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体系建设进展介绍及关键要素研讨会会议纪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碳交易体系建设进展介绍及关键要素研讨会会议纪要时间: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14:00~17:30地点:北京乾元国际商务酒店9层会议室主持:郑喜鹏会议记录与整理:金琳参加人员:见附表主要内容:第一阶段: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1)国内碳市场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日益紧迫,我国作为第一排放大国及全球未来排放的主要来源国面临巨大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建立各自的排放交易机制,包括《京都议定书》三种灵活机制;欧盟EUETS;新西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州等国家和地区。(2)国内碳市场建设的国内宏观政策环境:国家宣布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该指标将分解落实到各省,以及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此外,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也多次提到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等。(3)我国规划中的碳交易机制所包括的两类试点:在国家层面,建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在地方层面,建立总量控制与排放贸易机制,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两类试点是为中国建立全国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探路。(4)国内碳市场建设目前所处的状态:国内碳市场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注册登记系统、交易平台、相关标准等技术支持;监管体系;参与主体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5)全国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进展情况:2008年底启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起草工作,目前正处于履行报批手续阶段,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颁布实施;国家发改委已对登记注册系统立项,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已经启动;管理办法颁布后,需要根据“管理办法”的原则细化交易实施的细则并组建相关机构,此项工作尚未启动。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资格和准入规则、相关方法学和技术标准的开发需进一步落实。(6)两省四市碳交易机制建设进展情况:广东、湖北两省和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市都已将相关决定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目前两省四市碳交易试点相关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后两年将是中国碳交易机制试点具体方案和制度设计的攻坚期,也是确立未来中国碳市场规则的关键时期。(7)国内碳市场建设重点工作部署:目前国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部署,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MRV;碳市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规范、引导和支持地方碳交易试点的建设,确保各试点地区碳交易机制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地方试点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管理办法、登记系统、排放权分配等。(8)中创碳投在国内碳市场建设所做的工作:参与国家发改委相关国内碳交易试点制度设计,参与推动地方碳市场建设的设计研究工作,充当政府决策智囊;培育和推动国内碳市场发展;加强行业互动,推动规则设计的合理性。第二阶段:与会代表就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碳交易试点总体设计与初始分配排放控制目标的选取(绝对总量或是基于强度的相对量);覆盖的行业范围和受控实体;排放权分配方法(基于历史排放数据或是当前生产效率);抵消机制的作用和标准。(2)监测/报告/核查(MRV)管理部门和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职责;核查机构的资质和条件;MRV体系建设、合规性要求、处罚机制。(3)交易规则和机制登记注册系统(国家统一或是国家、地方两级);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4)需整体考虑的几对关系需要在国家层面统一制定或者建设的要素;相关关系(各地试点之间、地方与全国、中国与国际);两类碳交易试点如何向全国统一碳市场过渡。下面对参会代表的发言进行总结:排放控制目标的选取:是基于总量还是基于强度,不同企业要有不同考虑,要根据企业各自的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也要有不同的考虑,因此需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开展。有观点表示采用总量,但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变动外;也有观点表示总量和强度不一定要完全偏向一端,如对存量做绝对总量,对新增做强度来设计;此外,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可以考虑先用强度目标,再转化为总量,有个过渡比较好。覆盖的行业范围和受控实体:主要建议从整体规模、不容易产生泄漏、保证受控、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可以从排放量大、企业数据多的行业来试点,当然这不意味着惩罚这些行业,而是由此向外推广。也可以考虑让比较小的行业加入,可以控制的细节比较简单。可以考虑参照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选择覆盖的行业。排放权分配方法:从我国国情和目前电力企业的现状来看,要兼顾发展和减排。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如3年、5年),但也要考虑某些行业由于规模需要不断扩大,排放随着时间将递增的问题。碳市场建立之初免费分配非常重要,开始时要让大家参与进来。免费分配方法值得肯定,拍卖也是可以做的。当然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基于历史排放有点鞭打快牛,而基于当前生产效率交易成本相对比较高。抵消机制的作用和标准:抵消机制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是建立配额之外的减排量供给的缓冲。因此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考虑能不能增加其他的功能,如可以和生态补偿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引入农林业,一方面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另外农林业的减排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在标准方面CDM有很多方法学可以稍作修改以符合我国国情,被中国碳市场使用。另外可以考虑用2012年后不能签发的CERs来进行抵消。设计之初减排指标标准要尽量保持通用,这对未来指标的流通性有好处。独立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职责:第三方认证机构应该参与碳交易技术标准的制定、排放量的核查和核证、和咨询机构合作等工作。自愿减排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和总量控制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应该有区别。从国际上来讲,自愿减排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应遵循14065,总量控制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应遵循EUETS的标准。核查机构的资质和条件:考虑到中国本土只有三家,只有CEC能核查农业,因此可以考虑科研院所参与进来,他们有能力做此工作。MRV体系建设、合规性要求、处罚机制:MRV是交易的基础,市场需要诚信的数据。对于MRV如何整合现有的资源,要设置一个简化的体系,让企业以最简便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结果。可考虑让IT系统介入,用系统的手段使MRV更有效的运行下去。在进行MRV的操作时可以考虑借助传统金融的工具和方法。同时,惩罚机制非常有必要,否则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惩罚一方面要用清晰的标准来界定使其明确,另一面惩罚也可以有柔性,这两方面是相关的。登记注册系统:有观点认为最好是建立国家统一的规则,如果由地方设置,每个地区的电源结构不同,实现的成本不同,而建立国家的统一规则,我们可以进行市场调节。也有代表提出建成国家和省两级比较现实,并希望刚开始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接口。大企业会遇到多个区域不同的管理方式,还可以考虑能否有更合适的形式。交易平台、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国外买家的顾虑是2012年后,甚至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后,他们是否还能继续参与。他们愿意参与碳市场初期的培育,投入前期的开发成本和市场调研。金融领域如何介入到碳市场的建设中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全社会关注不够。关于金融产品的研发,英国有个政府主导的Greeninvestmentbank研发了相关产品,欧洲有利用传统金融工具开发的产品,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结合排污权交易的历史经验,要考虑碳市场要避免企业市场成本比行政成本高的问题,还要注意建设产品保护体制。对于2012年后注册的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国可以考虑用这块。柔性的储备机制可以减少管制的风险,增加市场的流通性。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希望交易平台有更大的空间留给市场发挥。可以强制场内交易,再激励中间人的机制,使场内场外相结合。还有观点认为如果登记注册系统是统一的,场内和场外就没有区别。需整体考虑的几对关系:建立国内碳市场要处理好行业、区域、部门、时间跨度等问题。有观点认为试点的四市两省有不同的禀赋,一定要鼓励多元化,但从完全散养到统一也比较困难,所以要适度集中,让各试点省市清楚自己的跑道,不能太偏。中国碳市场可以考虑和欧盟的碳市场对接。从国内发展路径的选择来看,中国未来碳市场可能参照京都议定书的路径。京都议定书有三类利益集团,参照此目前的试点是东中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东边第一批减排,西部自愿减排。还可以考虑东中西之间的交易,促进相互扶持。以后可以考虑让证监会和银监会等多部门介入。此外,在省市开展试点要考虑和行业减排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后中创碳投副总经理郑喜鹏对代表发言进行总结,他表示大家都是在不同的岗位奋斗并对碳交易甚至低碳领域比较有理解的。今天这个方面的研讨只是开了个头,远远没有结束。由于不同领域关注的点不同,诉求也不同,因此以后将召开范围更小、更有针对性的研讨会,并且随时欢迎大家与我们以各种方式的交流。目前我们已经与夏总、周博士、沈炜在某个点开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也欢迎各位在其他点与我们做深入的研究。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指出这是第一次研讨会,以后还会有很多次。以后每次研讨会要解决一个要素,围绕市场如何做提炼一些内容。做市场最重要是建立长期、稳定、透明的规则,体系建设也非常重要,我们都有幸参与进来。以后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请各行业专家做专题的展示,如市场、法律等。我们每次会把会议的结论发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让我们的研讨对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的建设有更大的影响。附表序号姓名单位职务1.綦玖竑北京环境交易所研究部主任2.焦赞锋北京瑞驰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主管3.张斌亮北京易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4.唐人虎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5.郑喜鹏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6.钱国强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总监7.唐进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8.金琳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发经理9.董琳琳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10.王文强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11.杨晋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12.盛海文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13.姜绍峰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14.翟国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气候变化中国协调员15.付淑洁电投(北京)碳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发部副经理16.杨琳国家发改委外事司17.沈炜国家开发银行主任科员18.王昊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19.孙芳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20.刘春梅清华大学博士后21.夏小舒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序号姓名单位职务22.穆玲玲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23.吕本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核证合规部经理24.卫冰飞新经济中国项目金融顾问25.何鑫兴业银行碳金融研究员26.刘婷兴业银行27.周江波益可爱尔环境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部主任28.谢晓兵英国碳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29.杨进峰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30.刘淼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31.汪瀛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部经理32.崔晓冬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注:本表格按照单位首字拼音排序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