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社会环境分析:家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环境分析:家庭一、家庭的定义家族名起于猎。豕为家畜。屋下覆豕,实为私产的起源,有私家的观念,于是有私产之制度。族之本义为矢族,后衍为亲族宜。……族之所以为亲族者,大抵因血统相近,部落相邻之人,同事畋猎,或相争夺。于是各树旗帜,以供识别。凡在一旗帜之下者,即为一族。(甘家馨,1996)由一男一女及其后代所组成在社会中的基本社会群体;一群共享同一祖宗的人;有明显的血缘;居于同一屋顶下的家人。(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1982)有夫有妇,然后有家(周礼)由结婚的配偶或一群成人亲族同住一起,并且依性别而分工及养育子女(蓝采风,1986)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个人互相许诺并且分享亲密、资源、决策及价值。(Olson&DeFrain,1994)家庭的概念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家庭的特点: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是姻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是血亲(收养关系的是准血亲)。传统社会中,血亲重于姻亲,是由于那时注重传宗接代;现代社会注重婚姻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2.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间,面对面交往,直接互动与合作。3.与其它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它包括性、生育、赡养、生活、事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多种关系。家庭的社会特征家庭具有历史性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二、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一)家庭结构1.结构要素(1)家庭成员的数量(2)代际层次(3)夫妻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中有几对夫妻就有几个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固2.结构模式(1)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合而成(3)联合家庭:由夫妻和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女甚至包括已婚的孙子女组成的家庭(4)其他家庭:上述三种以外的家庭,如“丁克家庭”、“残缺家庭”、“单身家庭”等随着社会发展,核心家庭已成为各国家庭的主要模式。两百年来家庭的核心化自有家庭这种人类生活的组织单位以来,其结构、模式、形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平稳而缓慢的,有时甚至是很难觉察的。然而,在自产业革命以来大约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家庭模式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古老的大家庭制度普遍瓦解,全世界的家庭结构正在朝核心家庭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应的是,新居制代替了从父居或从母居,父权家庭变得更加平等,亲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个人的目的角度来看待婚姻,而不再把婚姻当作是一种经济安排或亲属联盟。当然,这里说的是一种总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没有例外。核心家庭发展的趋势是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的前工业社会中,大家庭具有很大的功能,它通常是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家庭成员,以保证他们在农业、狩猎、手工业或其他谋生手段方面进行最恰当的经济合作。由于每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员都是一份经济财产,人们非常希望家里人丁兴旺。同时,儿童、老人和残疾人,虽不能与健康成人干同样的活,但每个人都能为整个家庭单元的经济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之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了家庭的核心化。首先是工业社会的生活要求地区性的流动。人们必须到能找到职业、有晋升机会的地方去,这就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亲属关系和亲属义务的束缚。其次,工业社会提供了广泛的经济机会,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有了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机会。流动社会中的人们接受的教育、兴趣和生活经验都与那些有着传统的和固定不变的地位的人不同。在大家庭中,亲属们过着非常相似的生活,有着共同的兴趣。而在工业社会中,这些纽带都已不复存在了。第三,在城市环境中,正规的非亲属性的机构如公司、学校、医院、政府、福利机关等承担了许多曾经是家庭特有的功能。第四,工业化强调以个人努力而不是个人的出生环境作为成功之路,这与传统的模式正好相反,并使得亲属关系不再是一个决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个人的目标比亲属的义务更重要,人们更期望得到自由的选择。第五,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成为一种经济负担而不是一种财产。父母为养育子女需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儿童几乎不能为家庭贡献什么,但却有和有贡献的人一样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在工业社会扩展家庭可能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实惠。在现代社会典型的城市环境中,大家庭愈来愈显现出其反功能,而核心家庭则具有更多的正功能,于是孤立的小型核心家庭正在迅速变成或已经变成规范。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大家庭也正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而面临解体,核心家庭在现代世界上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家庭的重要(一)「家」是社会最为基本、最小的单位(二)「家」是社会最为重要、关键的组织(三)「家」是人们最为亲密、隐私的关系(四)「家」是人们最先生活、学习的园地(五)「家」是人们最为想念、归回的爱巢(六)「家」是人们最为关心、在意的地方(七)「家」是人们最易破坏、受伤的所在(二)家庭的功能1.经济功能: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2.性的功能: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夫妻间的性关系是社会(法律、伦理与道德)认可的性关系3.生育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是种族繁衍的保证4.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5.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其中前者最为重要。6.感情交流功能:感情交流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7.休闲与娱乐功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1.社会与环境因素2.家庭成员的素质3.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家庭成员既要有适当频率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使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三、家庭生命周期(一)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家庭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运动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寿命而消亡。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学者P.C.格里克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二)家庭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六个阶段。阶段起始结束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结婚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配偶一方死亡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配偶一方死亡配偶另一方死亡(三)研究家庭生命周期的意义家庭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涵盖了婚姻、生育、教育和死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对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对家庭、生命、婚姻的各种现象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避免将婚姻、生育、死亡等家庭过程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的弊端。比如通过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人们心理状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婚姻障碍背后的家庭原因等等。(四)家庭生命周期的局限性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忽视了诸如离婚、丧偶等因素对家庭的影响。因而它的适用范围不够宽泛,不适用于残缺家庭和无子女家庭。四、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等。这些关系对家庭成员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血缘关系以外的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等需要极其小心地呵护,相互尊重,才能维持好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一)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的稳定。夫妻关系状况对夫妻双方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也有重要影响。1、「爱」里有尊重与接纳2、「爱」里有了解与信任3、「爱」里有安慰和鼓舞4、「爱」里有耐心与关怀夫妻关系不良的原因对爱情理解不同对家庭的理解不同其他原因:个性不合、经济原因、其他家庭关系的干扰等(二)亲子关系父、母、子女是家庭中的稳定三角父母与子女的影响是相互的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子1、亲子关系相处的原则(1)子女待父母的原则【孝、顺】(2)父母待子女的原则【爱、管】2、亲子互动沟通的秘诀(1)时间与机会的给予(2)眼神与肢体的触动(三)兄弟姊妹的关系1、相处和睦不~~嫉妒、抱怨、嫌弃、争夺能~~饶恕、让步、珍惜、亲爱2、患难相顾互相帮助、彼此照顾、相互扶持(四)婆媳关系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话有双重涵义。其一是说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孙关系。其二是指婆媳关系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旧社会做媳妇艰难的生动写照。同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而形成了一种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今天,这种妇女压迫妇女的不良传统已被广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摈弃了。现代家庭中媳妇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婆媳关系已基本成了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也应看到,即使在今天,相处融洽的婆媳关系也并不十分普遍。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原因(1)关系的特殊性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2)利益分歧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3)相互接纳不良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4)中介失衡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五、家庭问题家庭问题指的是与家庭直接相关或者是发生在家庭中的问题,如婚姻解体、夫妻争吵、婆媳矛盾、子女教育、老人养老等。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问题的产生及表现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影响的烙印。(一)家庭暴力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暴力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方式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