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从经济上看,是没有全面权衡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只考虑了经济利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长远利益。20世纪70年代初有污染(公害)经济学。人们已经意识到: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环境负荷,否则,自然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将受到破坏,社会经济也不能持续发展。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过程)就是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各种废弃物排入环境。环境经济学从经济学出发,研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取得近期的直接效果,又能取得远期的间接效果。任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治理环境的劳动成为社会必要劳动;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能反馈到国民经济体系和核算的体系中。②如何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容,使生产和消费的决策同生态学的要求协调一致;按照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原则,拟定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确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评价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估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的经济损失;选择废弃物治理和利用最优的经济途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优化方案的经济分析;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的经济准则;建立各类环境经济数学模型。④如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管理原则(1)客观上存在的两种‘失灵①市场失灵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企业投资生产,对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环境损害和额外成本,但企业并未给合理补偿,也就是没有纳入企业的成本。把环境看作免费的‘原料库’和‘垃圾箱’,加上资源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形成了“公共物品”。此外有些资源也不应进入市场。例如森林、珍稀动物、矿产资源。市场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就是“市场失灵”。②政策失灵政策兼顾公平和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涉及‘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效率涉及管理成本与实际效果。政府干预“市场失灵”不足或者过分,也会引起“政策失灵”。如:价格扭曲引起相应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不当导致浪费;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国家资产的所有者,难以避免某些“政策失灵”(污染处理)。由于政策环境和对象变化导致政策失灵。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环境政策的利益冲突表面化;企业结构的变化;消费者享有充分的消费选择权都可以导致政策失灵。(2)与环境有关的两种理论①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A·C·PIGOU)1920年他的《福利经济学》:环境也是一种财富,环境福利属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遵循“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功利原则。通过自由竞争、资源自由流动,使边际私人纯产值(生产者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社会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趋于一致,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增加了一国的福利。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或产业征税;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则给予补贴。以课税办法来解决“政策失灵”。②社会成本论科斯(R·COASE)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甲→乙造成损害,就制止甲,是错误;避免对乙的损害,会使甲受到损害。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应当考虑总的效果”。环境市场失灵是因为环境产权或使用权不明晰。解决办法是:政府限量,将公共物品(环境质量)的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法律规定受害者(乙)有免受外部不经济的权利,政府根据受害方的要求,强制污染者(甲做补偿)将外部不经济性减到零。但在允许排污限量(保障环境质量)的严格规定下,乙方这种权利又可以转让给甲方,甲乙双方就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权利的转让价格),寻找各自利益损失的合约安排。社会成本=内部成本十外部成本一个工厂为节省内部成本,向外部排污以至污染一条河使外部成本(治污成本)增大,社会成本随之激增。如果政府立法,严格限制排污量,则外部成本大量内部化;如果限量(环境容量以内的)排污权证又可通过市场购买,则使限量内的外部成本进一步内部化,因而社会成本相应锐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乙养鱼受甲企业排污的损害,甲补偿乙使水清洁(继续养鱼),而不是制止甲生产;乙可以改行不养鱼了,得到另外足够补偿后任甲生产(不能超过政府控制的环境容量)。只要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清晰,交易各方就会力求降低成本,使资源使用得到产出最大,成本最低的地方,达到优化配置。(3)加强以环境资源产权界定为核心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是环境资源产权。可以脱离土地的单项资源(林木、水产品等生物资源,矿物等非生物资源)的原始产权应属国有,作为商品可以通过市场转移其产权。作为基础环境资源本身(广义的土地)却不应出让所有权,只能出让使用权,而且这种使用权限制在不破坏环境下的使用权。最不明确的是生态环境及其基础因子(大气、土壤、水、森林)的产权是国有的,但是市场的价格体系还没有发育到环境资源的合理有偿使用,依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2.按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的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建设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以及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环境经济政策与国家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发展可持续的资源产业等。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制度;统一规划;指导控制经营权和使用权的交易、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核算体现;逐步取消不利于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价格政策(如低于再生产成本的森林砍伐,矿产资源的无偿开采,水资源的价格补贴以及能源价格补贴)政策。3.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管理原则(1)环境经济政策两功能:行为激励、资金再分配。我国筹集环保资金功能的重要性是首要的。发达国家,政府资金足够,国民有高的环境意识和支付意愿,国民经济具有足够强的承受能力,筹资已逐步让位行为激励方式。(2)我国环保投资的现状环境保护资金占国民收入1%左右。八条环保筹资渠道:环境影响报告;“三同时”(控制新污染的发生);更新改造拿出资金7%用于防治污染;排污收费;综合利用产品利润五年不收税;老污染源治理可申请优惠贷款;污染治理项目免交建筑税;城市建设费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城市污染集中治理。有关环保资金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筹资金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例如排污费中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约占我国同期全部工业污染防治费用的16%。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环境经济政策规定一部分筹集的资金以补助金的形式返还环境责任者(例如排污费的80%以补助金的形式返回企业),使企业缺乏费用最小化的动力。三、环境管理的经济分析方法1.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用币值形式定量反映效益,寻找达到管理目标的最小费用方案。只限于可用货币表示的那一部分进行评价,得出不同备选方案,提出一种准优化(尚不能做到最优化)的建议。(1)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污染严重时,较少的投资可以用来去除较多的污染物,获得较大的效益,随着环境状况的改善(去除废物量的增加),去除单位污染物的投资则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去除污染物量越多,环境质量越好,经济损失越小;当污染物去除到一定程度以后,即使用较多的治理投资,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损失的减少就不是很明显了。治理投资是支出,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支出,两者之和最小为好。下图的曲线Ⅰ-Ⅰ表示去除污染物的费用;曲线Ⅱ--Ⅱ表示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曲线Ⅲ--Ⅲ表示总的支出(两条曲线相加)得到‘U’型总费用曲线,图中A点是总费用最小,即经济上最优。把治理污染使损失的减少看作是治理污染得到的效益。随着污染物削减量的增加,费用和效益的比率是不同的,随污染物消除深度的增加,其费用增加的比率是逐步上升而相应效益增加的比率下降,如下图所示。货币总效益与总费用之差称为削减污染物的净效益。当污染物削减量为A时,净效益最大,即净效益:改善环境总效益-改善环境总费用。将所有费用和所有效益都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定量表示,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把所有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计算出净效益的现值。用各方案净效益的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选出净现值最大的方案。(2)费用--效益分析的特点①数据要充足、可靠费用(市场信息),效益分析(污染物与接纳体的剂量反应关系)。充足度:数据充足度决定模型准确性和建模费用。可靠性:数据连续性和区域性影响模型适用范围。②市场价格和市场物品要灵活处理费用--效益分析,在可能的时候都采用依赖市场价格的方法。但由于市场价格的扭曲(如垄断价格、税收、补贴、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等),采用“市场价格”未必真正反映物品的实际价值。此时,使用各种物品的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来计算。影子价格国内产品:生产价格+经济效果系数价格;国际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合理汇率;机会成本:排它用途中的最大收益为机会成本。环境质量改善的间接效益有公共物品性质,排斥于市场之外而成为非市场物品,一般通过寻找替代市场物品或支付愿望(例如人们愿意为每天清洁空气),使它们与市场发生联系。③费用与效益的时空分布性污染控制项目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必须确定合理的费用效益发生年限和社会贴现率。费用:采用项目的寿命期效益:采用统一的社会经济贴现率而对于某些特例(核污染防止工程),采用较低社会经济贴现率比较合理。费用效益分析除给决策者提供各个方案的净效益现值信息外,还需提供费用与效益的时空分布和概率分布,使决策者对效益的分配有所了解,从而合理筹集污染控制费用。④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性:任何污染物控制费用效益分析都是在许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实际情况可能变化,费用效益分析一定存在风险。不确定性,许多效益至今不能用货币度量,其次是由于费用、效益时空分布变化(如有些效益只有在特定时空实现)。⑤非最优性费用效益分析是通过有限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因而是非最优的。(3)环境保护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①效益的计算效益包括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价格容易计算)和环境社会效益(有下面几种方法)。第一,市场价值法:把环境看成生产要素,环境受损导致生产率降低(通过统计对比、实验等计算)。例如污染物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如渔业、林业、农业和水资源;对人工系统的影响如对建筑物、材料腐蚀等。第二,机会成本法:一种自然资源使用都存在许多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一般把其它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的机会成本。第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恢复或防护被破坏的资源所需要的费用。第四,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在环境破坏以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水源被污染了→代替水源。②费用的计算方法防护费: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或破环所造成的损害而需要增设的防护装置或材料等费用,如隔音、抗振、防锈以及搬迁住房等。清除费:用包括防治和减轻污染或破坏所需要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治理费用,如消烟除尘设施、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焚烧炉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管理费用则包括防治机构的业务费,如:资料、监测、科研、规划等费用。具体的针对环保建设工程或规划项目费用采用基建费用、运转费用。在宏观计算时,采用投资系数(去除单位污染物所需投资)来估算总投资。费用--分析,力图使环境改善的效益用货币来估价,以便权衡投资费用与环境改善的效益,给决策者提供了决策资金分配方面的依据。但是由于环境是公有的资源,没有价格能准确地确定它的价值。例如,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景观的影响等都难以估价。所以,效益的估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2.费用的有效性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在实际应用时时常无法准确估计环境效益的币值。因此经常对环保费用货币单位来计量;环保效益借用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