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生态系统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3生态系统的功能2-4生态平衡2-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二章生态学基础2☻一、生态系统概述☻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四、生态系统的类型☻五、生态系统的特征2-1生态系统3一、生态系统的概述种群(Population):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Community):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Ecosystem):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4一、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的存在与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不断进行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一个有机整体范围可大可小5目前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恢复及其修复研究全球性生态问题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一、生态系统的概述6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必要的部分非必要的部分消费者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阳光无机营养生产者分解者7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空间位置是是整个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主要标志。即食物链(网)及其相互关系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状况(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时空分布和物质、能量循环转移的路径。形态结构营养结构8生产者(绿色植物)还原(分解)者(细菌、真菌)消费者(动物)环境(土壤、空气、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模式图9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0植物蝉(初级消费者)螳螂(二级消费者)黄雀(三级消费者)鹰(四级消费者)(顶极食肉动物)11▲在食物链中,物质流动有一个突出的特性就是生物具有对污染物进行浓缩、放大的作用。▲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远大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生物的现象。12四、生态系统的类型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13五、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142-1生态系统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3生态系统的功能2-4生态平衡2-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二章生态学基础15组成环境的具体因素成为环境因子,或叫生态因子。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生物、大气、水和岩石与土壤要素。社会环境要素主要指人为的各种干扰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喷药等。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16一、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1、温度温度直接影响有机体的体温,体温的高低又决定了动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强度和特点、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速度、数量和分布等。温度影响气流、降水,从而间接的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条件。人类对温度因子的影响?热污染,全球变暖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172、光和辐射①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②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③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的外界“触发器”,如生命活动的昼夜节律、季节性节律(繁殖、换毛、迁徙)人类对光因子的影响?光污染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18一、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3、水水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基本物质:光合作用、植物营养运输和动物消化的介质;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循环(大气环流或地区性环流、盛行风)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调节全球水分、能量平衡;重要的成土因素,在岩石风化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地表径流输送地表物质。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19一、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4、空气CO2、O2、污染物5、土壤陆地植物生长基地,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生物栖息和活动的场所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基本功能实现需在土壤中进行,如固氮、分解、反硝化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能对外来的各种物质进行分解、转化,是一个自然净化系统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0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各种境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常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着主导作用,称主导因子。例如水是森林、草原、荒漠结构的主导因子,水分充足,森林繁茂,温度高则形成热带雨林,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形成常绿阔叶林,年降水为25-75cm时候,草类旺盛生长,年降水不足25cm的地区,只有稀疏的植被,地面裸露,仙人掌,沙棘。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1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4、阶段性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所以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能代替的,但局部是可以补偿的,如食物链上某一级生物物种的减少可被其他物种增加补偿。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2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应用1、拮抗作用指各因子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影响另一种因子的作用。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硒拮抗镉、汞重金属毒性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3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应用3、净化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消除水、气和土壤中有害物质如普通工人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约10倍。而石棉工人中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工人高8倍,而吸烟的石棉工人中,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工人高数十倍以上。吸烟和职业环境对具有协同作用。2、协同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总毒性等于或超过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叫协同作用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4第二章生态学基础2-1生态系统2-2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3生态系统的功能2-4生态平衡2-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5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光合作用2-3生态系统的功能26能量流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可通过能量的转化、传递来实现。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71.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等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来完成。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4.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呼吸作用、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5.能量流动的终点: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的形式散失2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一般过程生产者(植物)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呼吸(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太阳29(1)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百分比呢?(2)上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哪些能量呢?(3)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3013.5%,20%10%~20%a.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利用的能量。如:草根b.下一个营养级能利用而未利用的能量。如:羊不能吃完所有的草(1)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百分比呢?(2)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3)上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哪些能量呢?62.812.6×100%=20.06%62.8464.6×100%=13.52%能量流动的特点311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于太阳能,但利用率仅1.2%2能量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级向高级流动3流动中能量逐级减少,每经过一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4各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的利用率不高,10-20%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能量流动的特点32•在一个池塘中,要有1000公斤的浮游植物才能维持100公斤浮游动物的生活;而100公斤的浮游动物才能供10公斤鱼生存;这10公斤鱼只能使18岁的青年人增加1公斤体重。33C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34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计算:牧草鼠蛇猫头鹰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焦耳的能量,则猫头鹰最少能获得______焦耳能量,最多能获得______焦耳能量.14035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参考: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能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思考36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思考37在栽培谷物的过程中,人们首要的目的是获取高产量的子粒,而不是大量的秸秆。因此,人们在进行农田管理时,既要使农田的叶面指数保持在适宜的数值上,又要使谷秆比(谷粒重秸秆重)适当增高。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呼吸作用的增强而造成过多的消耗,也可以避免过多地增加秸秆的重量,从而使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增加谷粒的产量。锄去田中杂草,修去树木侧枝,目的是什么?思考38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生态农业农作物森林粮食秸秆枝叶牲畜粪便沼气池沼渣“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39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场放牧40小结小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过程特点实践意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4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元素:C、H、N、O,是构成蛋白质的四种主要元素,约占97%以上♣大量营养元素:Ca、P、Mg、S、K、Na等♣微量营养元素:Al、I、Br、F、Cu、Zn、Mn、Fe、Se等42水循环aquaticcycle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水循环主要是在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蒸发之间进行43水循环(小)降雨截留穿透雨蒸腾渗透地表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4▲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中▲是构生命体的基本元素,是有机物的基本成分,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所有生物体的碳来源于CO2▲在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碳循环carboncycle45化泥碳煤碳化作用石油大气中的CO2库微生物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647海洋和大气CO2调节CO2CO2溶于海水H2CO3水体中生物H++CO32-CaCO3海底沉积物4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进入生物群落碳出入生物把CO2合成有机物群落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碳出生物群落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49碳循环小结(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4)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①生物的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