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60MW机组锅炉低氧燃烧优化降低NOx排放的研究姓名:刘金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工程指导教师:丘纪华20051108660MW机组锅炉低氧燃烧优化降低NOx排放的研究作者:刘金标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翁善勇.庄婷.赵虹.刘宏芳煤粉燃烧特性预测及在实际锅炉上的应用-热力发电2004,33(7)介绍神华混煤和富动21煤的实验室燃烧特性预测以及在嘉兴发电厂1025t/h锅炉上的实际燃烧试验情况.沉降炉和热天平分析结果均表明,神华混煤和富动21煤的着火特性和燃尽特性相近;而根据沉降炉结渣特性预测,在1350℃时,神华混煤和富动21煤的结渣倾向相近,均有中等偏强的结渣倾向,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富动21煤的结渣倾向迅速降低,而神华混煤的结渣倾向下降缓慢;实际锅炉热态对比试验结果与实验室预测基本接近.2.学位论文王宾660MW机组锅炉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及应用2006氮氧化物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大气环境的剧毒污染物,它是煤中含氮化合物和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它不但与燃烧技术有关,而且与炉内温度和氧浓度有关,而炉温与氧浓度又与锅炉容量、锅炉结构及运行工况等因素有关。污染物NOx的排放日益严重地影响着环境、气候和人类的健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控制NOx的排放和研究低NOx煤粉燃烧理论及技术已成为煤粉燃烧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锅炉污染物NO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方法。重点探讨了NOx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的一般原则。在一维沉降炉上进行不同煤种的燃烧实验,通过改变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煤种、颗粒粒径等试验工况来研究上述可变因素对NOx生成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为现场锅炉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对沙角C电厂1#、2#、3#锅炉进行了现场实炉测量,试验内容包括锅炉运行氧量调整、炉膛风箱压差调整、燃烬风开度调整、燃烧器摆角调整、煤种变化、负荷变化等单因素调整试验,通过试验基本获得了1、2、3#锅炉的NOx排放特性,为机组清洁经济运行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锅炉燃用煤种的变化对锅炉NOx排放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低氧燃烧结合有效的配风方案可较大幅度地降低锅炉NOx的排放,并且将锅炉飞灰含碳量控制在较理想范围内。3.期刊论文翁善勇.杨建国.曹之传.孙长青.赵虹淮南煤的燃烧特性及其在电站锅炉应用前景研究-热力发电2006,35(2)利用沉降炉和热分析方法对淮南矿业集团代表性煤样进行了着火、燃尽、结渣、排放特性研究,并分别在300MW和600MW机组锅炉进行了煤种适应性试验.试验表明,淮南煤具有容易着火、燃尽、不易结渣、极低SO2和低NOx排放的特性,非常适合大型乏气送粉燃煤锅炉的燃用.对于东部省区电厂而言,淮南煤是一种低煤价、低排放、高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煤种.4.期刊论文董若凌.周俊虎.岑可法.韩志英水煤浆再燃降低锅炉NOx排放的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3)为明确锅炉采用水煤浆再燃技术时的整体NOx控制效果和影响因素,利用神华煤,在0.25MW沉降炉上,分别以煤粉和水煤浆为再燃燃料,进行了再燃NOx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水煤浆再燃时的脱硝效果优于煤粉;一定范围内,较高的再燃比有利于锅炉整体再燃脱硝;锅炉主燃区宜采用氧化性氛围,此时该处的过量空气系数与脱硝效果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水煤浆再燃脱硝率与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成反比.实验证实,水煤浆是一种较优的再燃燃料,可被广泛应用,以实现对工业炉NOx排放的有效控制.5.期刊论文周志军.陆智.刘茂省.邵杰.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420t/h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技术试验研究与技术改造探讨-能源工程2008,(4)采用热天平和沉降炉对某台420t/h锅炉的四种主要燃烧煤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这四种煤种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对比几种常用的低NOx燃烧方式,并对现行的燃烧器进行诊断分析,认为采用SOFA空气分级燃烧方式可达到预期的改造效果.6.学位论文刘文胜侏罗纪煤的结渣特性、配煤及应用试验研究2003该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侏罗纪煤的结渣特性研究,解决它们造成的锅炉积灰、结渣问题.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是对国内外结渣研究现状的综述:主要包括结渣机理、煤灰成分对结渣的影响、对锅炉结渣的预测、预测方法的局限性.2、针对神木、大同侏罗纪煤的强结渣特性,采用平朔、朔州煤分别对它们进行配煤,并通过沉降炉对配煤的结渣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预测结渣的新方法:沉降炉结渣指数预测法.3、采用先进的X衍射仪对神木—平朔配煤的灰渣进行物相定量分析,结合沉降炉结渣特性试验,研究灰渣中矿物质对结渣的影响,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4、通过对神木、大同侏罗纪煤的配煤与其它煤种在实际电站锅炉上的热态对比试验,检验了这两种配煤的使用效果,并对沉降炉结渣指数预测结渣的方法进行了校验.7.期刊论文章勤.翁善勇.周永刚.赵虹印尼煤燃烧特性的改善及在300MW机组的应用研究-热力发电2005,34(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电用煤重要煤源之一的印尼煤,大部分需经混配煤后才能在燃用烟煤锅炉上使用.介绍一种典型印尼单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及在300MW机组应用试验情况.沉降炉和热天平分析结果表明,印尼单煤具有超高挥发分和水分、低灰分、低灰熔点和低发热量的特点,具有极易着火、极易燃尽和严重结渣的特性.配煤后,其着火和结渣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炉内温度场及结渣情况明显改善,但对磨煤机干燥出力有一定影响.8.学位论文迟天阳基于火焰检测器的燃料识别和着火特性研究2009火焰检测器是发电厂燃烧锅炉实现对燃烧工况实时检测的重要装置,是保证炉膛安全燃烧的核心部分。本文基于自行研制的火焰检测器对燃料的火焰开展研究,根据燃料的火焰的特点以及试验平台结构,分别采用了功率谱密度法,经验模式分解法和极值法对火焰闪烁频率进行计算,根据燃料在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参数和试验锅炉的特点利用模糊推理技术分别对生物质、煤种、单煤、混煤进行识别,并提出了基于火焰检测器和沉降炉的煤种着火模式判断方法,最后对煤的着火温度,最大着火点,着火指数等从不同角度对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br 本文全文内容及创新如下:br (1)火焰闪烁频率是发电厂进行现场锅炉优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该参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锅炉停机控制的准确,作者对火焰闪烁频率的计算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分别采用了功率谱密度法,HHT法和极值法对火焰闪烁频率进行计算,这几种方法同采用硬件电路计算火焰闪烁频率相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br (2)对燃料火焰信号在时域和频域提取特征参数,通过对生物质和煤种在小实验炉燃烧火焰的四个波段数据分析比较,将生物质和煤种在不同波段差别较大的特征值作为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的输入,从而识别生物质燃料和煤种燃料。基于同样的燃料识别原理,对不同单煤和混煤在沉降炉着火段获得的的数据进行识别,单煤利用燃烧特征最明显的四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直流分量识别;混煤由于相邻混合比例的煤种的特征参数较相似,利用燃烧特征最明显的两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直流分量和三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火焰闪烁频率识别。br (3)针对热重分析法分析着火模式与实际锅炉的燃烧条件差别较大,不足以反映煤种的实际着火情况的缺点,利用沉降炉实验装置和火焰检测器提出了一种研究着火模式的新方法。根据沉降炉的结构特征和煤种着火定义了三个特征参数:火焰闪烁频率,波动率和燃烧动态能量。对煤种火焰的三个特征参数在沿着沉降炉着火段轴向石英观察窗口的变化与煤的三种着火模式相联系,最终判断出该煤种的着火模式。分别对22种单煤的着火模式和2种混煤的着火模式进行判断,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br (4)对煤的着火温度,最大着火点,着火指数等从不同角度对煤的着火特br 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着火温度定量的反映了煤的着火行为,最大着火点反映了煤种的达到最大幅值点的着火速度,综合着火指数根据煤种火焰在三个特征参数的表现直观的比较了不同煤种的着火特性。关键词:火焰检测,火焰闪烁频率,着火,煤种识别,着火模式,着火评价9.期刊论文徐迎超.蒋孝科.毛天.马洪涛.刘众元.XUYing-chao.JIANGXiao-ke.MAOTian.MAHong-tao.LIUZhong-yuan富氧气氛煤粉气流着火特性的实验研究-锅炉技术2008,39(1)在沉降炉上,研究了神木煤和褐煤在不同煤粉浓度和不同氧气浓度下着火特性的变化.存在一个使着火温度最低的煤粉浓度.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神木煤当煤粉浓度在氧气浓度为40%、煤粉浓度为0.57kg/kg时,着火温度为428℃,神木煤在此时足以替代油作为电站锅炉点火启动和低负荷稳燃的燃料.着火前期物CH4、CO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峰值上移,也就意味着着火点向上移动,当氧气浓度大于60%时,煤粉表面有烧结现象使着火点下移.富氧条件下煤粉燃烧时易烧结.10.学位论文禹立坚动力配煤结渣特性沉降炉试验研究2008动力配煤技术是一项改善燃煤品质的实用技术。它根据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将若干个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煤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掺配加工,得到对锅炉等燃烧状况最佳的新“燃料”。近年来,配煤燃烧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配煤能够发挥组分煤种各自的优越性,取长补短。既可以经筛分、洗选后再配,同时也可以加入一定量固硫剂、助燃剂等燃烧添加剂,从而取得理想的综合效果。本文以配煤的结渣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沉降炉为主要试验工具,研究了配比条件以及燃烧工况条件对灰渣熔融性的影响。采用XRD、SEM以及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煤炭燃烧过程中,煤灰中晶相成分的变化和转化过程。并对灰渣的表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对结渣贡献最大的成分。采用三种方法(灰渣相对重量法、灰渣粘性大小、灰渣熔融温度)对混煤的结渣性进行了评判,并对几种评判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沉降炉开展混煤掺烧实验,研究了两种添加剂的除渣、固硫和催化燃烧特性,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1d74668-49bd-4444-a5eb-9de0011ba073下载时间:201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