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研究及现状范例【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研究及现状范例”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一、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随着特殊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特殊病症康复引入我国,国内许多城市陆续成立了一些以特殊儿童为主的康复机构,通过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等关键词进行相关资料检索发现,现阶段对特殊儿童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家庭需求、机构管理等方面;针对特殊儿童居住空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安全、功能、趣味等方面。相比西方来说,中国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较为落后。美国在特殊儿童立法、评估、康复教育以及康复中心建设方面,系统且全面。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康复训练实践始于1976年制定的《政府报告》,报告中指出:特殊儿童康复较好的可以进入正常的学校接受教育。日本针对特殊儿童病的研究也要先于我国,较为著名的研究与教育机构有筑波大学特殊教育中心、川崎医疗福祉大学临床心理学课等。我国现阶段针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研究较少,在建筑学领域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中国残疾人网站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用房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华南理工大学王竹的《特殊学校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等,对人性化理念下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设计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很多特殊儿童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的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特殊儿童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特殊儿童可能仍然会留在特殊教育学校。二、“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理念在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为了带动和促进区域性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康复、全生命发展等研究工作,“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打造了一所专为有需要的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康复、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相融合的现代化研究中心,为心理健康教育界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和修筑心灵的家园,为促进特殊儿童心理素质发展、提升社区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科学研究与实践水平保驾护航。为了进一步拓展特殊儿童康复领域,提高康复效果,开辟研究新途径,“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初步探索了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相融合的治疗体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心理健康以及居住环境对其整个人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殊儿童身心障碍导致的心理问题突出,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群体问题,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以及居住环境进行早期干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完善特殊儿童居住环境,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也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三、“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项目主要内容针对特殊儿童在学习、生活、职业生活规划、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居住环境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心理健康困扰,“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以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行为学为切入点,将教育环境与特殊儿童联系起来,在人性化理念下加强全面系统、科学深入的综合研究与专业探讨。针对特殊儿童的居住空间进行设计研究,需特殊儿童居住空间设计手法,从室内整体功能规划、物理环境、色彩环境、声环境、界面设计、无障碍设计及细部设计等方面展开,改变传统特殊儿童群体居住空间的设计理念,将智能化落实到特殊儿童心理、生活层面,优化智能系统,将特殊儿童抵触新科技的心理降到最低,并结合实际改造项目进行项目设计、分析、验证,归纳项目研究成果,进而深入推进。四、“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项目实施目的及意义(一)目的随着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特殊儿童群体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务率仅为4.53%,这与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纲要”中“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为80%”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及早发现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及时提供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学前融合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视这群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爱与未来。政府、社区、家庭都是社会的主体,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来的《建议系统修订完善随班就读相关办法促进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提案提出,能更加系统地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我国特殊儿童群体数量急剧增长,他们接受教育、医疗康复训练迫在眉睫;同时也要防止特殊儿童因外部环境因素而影响自信心,从而引发心理疾病。对特殊儿童居住空间环境进行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推翻以往的传统设计建构,以“特殊儿童群体”为核心,建造出适合他们的学习居住空间。(二)意义此次项目研究不是一种普通的康复中心设计模式,而是以“特殊儿童”为核心,探索出适合他们生活、学习、玩耍的居住空间,给特殊儿童群体、家长提供一个与治疗相结合的、安全的、舒适的康复与工作环境。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居住空间进行设计研究,理论上可达到与教育、医疗相配合,实现在室内环境设计层面的突破,为残障儿童创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与永续的生活环境。目前,特殊儿童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早期特殊教育干预是影响其愈后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有效的教育和训练,多数特殊儿童的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善。现民办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很难统一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康复效果很难保证,日后患儿的社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对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要求进行整合及研究,提升居住空间环境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针对特殊儿童生活、学习和儿童游戏方式的多样性、可变性的特点,提出交互性、灵活性、主题性等户外游戏空间类型,探索适合他们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可以使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更有深度、有广度。五、“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当前全国特殊儿童康复机构中心、环境设计现状以及社会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从当前专业方向入手,着重解决居住空间中的监护性和安全性,进行室内空间功能模块式设计、颜色设计、视觉设计,、空间、造型、氛围设计,将居住空间人性化理念贯彻到底,增强空间环境的趣味性和情感性,加强特殊儿童的情感沟通与表达,使特殊儿童有一个幸福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聘请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副组长、《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制定者何侃教授担任顾问,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老师以及工程师组成,整合医疗、教育、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将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与空间居住环境功能最大化,全方位、系统地制定适合特殊儿童群体健康生活的居住环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建筑与正常幼儿园的建筑及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从选址、建筑设计、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到功能室的设计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康复,减轻家长压力。由于特殊儿童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他们缺乏话语权,目前我国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相对落后,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模式,采用专业的助人方法,帮助特殊儿童创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居住空间。六、“月亮工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在人性化理念下的设计策略人性化理念即“以人为本”,设计的主体是“人”,为了更全面、广泛地了解特殊儿童群体,必须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史露西伦”的多感官疗法凭借营造强烈的视、听、触、味、嗅以及平衡等健全感官刺激环境,能让特殊儿童在特别设计的多感官空间里安抚自己的情绪。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在人性化理念下的设计策略应注重以下几点。空间布局合理。预留宽敞的室内空间,对不同感官活动区及训练目标不同的空间进行划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用房设计》里说道:“各种用房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照明环境,冬季应有采暖设施,居住空间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身体比例进行康复空间的设计。”空间的安全性。在空间建构中,所采用的材料应当选用环保无害的,不达标的材料所释放的气体会给儿童的身体带来伤害。由于特殊儿童群体有其特殊行为特征,自我刺激、攻击破坏、刻板、孤独等都可能使他们在接触到墙面、地面时受到伤害,因此在墙面、地面材料设计中,应选择较软材料,保证特殊儿童的安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提出:“室内建筑构件以及家具的边缘,如壁柱、窗台板、墙角、水池边缘、家具的边角等,应尽量做成圆角;电源插座全部要设置触电保护。”色彩的多样性。大多数特殊儿童对色彩都比较敏感,所以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天花板、地板、墙面、灯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感官的用途只用作舒缓情绪,则可以采用较单一、素雅的颜色,不可用正常儿童喜欢的丰富鲜艳的颜色,要根据特殊儿童自身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室内空间。空间内使用适当色彩,可以缓解紧张的治疗氛围且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绿地率不应小于35%。趣味的空间形态设计。特殊儿童居住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其功能与使用者,华南理工大学的王竹在《特殊学校的康复空间设计研究》中讲道:“残疾人服务的康复空间有其特殊性和系统性,如针对各种残疾,所需要的康复功能空间具有各个不同要求;针对残疾人的年龄、残疾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并且伴随康复过程的开展也需要不同的特殊康复空间。因此,从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设施设计中将康复空间单独提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设计时,要将色彩多样性与空间趣味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空间环境。由无障碍设计迈向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通用化设计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Ron首先提出的,考虑到所有人,让设计的环境空间与设备产品能适合所有人使用,这就是通用化设计的基础。如何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体格、生理心理状态,让所有人都能同样方便使用或参与社会活动的通用化设计环境,是每一位设计规划人员在计划初期即要考量的人性化因素。目前社会已经发展到数字时代,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设计将推动这一进程的加快发展。七、结语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康复中心设计模式,而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基础上,以“特殊儿童”为核心,探索适合他们生活、学习、玩耍的居住空间,实现给特殊儿童群体、家长提供一个与治疗相结合的安全、舒适的康复与工作环境。通过对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居住空间进行设计研究,理论上可以达到教育、医疗相配合,实现在居住空间层面上的突破,为特殊儿童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特殊儿童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