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严谨、勤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勤奋努力,刻苦钻研。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3.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二、培养年限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研究生应在2.5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其余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三、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导师制)。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位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2.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负责制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3.系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应在学校内完成,研究工作可以在学校内或合作单位进行。4.可以在学校内聘请协助指导教师,也可以在合作单位聘请兼职指导教师。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限选课、选修课3类,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一般约20学时折算为1学分。2(1)学位课共设6-7门。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其中:课堂讲授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②第一外国语,3学分。③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4门。(2)限定选修课为4门(含专业外语)。(3)任意选修课约占硕士生所修学分的三分之一。专业课内容和学分可根据本专业领域实际情况自行设定。4.实践环节(1)文献综述1学分;(2)学术活动1学分。5.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1)自选课程研究生可根据学位论文选题或个人培养计划的需要,选修若干门课程。确定自选课程必须征得导师的同意。自选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体育健身课在自选课程范围内(见体育课有关规定)。(2)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取硕士生,以及其他缺少本学科本科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五、成绩考核1.考试方式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的笔试方式,要注重过程考核,可以根据研究生平时完成实验、课外作业的情况及试卷的成绩等综合评定,学位课一般应采用笔试的方式。2.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成绩等级分布要合理。六、综合环节1.文献综述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即开始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总数不少于100篇,其中近3年文献和外文文献均应不少于三分之一,并于第三3学期完成不少于6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由导师评审,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1学分)。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完成。硕士生开题报告的要求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3.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初两周内完成,具体要求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4.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听取3-5次学术报告,并提交总结报告,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科研秘书上报研究生学院给予相应学分。学术活动及其考核在论文答辩前完成。5.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七、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发放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证书。4《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行政管理素养,掌握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方法和技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从事政策法规研究、管理预测分析、组织人事管理、事务管理、社会公众沟通等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勇于探索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2.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3.行政法制理论与实践4.公共组织与管理三、课程设置1.学位课(A)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00101第一外国语12031和2001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10101行政法研究402110102政府经济学301.5110103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402110104公共政策研究301.512.限定选修课(B)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10201政治学研究201110202公共管理研究301.5110203专业外语阅读301.5210204专业学术研究201353.任意选修课(C)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00301第二外国语(英、日、法)80320030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21030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01.5210302人事行政学201210303行政伦理学201210304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1210305政府公共关系学201210306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301.5310307领导科学201310308土地行政管理301.5310309现代社会学201310310公共事业管理301.5310311公共选择理论201316203社会保障研究301.5216303财政投融资管理与实务研究301.5316310财政法经济学研究301.5304103管理经济学402304303管理信息系统301.5206317高级财务管理301.5212101国民经济运行与调控301.534.综合环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00401文献综述11~300402学术活动1在学期间6课程编号:00101课程名称:英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张琳职称:副教授学时:120学分:3内容简介:本门课程分为精读、写作、听说、翻译及测试五种课型。侧重精读、写作和听说。通过阅读、精讲题材多样、体裁广泛、内容新颖、可读性强并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语言具有一定难度的原文,使学生熟悉纯正、优美的英语,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其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写、译能力。通过210学时的学习,掌握6000—6500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的常用词组,复用性掌握其中4500个左右的基本词,并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听、说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的能力。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精读教程中的正课文用于课堂教学,副课文及写译、测试材料用于课后自学和答疑。听说教程用于课上教学。泛读用于课后自学、答疑和讨论。参考书目:1.戴炜栋.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罗丝瓦斯曼.朗文高级英语阅读,上、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张琳.写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课程编号:00102课程名称:日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王安江职称:副教授学时:120学分:3英文译名:JapaneseARequiredCourseforPostgraduates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分为精读、泛读两部分,包括听力、会话及写作。通过大量阅读与反复练习,增加词汇量,加深并扩展语法知识,提高对语段及语篇的综合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要求掌握5000~6000个常用单词和词组,能对约40组近百个同义词进行辨析,以提高准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培养缩写和写作论文的基本能力,较强的听、译能力以及一定的写、说能力,重点培养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内容:本文,注释,言葉の表现,類義語の比較,練習要点及方式:(1)“言葉の表现”除收有语法、词汇和句型外,适当地收入了一些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语言技能。(2)“類義語の比較”,对日语中意义用法容易混淆的常用同义词进行简要、明了的解析,以提高学员对日语词汇运用的准确性。(3)“練習”分为“練習一”和“練習二”两部分。前者是紧密结合课文或讲解内容的基础性练习,后者是归纳、综合性练习。参考书目:1.综合日语教程,四院校日语教材编委会,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2.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听力教材:日本语能力考试2~1级,日本语国际教育支援协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著西藤洋一希亚编学林出版社20078课程编号:00103课程名称:俄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赵鲁臣职称:副教授学时:120学分:3内容简介:研究生俄语一外教学大纲旨在顺利完成大学俄语教学大纲(国家教委编订)第一册至第四册的各项要求基础之上,使学生能流利地阅读俄文报刊和与本专业有关的俄文资料,达到每分钟90个词,理解性掌握8000个常用词汇,较熟练地应用语法知识和俄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每小时内能写出或汉译俄300字左右的短文。通过俄语专业阅读训练和注释,学生能够用俄语获取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信息和常识。此外,要使其具备一定写的能力,在半小时内能完成120—150个词汇量的写作要求。通过课文(功能意念练习)使其具有初步的口语会话和口语翻译能力。参考书目:1.丁树杞.大学俄语,第5册,第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阎国栋.中国文化概观(俄语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3.胡光准.俄汉言语文化比较,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9课程编号:00104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适用学科:各专业编写人:裴桂清职称:教授学时:36学分:2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是高等学校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课程大纲:第一专题绪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理论研讨:“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促进研究生就业?◎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第二专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0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如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五、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风正好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如何织就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第三专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学习《十二个五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