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2.从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通过探究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习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含义。2.人体血浆pH的调节。1.填写图1中各部分液体的名称,并完善图2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图。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人体肝细胞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正确顺序是:。①细胞内液②循环系统③血浆④组织液⑤泌尿系统⑥体外3.人体的调节系统除了免疫系统外,还有、。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kPa,正常人血浆pH为;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内环境①→④→③→②→⑤→⑥神经系统内分7707.35~7.4537泌系统【情景导入】下图是安徽阜阳出现过的“大头娃娃”,他们“头大”不是聪明,而是“水肿”。最终查明这些婴儿食用的劣质奶粉中是其患病的主要原因。导入为什么缺少蛋白质会导致水肿呢?内环境理化成分的稳定有什么意义呢?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探究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合下面的材料,了解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图1为正常人体温日变化,图2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图1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23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图21.由图1可知(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变化量一般不超过。(2)图1中一段时间内体温逐渐上升是由外界和体内活动引起的。(3)假如将人体的一部分离体,离体的部分(能,不能)像图1曲线那样变化。年龄性别微小的差异也有变化1℃环境的变化细胞代谢不能2.由上述分析结合图2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和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不同个体存在。3.通过对上述图1和图2的分析,得出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相对一定差异调节作用器官系统相对稳定小贴士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7℃左右),血糖浓度(0.8~1.2g/L),渗透压(770kPa时)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某一恒定值。【归纳提炼】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1)内容: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影响稳态的因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3)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2)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4)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5)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6)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只有在生病的情况下,某些成分才偏离正常范围,因此,分析内环境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的代谢情况。答案(1)√(2)√(3)×(4)×(5)√(6)×探究点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重要意义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思考:1.由图示构建下列模型消化呼吸泌尿血浆2.从上述分析看出:各个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是系统、系统、系统和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系统、系统和系统。3.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调节网络。器官、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体液—免疫4.内环境稳态对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观察下图并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1)从图示看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生命活动(2)分析下表稳态失调带来的相关疾病病症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代谢的氮质废物等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葡萄糖缺氧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和疲倦、周身不适、恶心(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吗?若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一定遭到破坏吗?酶水无机盐答案前者一定,后者不一定。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小贴士内环境渗透压、酸碱度、血糖、Ca2+稳态的主要意义: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酸碱度的稳态保证细胞内酶的正常催化活性;血糖的稳态保证细胞的能量需求;Ca2+的稳态可维持细胞正常的兴奋性等。【归纳提炼】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发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聚焦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活学活用】2.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D.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较高的渗透压会使细胞失水而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细胞外液的温度维持在37℃左右,温度过高会影响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答案C探究点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体具有维持稳态调节的机制,下面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与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缓冲液液体环境缓冲液2.方法步骤pH或pH试纸一滴pH滴数3.结果分析与结论材料图示结果自来水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逐渐;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缓冲液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减小增大相对稳定生物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而不同于,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缓冲液自来水缓冲物质pH的相对稳定小贴士进行该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4)生物材料至少选两种进行实验。(5)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归纳提炼】人体血浆中维持pH平衡的机制活学活用3.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问题:(1)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这主要是在起作用。(2)剧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________,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仍维持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是:乳酸和NaHCO3/H2CO3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再分解产生CO2,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3)pH稳定主要是为了保证____的活性。解析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物质进入血液,都会使血液pH发生变化。但血液的pH却不会变化过大,而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起作用。答案(1)7.35~7.45缓冲物质(2)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3)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动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必要条件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的“误差”无关。D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解析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C4.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运动员们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解析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含有缓冲物质,过多的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D5.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pH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浆pH低于_______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_____________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这样,血浆pH就相对稳定。(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_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血浆pH不会升高。(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浆_______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答案(1)7.35~7.45H2CO37.35水和CO2(2)下降NaHCO3乳酸钠、水和CO2(3)NaHCO3肾脏(4)H2CO3NaHCO3pH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