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政府工作报告汇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凤阳政府工作报告汇报凤阳,古称“中坜”、“濠州”,是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网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凤阳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凤阳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重大风险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苦干实干,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先后荣获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曲艺之乡、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过去五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8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26.1亿元,年均增长31.5%,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连续4年以超亿元速度增长,总量保持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263.2亿元,年均增长5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4489万美元,年均增长85%。“十一五”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81.6亿元和48.3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51.8亿元和31.1亿元,年均增长22.3%和22.9%,贷款总量在全市位居前列,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31.4:33.9:34.7调整为27.3:41.3:31.4。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二)硅(玻璃)产业快速兴起,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过去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立足丰富的石英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硅(玻璃)特色产业集群。编制了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该产业成为全市培育的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和石英砂行业整治,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加快皖北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势推进园区建设,县工业园区和硅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并完成扩容规划编制,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8.6平方公里,硅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5.3平方公里,年吞吐量800万吨的凤阳港建成运营。通过招商引资,两大园区入园企业达68家,年创税收近3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同时,规划建设了临淮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庙石英砂加工集中区、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和刘府废旧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硅(玻璃)产业人才和技术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积极协调和向上争取,安徽科技学院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0年9月份面向全国招收了73名本科生;省级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使用,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心。到“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硅(玻璃)企业达48家,实现硅(玻璃)产业总产值33亿元。硅(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9.9亿元,年均增长2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6.5%提高到34.4%;五年共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总数达到9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6.02亿元提高到24.6亿元,年均增长27%。(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过去五年,我们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鼓励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7.8亿元,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续7年丰收,2010年实现总产72.9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1%,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粮油占粮油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5%提高到95%;大棚蔬菜、优质花生、甜叶菊、油茶、畜牧、水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349个,全县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8.6%提高到33.3%;水产品产量由“十五”末的3.2万吨增加到3.8万吨,增长18.8%。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沼气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9.7%提高到26.8%,建设户用沼气池5787口。农机事业快速发展,装备总量达10.6万台(套),总动力达97.3万千瓦,在全市排名第二。农业产业化稳步提升,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年粮食加工能力达160万吨,已成为全省粮食加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13家。全县有13个农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15个农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8个农产品荣获安徽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我们以全省“千村百镇”和全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抓手,认真开展了2个省市级示范镇和22个示范村建设;实施民营企业家领建新农村工程,有40个民营企业家结对领建34个村,府城镇大王府村、刘府镇赵庄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鼓励支持大学生到我县农村创业或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出台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奖补政策,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县财政共奖补新农村建设资金465万元、奖补水泥1.44万吨。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加大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力度,五年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2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发展及城镇建设。(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日趋活跃过去五年,我们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修编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文物保护规划、小岗村和南部自然风景区等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了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全县各旅游景区(点)统一纳入公司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凤阳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凤阳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多渠道投入资金近1亿元,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创A评星升级工程,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凤阳山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府城镇、小溪河镇分别成为全省最佳优秀旅游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大包干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小岗、赵庄、大王府村成为全省农家乐示范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五届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承办了“江淮情•凤鸣神州”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凤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共接待游客173.5万人次,门票收入2086.4万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47%和304.3%。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贸、物流、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好又多”、“锦泰百货”、“双虎家俬”等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及代理品牌专营店落户凤阳,特别是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及新网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群众消费持续增长。“十一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5.5%。(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市建设展现新貌。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新城区初具规模,新城核心区从2009年3月动工以来,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初具规模、三年展现新貌”的目标要求,多渠道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路网围合面积2.3平方公里,占核心区规划面积的42.1%,今年五月初将启用政务中心。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护城河治理,鼓楼广场、商业步行街改造,开发建设凤阳商贸城、帝城大厦、皇城大厦,开工建设住宅小区12个、建成面积达80万平方米,并配套相关设施,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全市“丰乐杯”、县“洪武杯”竞赛活动为抓手,以扩权试点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小岗村总体规划和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结合中心村建设、土地置换、移民迁建,共开发建设了76个新农村居住小区。总铺镇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称号,大庙镇及希望村被批准为省级清洁工程试点镇和试点村。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5%提高到40%。基础设施日益改善。水利事业稳步发展,五年累计投入7.75亿元,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淮河堤防退建和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共完成3座中型水库和4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圩堤75公里,深挖扩建当家塘坝216面,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新建自来水厂8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3万人。城乡道路畅通能力大幅提高,五年累计投入9.47亿元,改建县乡道路119.5公里,完成“村村通”934公里,建设客运站(点)14个,同时完成了省道307、101线凤阳段改造,宁洛高速凤阳段建成通车,蚌淮高速公路及延伸段、京沪高铁、合蚌客专、明徐高速等工程开工建设,综合交通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56.7公里增加到123.4公里。电力、燃气事业快速发展,五年累计投入电力资金3.58亿元,新建改建5座变电站、新增改造高低压线路998公里;投入1.35亿元,铺设天燃气管道290公里,管网已覆盖县工业园区和近万户城市居民。同时,邮政、通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新的成绩。(六)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过去五年,我们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由28个减少到25个,内设机构由167个减少到163个,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能关系,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面建立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原则,组建了文广新局和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影剧院转企改制等工作。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五年共完成企业改制51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全县村级区划调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临淮关、大庙、刘府、武店4个镇被批准为省级扩权试点镇;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依法规范流转土地2.1万亩。深化投融资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县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设立了中国银行凤阳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凤阳县支行、利民村镇银行、珍珠小额贷款公司等;鼓励农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57个,入股资金达1915万元,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过去五年,我们坚定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先后在上海、深圳、广东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央企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累计引进项目1230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256亿元,利用外资7193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凤玻、华众、新华联、赛吉元、台玻、中建材、福莱特、中航三鑫、美国GLG、天津宝迪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县。(七)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工程落实到位。过去五年,我们认真落实省市各项民生工程,从创业、就业、帮扶和保障等各个层面落实富民政策,惠及全县75万城乡居民。“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7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34.3%和116.7%。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实现再就业1.16万人,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由“十五”末的7.73万人次提高到14.6万人次;实施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积极争取,2010年我县成为全国第二批、全市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全市第一。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成为全国残疾人社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