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概述国际标准ISO14001于1996年9月1日第一次发布,2004年11月15日第二次发布(修改版)。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号为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自2005年5月15日起执行(1996版2006年5月15日起失效)3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管理。贯穿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主线是:识别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通过制定环境方针,实施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实现管理目标和指标,兑现预防污染、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及持续改进的承诺。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原则1:承诺和方针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对环境管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原则2:规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进行规划。原则3: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原则4:测量和评价一个组织应测量、监测和评价其环境绩效。原则5:评审和改进一个组织应以改进总体环境绩效为目标,评审并不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5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策划(P)-实话(D)-检查(C)-改进(A)循环和持续改进立足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所有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强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重视污染预防提供开放性和灵活性和其它管理体系的兼容性6鉴此,所有组织都要根据自身性质,建立适当的环境方针,确定其应控制的环境因素,识别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制定相应的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规定有关的责任机制,保证人员具有履行其环境责任的能力,建立所需的文件体系,对运行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测,对组织的全部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审核和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1、范围2、引用标准(无)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8第一节:前言、引言和范围9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自愿原则:组织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自愿采用;广泛适用性:适用于任何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灵活性:没有建立环境行为标准,仅提供了系统建立并管理行为承诺的方法;兼容性:与ISO9000标准兼容;全过程预防:强调环境保护的预防为主原则。持续改进原则:采用PDCA循环的行为模式,持续不断地改进环境绩效。104.2环境方针4.3规划(Plan)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Do)4.4.1组织机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检查与纠正措施(Check)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6管理评审(Action)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六大部分、十七个要素)与运行模式(PDCA循环)4.1总要求持续改进1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体系实施的重点是污染预防;体系实施的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过程控制;体系实施的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体系实施的依据是程序的管理。12第二节:术语和定义13第三节:总要求14总要求(4.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指组织从决定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的设定、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和资源的配备。指环境管理体系按规定的要求运行,并在运行中实施和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通过监督检查和纠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方法持续改进提高。15第四节:环境方针16环境方针(4.2)标准条款: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要求根据组织的特点制定环境方针描述了“三个承诺,一个框架”方针的内部管理要求方针的社会监督17方针中三个不可缺少的承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持续改进污染预防。18环境方针示例:1、遵守全部有关的环保法律和条例;2、评估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地监督和改善我们的环境表现;3、在我们的日常运作中节约资源,减低或消除污染环境的根源;4、提供培训和支援以加强各阶层员工的环保意识;5、与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士分享环保经验;6、积极支持和提倡环保活动”。19环境方针的公布内部:外部:内部简报、邮件宣传小册子公告栏企业年度报告会议广告介绍性的培训课程会议20环境方针的实施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建立更详细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行动计划应当:确定优先项确认员工的责任分配资源确定可测量的目标、指标21环境方针的修订与改进需要改变的条件:市场情况变化;生产过程、产品的变化;重大的资产重组;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公众与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在管理评审中包括对方针的评审;对任何改变进行交流。22第五节:管理体系策划23环境因素(4.3.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24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性一个组织只有识别了全部的环境因素并科学准确地确定了重大环境因素,其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才是有效的和可信的。25环境因素的识别组织在提供产品、服务和全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更改时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因素。一个组织能够控制的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从原材料订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所伴随的环境因素均应进行识别和评价。对于产品本身和销售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同样也要进行识别和评价。例如:汽车的设计制造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油料消耗;汽车维修和报废后所伴随的环境因素等等均应考虑。组织自身可以管理、改变、处置的环境因素,可包括自行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修、办公和后勤活动中的环境因素。是组织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和管理的环境因素,这类环境因素多属于与组织关系较密切的相关方,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利益关系对相关方施加影响,间接地实现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外部社会对组织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组织内部的变化——如机构调整、组织的优化和兼并、工艺革新、新产品开发、规模扩大等,也会造成环境因素的变化;为满足持续改进的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调整。26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环境因素可望施加影响判定重要环境因素具有重大影响可能具有重大影响及时更新环境因素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示意图27环境因素的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两个方面:一、环境污染二、生态破坏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强能力。28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29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积极的或负面的相关方有要求的其他30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查阅文件和记录;专家咨询;工艺流程分析;打分法;是非判断法;专家评定法;31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环境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32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商业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效果相关方的利益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33法律与其他要求(4.3.2)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各级环保部门、出版社、专业报社、公共图书馆、互联网站等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因素是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主要依据之一,组织应主动收集并及时更新。34法律与其它要求内容:是否建立了一套用于收集、识别、登记法律法规的程序;是否规定了收集、登录、保存法律法规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程序是否规定了收集的频次、收集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是否列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且有具体的适应条款内容;法规是否落实部门岗位并贯彻执行;是否在各要素中得到实施。35目标和指标(4.3.3)标准条款: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目标是环境方针的具体体现,要实现目标,组织必须制定具体的量化的指标,目标要尽量细化,指标要明确、可测量。36目标指标具有以下特征:特定性:目标指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并针对组织内部的有关职能和层次;可测量性:可以测量和检查,凡属可行,目标指标都应量化;偏离目标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对目标指标的符合性要定期监测;可实现性:经过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力、运行和经营要求、各相关方的要求等;组织设定的目标指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没有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如发现目标指标不现实或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正目标指标。④期限性:目标指标的实现是有期限的,应有明确的期限要求,目标指标具有短期性,指标的量化应包括实施和实现过程时间的量化。37建立和评审目标指标应考虑的问题法律和其他要求:组织在环境方针中承诺遵守法律要求,对于组织尚未满足或存在潜在违反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环境因素,应考虑制定目标和指标;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制定目标指标的基础,应考虑环境管理体系对重要环境因素管理的重要性;组织的规模、财力、技术、经营状况:目标指标应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满足技术、经济上可行,避免目标指标过低或过高;相关方的观点:如果顾客或周围居民提出合理要求,组织应考虑将其纳入目标指标之中;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方针为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方向和框架,目标指标是方针的细化和具体体现;定期评审:体现持续改进的更新的目标和指标及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连续性。38设定目标和指标应考虑的方面减少废物,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和消除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质;在生产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其生产、使用与处置中的环境影响;控制原材料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尽可能减少新项目开发中的重大环境影响。39序号目标指标可测量参数1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a.2002年水资源消耗比上一年减少10%b.2002年油品消耗比上一年减少5%水资源和油品消耗量减少的百分比例2减少锅炉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002年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由0.5mg/m³减少到0.4mg/m³排放浓度由0.5mg/m³减少到0.4mg/m³3提高全体员工环保意识a.每月开展一次环保课程b.2002年内全员100%培训一次a.每月一次课程b.年内100%培训一次4降低噪声对环境和职工的影响a.采取措施使厂界噪声夜间降低到60分贝以下b.为高噪声环境工作人员配备耳塞a.夜间噪声值b.配备耳塞目标指标示例40环境管理方案(环措/隐患治理等)标准条款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