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个人感悟十篇当很多人都在奔向富足的时候,有一群人选择走向艰辛。看完《我们是第一书记》有什么感受?以下是《我们是第一书记》的十点个人见解,网友们带给你的,供你参考!《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个人感悟(一)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自3日起在全国上映以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阔步新征程的昂扬斗志。影片用一个个真实故事生动刻画第一书记们扎根扶贫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勾勒出一幅有关青春、奉献、责任、勇气的时代画卷。“在热火朝天的脱贫战场上,第一书记们把青春热血和智慧力量倾注在祖国大地的村落上。”贵州省兴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春明,用“震撼人心、触动灵魂、激发斗志”形容看完影片后的感受。影片中,贵州省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的坚毅眼神令范春明无比动容:“她的眼神透露着‘必须行’的坚定、‘必须干’的果敢、‘必须成’的信心。”在范春明看来,影片正是通过对刘恭利这样的第一书记进行精心刻画,唤起无数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昂首阔步新征程的豪迈斗志。35岁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工部附中学生科科长颉顺虎,曾担任第一书记,看完电影感慨万千。“影片中第一书记们的工作能力、朴实作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观影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对比,如果我是他们该怎么办?我该从何处着手带动百姓增收致富?”颉顺虎表示,“我要向这些第一书记们致敬,致敬他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平凡之处见证伟大。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许多基层干部都有过和影片人物类似的经历。他们因为奋斗过、努力过,在观看影片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身处青藏高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驻西藏那曲市央庆布吉卡村工作队队长王煦樟,对影片讲述日喀则市定日县尼辖乡宗措村的故事感同身受:“和农牧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富,让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基层落实好,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和心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动车段党委副书记代林均,曾担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烟囱村第一书记。“影片的一幕幕,让我回忆起担任第一书记时的点点滴滴。我要把这些回忆化为前进的动力,立足本职岗位,继续披荆斩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代林均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许多青年观众也从《我们是第一书记》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用一部电影专门讲述第一书记的故事,在当前的电影院线并不多见,但很有必要。”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25岁观众陈晨在看完影片后,为第一书记的故事所感动。“影片让我深刻体会到第一书记们艰辛的付出、执着的坚守和攻坚克难的勇毅。”陈晨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拼搏,在最美好的年华写下洋溢青春活力的篇章。”《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个人感悟(二)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正在热映中,该片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以“第一书记”为引,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的“情感记事簿”,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是向所有参与脱贫攻坚的“战士”致敬。有这样一群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20_年_月_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胜战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们的日夜奔赴,他们暂别年幼的儿女、挚爱的伴侣、年迈的父母,怀抱着改变贫困群众命运的满腔豪情,走进祖国各地的深沟巨壑,向贫困发起冲锋。其中,超过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是因山洪不幸遇难的广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因病去世的广东镇武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冯永成、因工作触电牺牲的贵州大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文伟红、因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去世的湖南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因工殉职的湖南阳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龙俊,是因车祸不幸遇难的王秋婷、因排查灾情触电牺牲的曾翙翔、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王新杰、因脑出血倒在扶贫一线的曾红梅……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们倒在了扶贫的路上,却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里。预告片中,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决心,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尽显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今天,我们回望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奉献牺牲。有这样一种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伟大的脱贫攻坚斗争,锻造出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第一书记正是这种精神的缔造者、实践者。“我一辈子都是一个人在干活”“我希望有盏灯”“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无法走出去嘛”……预告中,一张张无助的脸庞,一句句无奈的心声,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贫困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这些村民的身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第一书记们跨越高峰、穿越山河,来到了这些村民的身边。“你们放心,咱们一定是管到底干到底”、“我们一定要和贫穷打一场硬仗”。他们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自己当成村里孩子的父母;为被群山包围的山村修公路、通水饮,为这里的人打开通往大山外的路;用血肉之躯撑起村民的希望,用双手守住丰收的希望;在海报4300米的雪域高原养羊,为这里的牧民寻找到了脱贫之路……他们一步一步走,一句一句问,一条一条记,一件一件做,千方百计、倾尽全力,真正做到了不负人民。他们却有愧于家人。村里的每一个老乡都认识胡小明书记,但是病床上的母亲不认得他了;将“家”搬进大山里的刘恭利书记,母亲骨折只在门口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去;30岁人生戛然而止的黄文秀,留给家人永远的思念……预告片中的这些片段,让我们看到了第一书记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经历、崇高品格。“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第一书记的奉献和牺牲,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通过大银幕真实再现了这群“为你而来”、为时代而来的共产党员的伟大和不凡,为下一代留下了可供追寻和回望的脚步与精神。这一次,就换我们“为他们而来”。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重温那些热血与青春,体会那份真实与感动。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问我们美好生活从何而来,这部电影就是很好的回答。《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个人感悟(三)8年间,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一“奇迹”背后,是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日夜奋战,1800多人牺牲在脱贫一线。17日,由_出品,任杰导演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来汉路演,该片聚焦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在扶贫攻坚一线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扶贫事业中的动人瞬间“什么样的青春才算无悔?什么样的诺言可以生命赴约?什么样的奋斗值得一生奉献?”这是《我们是第一书记》想要解答的问题。电影中,西藏定日县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带领村民养殖珠峰绵羊,带动全村富裕,他的人生格言“翻越山峰,虽千里犹无悔”令人感佩;四川布拖县博作村原第一书记胡小明笃信“少年强则国强”,在当地教育事业中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做最有意义的事”;贵州望谟县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带领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被誉为“敢啃‘硬骨头’的驻村书记”,但面对镜头她只淡然道,“他们过得好了,我发自内心高兴。”一位位朴实的书记们,一项项扎实的脱贫举措,一句句触动心灵的金句语录——《我们是第一书记》带观众看到了扶贫攻坚事业里无数个动人瞬间。据制片人魏骅介绍,“第一书记”原本是新华社主导的一个新闻选题,因为采集到的素材让整个团队都非常震撼,便对其进行了影像化包装,以新闻纪录电影的形式走进电影院,让更多的观众记住这些一心为民的书记们。极目新闻记者观影过程中看到,不少观众被第一书记们的事迹打动落泪,而当片尾字幕显示片中几位第一书记已经不幸离世时,全场观众都陷入静默。第一书记们的经历,比想象中更感人在《我们是第一书记》里,观众看到了许多真实、生动的脱贫事迹。胡小明和罗洪这两任第一书记接力为大凉山的孩子们解决受教育问题,驻扎在黑龙江的第一书记王路在台风后带领村民们抢收粮食,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则在平均海拔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带领村民们养羊脱贫。来自武汉传媒学院的一位大学生说道:“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祖国还有如此贫苦、困难的地方,更无法想象脱贫是这样一点一滴、艰难实现的。”“最开始,我也以为第一书记就是村官。”制片人魏骅说道,“真正接触了第一书记,才发现‘第一’二字的意义特别深厚,东家的猪跑了、西家的房漏了,都是他们去解决。就像片中第一书记刘恭利告诉小朋友们的一句口头禅:‘有事找谁?第一书记。’”武汉路演活动中,剧组为观众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鸡蛋。而在电影里,这些鸡蛋的故事几度令观众落泪。在完成任务离开博作村后,所有人都反对第一书记胡小明再次回到村中,不是因为他工作失职,而是他太认真负责,而他的母亲已罹患了阿尔兹海默症,“母亲不认识儿子,但村里的所有老太太都知道胡书记”。最终让胡小明决定重返脱贫战场的是这样一个画面:“扶贫初期,村中办起养鸡场,多出来的鸡蛋煮给孩子们吃,谁知孩子们第一次吃鸡蛋时,竟不知道要剥壳。”魏骅说道:“很多人以为当第一书记是为了刷履历,但去到村里的第二天你就会明白,当什么官不重要,老百姓的诉求、需要才最重要。每天太阳下山之后,满是烟火气的乡村是第一书记们的战场。如何让村民们脱贫、过上好日子,是第一书记们的使命。”不煽情不摆拍,摄影师坐在轮椅上拍下真实画面《我们是第一书记》剧组最初搜集了1000多位第一书记的感人事迹,经过艰难抉择,最终选取了十余位担任影片主角。在魏骅看来,《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据他介绍,为了融入每位第一书记的生活环境,摄制组前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书记、当地居民交流,因为只有成为了他们身边的人,沉浸到每个村子里以后,摄制组才能拍到最真实的素材,“所以我们这个电影大概拍了3年才完成。”《我们是第一书记》作为新闻纪录电影,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剧组自2019年起开始关注第一书记群体,耗时三年进行创作。魏骅透露,创作之初收到了1200多个故事,从中筛选出15个,每个案例耗时三四个月拍摄,最终形成了大银幕上的4个故事。“新闻要求快速准确,而电影有很长的工业流程,对画面的要求非常高。”在这部电影中,新闻与电影的基因各占50%,“既有新闻触角发现到的真实故事,也有电影艺术带来的视听冲击。”而作为一部纪录片,真实成为《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更高要求。魏骅透露,摄影师们甚至用起了“偷拍”,把摄影机的红色指示灯遮挡起来,或是干脆把机器藏起来。因为担心采访对象讲述不清晰,剧组曾摆拍了部分镜头,但为了真实呈现,这些摆拍镜头全部被舍弃,“最终大家看到的画面里,99.9%都是真实拍摄”。在影片的末尾,“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等牺牲在脱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出现在镜头中,观众为之泪流不止。但在影片的其他部分,第一书记们在逆境中也不间断的笑容更令人敬佩。魏骅说道:“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想法非常一致,不要过多的包装,不要卖惨,不要刻意煽情,只要平实、朴素地把故事讲出来,让大家有所思考就够了。”第一书记们奋战的地方,很多都位于崇山峻岭、山野乡村中,剧组也随之走遍大江南北。在拍摄过程中,三位摄影师都曾身受重伤。“一次拍摄中突发山体滑坡,摄制组的车被冲走,摄影师鼻梁骨、膝盖都骨折了。但他不愿意撤回来,也不愿意在当地休息,第二天就开始继续拍摄,他说坐在轮椅上拍摄,镜头更稳。”《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个人感悟(四)正在上映的《我们是第一书记》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以“第一书记”为引,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的“情感记事簿”,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是为下一代留下可供追寻和回望的脚步与精神。《我们是第一书记》由_出品,任杰导演,入选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扶持项目。谈到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出品人兼制片人兼发行人张苗:“作为一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