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工作手册(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制度、职责、流程、预案》修订说明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急诊科医疗活动正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科使用的《制度、职责、流程、预案》是2009年护理部根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09版(试行)的要求,参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并结合我科临床工作实际修订的,随着临床医学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今年护理部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我科2009年版《制度、职责、流程、预案》进行修订和增加。修订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办法(2013年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2014年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3号令》、《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相关制度职责(2013年版)》、《四川省卫生厅文件【川卫办发{2012}813号(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通知)】等。人民出版社《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科护理手册》。修订程序:急诊科根据三基培训老师修订→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科室质控人员审阅→制定成册,下发学习执行。修订后的《制度、职责、流程、预案》由急诊科制度、急诊科工作职责、急诊科危重急症抢救流程、急诊科急诊服务流程、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急诊科制度55章、急诊科工作职责13章、急诊科危重急症抢救流程32个、急诊科急诊服务流程39个、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8个、急诊科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43章。在2009年版《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有:一、制度1.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2.急诊科值班交接班制度3.“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4.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的分诊分类的管理制度5.急诊手术管理制度6.急诊会诊制度7.院前与院内有效链接工作制度8.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9.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接制度10.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11.急诊科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原则及指导规定12.医患沟通制度13.急诊收治制度14.急诊清创室工作制度15.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16.急诊注射室工作制度17.急诊须知18.急诊观察病人须知19.请示报告制度20.急诊科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1.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22.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23.急救药品管理制度24.跌倒、坠床防范制度25.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试行)26.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制度27.安全保卫制度28.急诊人员准入制度29.急诊三级查房制度30.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31.急诊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32.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33.出诊的相关规定34.院前急救安全措施35.院前病历书写规范36.急诊科留观病历书写制度37.投诉处理制度及程序38.救护车使用制度39.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试行)40.急诊分诊标准4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2.急诊危重病人优先处理制度43.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与机制44.急危重患者管理标准及措施45.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46.急诊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管理规定47.急诊服务时限48.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多部门、多科室协调机制49.急诊科急诊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估规范50.急危重症患者流向分析制度51.关于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患者的管理协调机制52.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53.急诊科培训与考核机制二、职责1.急诊科主任岗位职责2.急诊科护士长职责3.急诊医生职责4.急诊科值班医师岗位职责5.急诊科首诊医师岗位职责6.留观室护士岗位职责7.急诊科分诊护士岗位职责8.急诊科调度员岗位职责9.急诊科驾驶员岗位职责10.急诊科护工岗位职责三、流程1.急救通则2.急性气道梗阻抢救流程3.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4.症状性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5.咯血抢救流程6.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7.急性卒中抢救流程8.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流程9.急性腹泻抢救流程10.低血糖症抢救流程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1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抢救流程13.高钾血症抢救流程15.异位妊娠急症抢救流程16.急性致命性创伤抢救流程17.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18.中暑的急救流程19.电击伤的急救流程20.溺水的急救流程21.电复律的流程22.颈托固定操作流程四、服务流程1.急诊服务流程2.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3.急诊急救病人流程4.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5.急诊、危重病急救患者院内救治流程6.院前急救工作流程7.院前急救环节流程8.急诊入院流程9.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工作流程10.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11.绿色通道抢救流程12.急、危病人入院流程13.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14.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绿色抢救流程15.急诊科突发事件处理流程16.急诊科群体性伤害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流程17.急诊科大规模伤病员处置流程18.急诊科“三五”、特殊病人处理流程19.急诊转诊、转科流程20.急诊科120急救人员交接流程21.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22.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流程23.急诊科留观、输液流程24.急诊科传染性疾病处理流程25.可疑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流程26.急诊与住院连贯医疗服务流程图27.急诊病人与ICU、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28.急诊手术流程29.急诊腹泻病人就诊流程30.急诊发热病人就诊流程31.急诊妇产科病人就诊流程32.急诊五官科病人就诊流程33.急诊口腔科病人就诊流程34.急诊科危急值管理流程35.急诊驾驶员体检流程36.铲式担架搬运服务流程37.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与核对流程38.重大突发事件各科室协调协作流程39.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39.发生群体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示意图40.发生火灾事故紧急疏散预案示意图41.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42.急诊科无空床处理流程43.急诊科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44.患者转院制度及流程45.门诊会诊流程图五、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2.急性创伤急诊服务流程3.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4.急性颅脑外伤急诊服务流程5.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6.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诊服务流程7.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8.危重孕产妇急诊服务流程六、应急预案及程序1.用药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2.输错液体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3.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4.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程序5.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6.治疗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7.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急预案及程序8.患者标本采集错误应急预案及程序9.患者标本被拒收应急预案及程序10.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1.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2.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13.仪器使用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及程序14.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5.各种导管脱落时应急预案及程序16.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及程序17.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8.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19.突然停电应急预案及程序20.设备不足时应急方案21.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22.院内猝死的应急预案23.急诊科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3.成批食物中毒患者救治的应急预案24.大规模伤病员救治应急预案25.多发伤患者救治的应急预案26.关于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27.病人自杀的应急预案28.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29.灾害事故急救预案29.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30.洗胃机操作故障的应急预案31.急诊科火灾应急预案32.急诊科失窃的应急预案33.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34.急诊科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方案35.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6.除颤仪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7.心电监护仪意外故障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8.遭遇暴徒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39.医院应急事件报警电话目录1、院前急诊与院内急诊有效链接工作制度2、急危重症患者流向分析制度3、急诊病人入院制度4、医院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5、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与机制6、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多部门、多科室协调机制7、关于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患者的管理协调机制8、急诊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9、急诊科培训与考核机制10、急诊与120急救中心联动协调机制11、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12、急诊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管理规定13、急诊科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原则及指导规定14、急诊科急诊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估规范15、急诊服务时限16、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17、急诊危重病人优先处理制度及流程18、患者转院制度及流程19、急诊科与住院部临床科室患者交接制度与流程20、急诊服务流程21、急诊就诊流程22、急诊科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23、重大突发事件各科室协调协作流程24、医院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25、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26、无名患者身份标识方法和核对流程27、急诊科留观流程28、急诊科无空床处理流程29、急诊科医疗设施有限时处理流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院前急救:1.救护车出诊快捷(出诊时限:小于3分钟),院前急救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中的监护、急救、处理,急危重病人,途中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院前院内紧密联系与交接、协同抢救。二、院前院内在急救功能上的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1.保证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急救病人病情通报;急诊科-救护车-医院的“三方通话”。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到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流程为:救护车→急诊科→抢救室→ICU/住院病房(→手术室)。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将病人病情病史、治疗处理等与医院急诊科值班人员交接。按院前与院内不同情况和要求分为如下两方面: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要处理,并作出“拟诊”,做好到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1.急诊科24小时有医务人员应诊,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2.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三先三后”原则(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再补办医疗相关的手续。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