界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近三分之一,而杭州初始结构煤炭的比重高达60%左右,即使终端能源结构,煤炭比重也比世界的一次能源结构高。由此而来的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将对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3城市化发展对环境的挑战快速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抵消了现有的污染控制努力。杭州日益发达的经济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来到都市,这都市化过程带来6%—7%的平均人口增长率,而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过高的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对环境的胁迫,导致市环境质量十分脆弱,发展过快与保护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使得机动车等流动源污染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造成耗煤总量和房地产、建筑业、旧城和道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造成建筑施工扬尘和道路二次扬尘对颗粒物贡献率有所上升,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压力。这些人为的活动抵消了如能源从煤改到油或气体燃料等措施带来的环境改善。№4城市化发展对环境的挑战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伴随而来的颗粒物、NOx、VOC、CO及O3的污染。我市在这个问题从过去不鼓励发展私人汽车到积极鼓励发展私人汽车,而在市政建设规划中没有考虑机动车飞速增长的趋势,也没有设计足够的停车场地。道路和为数很少的立交桥不能满足机动车数量增加的需要。虽汽车消费变成了我市经济告诉发展的动力之一,但缺乏协调一致的配套政策出台,以全面解决污染控制。№5城市化发展对环境的挑战热岛现象等城市特殊的污染气象特征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有很大的影响。市区内众多的人口、建筑、高吸热率的下垫面,导致市区的气流比郊区气温高,形成“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城市形成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郊区近地面空气从四面八方向城市中心汇集,使周围工厂排放污染物质会聚城市中心,从而加重污染。根据市气象中心的有关研究成果,目前杭州市区已形成武林门、汽车东站两个热岛中心,对杭州市区大气污染物扩散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6面临政策和技术的挑战※从政策层面看,法制国家远未成型。※从技术储备角度来看,污染源析和系统控制技术是关键,环境技术创新是突破口,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我们缺乏煤和油燃烧、汽车尾气、扬尘复合污染等方面实用控制技术,解决综合性、区域性污染问题困难重重。※从技术研究角度来看,我们对地区性的环境问题调查和研究不足,源排放清单、环境问题污染的机理和污染物来源不清。造成政策制定、标准实施及技术措施依据不足和针对性不强。№7污染排放总量的影响污染源废气中小颗粒去除缺乏有效控制和治理技术、投入相对偏小以及点源、面源和线源长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使得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超过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大气污染的症结最直观来说,就是目前杭州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高于环境容量。燃煤污染建筑工地流动源污染第三部分若干管理措施•已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1、2、3、4阶段方案•政府目标责任制(燃煤大户的脱硫除尘工程、工艺废气的治理均列入目标责任书)1、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关停29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采矿及加工企业.全部淘汰水泥机立窑企业,目前已关闭90条的生产线,市政府并已提出污染企业搬迁计划。2、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力被关矿山搬迁企业☆烟尘控制区建设(目前为此,烟尘控制区面积达510.55KM2,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实施启动“禁燃区”工作(杭州已实施了“禁燃区”近、中期工作)3、巩固烟尘控制区,实施“禁燃区”工作;进一步深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淘汰25000辆燃油助动车和1600余辆残疾车,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实施了机动车备案制度和车辆报废制度,进行路检年检、公开曝光、限期治理等措施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4、强化汽车尾气治理工作5、加大扬尘控制力度;道路施工房地产开发1)市政府出台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市政府190号令);2)开展清洁杭城活动;提高城市保洁水平,增加机扫面积;3)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强制推行密闭化运输;4)加强对建筑、道路等工地的扬尘管理;6、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实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并分解落实到各污染源(排放绩效);2)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建立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控中心;3)加强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4)加强对大气污染新建项目“三同时”管理;5)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的油烟污染的综合治理。污染源监测系统7、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建设,近几年来我市每年新扩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1)市政府加大对大气环境基础科研的支持,投入近100万元对杭州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氮氧化合物(NOx)开展源解析研究工作;2)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一辆大气流动监测车。8、政府加大对大气污染科研监测的投入1)《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2)《杭州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3)《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杭州市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9、法规和规章颁布第四部分下一步对策针对大气污染控制的难点和重点,污染控制还是要通过增量和存量的削减来实现.1)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在巩固烟尘控制成效的基础上,突出做好细小颗粒物的防治,重视二次颗粒物的污染防治,严格工业气态污染物(SO2、NOx)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大力调整能源结构。2)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对机动车保有应推行“不限制拥有,但限制使用”的政策;实行I/M制度,控制汽车污染物(NOx、C颗粒和VOC)排放3)进一步加强对扬尘尤其是道路二次扬尘污染的控制。重点抓好建筑物料和渣土装运过程密闭化、城市道路保洁和市政工程扬尘污染管理等问题。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信息披露,借公众和媒体之力,促使现行政府变为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加强权力制衡;——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透明度,增加公众知情权,促使更多的群体由观众变成演员参与进来,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就可能来临。——进一步加强企业违法行为信息披露,提高污染单位的自律行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回溯追究制。加强信息披露,增加知情权法规和规章以及标准近期计划出台法规----《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条例》规章----《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并计划开展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工作。----《杭州市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管理办法》标准----《杭州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技术支撑和政策的研究技术支撑----计划建立杭州市污染源的中心数据库和决策系统----计划建立燃煤大户的在线排污申报系统----完善杭州市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继续扩大安装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政策的研究和推出----环境审计工作----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环境行为分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