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标准JIS建筑用防火门的防火试验方法A13111994Methodsoffireprotectingtestoffiredoorbuildings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设置在建筑物开口部的防火门之防火试验方法。备注1.按需进行第6.项规定的冲击试验及第7.项规定的隔烟试验。2.防火门按下列所示的区分加以表示。加热试验的级别防火用(1)1级,2级,3级耐火用(2)30分钟加热,1小时加热,2小时加热有无隔热能力A种(3)符合5.8项要求B种(3)符合5.9项要求有无其他试验冲击试验S隔烟试验G—○○记号例:防火A种2S防火2级加热试验合格,有隔热能力,且冲击试验也合格的防火门耐火1小时B种SG—1.2耐火1小时加热试验合格,非隔热性冲击试验合格,在隔烟试验中通气量小于1.2m3/min·m2的防火门注(1)防火用,适合于建筑物外墙用的防火门。(2)耐火用,适合于主要在建筑物的室内防火区域用的防火门。(3)A种,适合于如木结构建筑物,在防火门内侧有木结构部分的场合;B种,适合于除此以外的场合。3.本标准的引用标准如下所示:JISA5413石棉水泥珍珠岩混凝土板JISC1602热电偶JISH3100铜及铜合金的板及条4.本标准中带{}表示的单位及数值,采用的是旧制单位,用作参考值。2.试件2.1试件,包括防火门及门框,制作得的与实际一样,部分在防火能力上存在差异时,可包含被认为是防火弱点的部分。2.2试验面的尺寸与实际的相同。但是,实际的尺寸大于200cm×250cm时,可定为200cm×250cm。厚度与实际的一样。12.3将试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大致按表1的期限使之干燥。但是,通过人工干燥达到前述以上的干燥状态时,或者通过适当的试验方法确认为风干状态时,可以缩短该期限。另外,金属、玻璃制品等不必进行干燥。表1区分夏季冬季采用混凝土、涂刷灰浆等湿式施工方法的试件2个月3个月采用敷设石棉板等干式施工方法的试件1个月1个月3.加热炉3.1加热炉的要求,能将第4项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加热温度均匀地施加于整个试验面。3.2加热炉的热源采用民用煤气、丙烷、重油等适当的燃料,其火焰能充分直达试件。3.3试件安装用的框架,采用耐热材料,其结构能将试验面固定在规定的位置。3.4试件在垂直位置从单面进行加热。4.加热等级4.1防火用的加热温度,采用表2及附图1的标准曲线所规定的温度,其加热等级根据加热温度定为1级、2级及3级。表2防火标准加热温度单位℃经过时间(min)加热区分234567891011121314151级加热100150260410660910106011201120109010109208507802级加热751201903105006807908408408207606906405853级加热2555100180300410500550550525490450400365经过时间(min)加热区分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级加热7206606105605304804504103803503202902602302002级加热5404954604203953603403102852602402201951751503级加热330305280260240225210190175160150140125110100备注在第2分中之前,从常温开始使之逐渐升温。4.2耐火用加热温度,采用表3及附图2的标准曲线所规定的温度,加热等级分别将加热时间30分钟、1小时及2小时称为30分钟加热,1小时加热及2小时加热。2表3耐火标准加热温度经过时间(min)123456789101112加热温度(℃)100220330440540600640665685705715730经过时间(min)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加热温度(℃)740750760770775785790795800805810815经过时间(min)252627282930354045505560加热温度(℃)820825830835838840860880895905915925经过时间(min)65707580859095100110120加热温度(℃)935945955965975980985990100010105.加热试验5.1试验面以外的部分要用耐火砖等材料遮挡,以便隔断火焰,另外,耐火砖等材料之间留有空隙,试验面以外的部分往往会被加热,此时,要在空隙中充填石棉等材料,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后再进行加热。5.2加热时试件加热侧的炉内气压要大于大气压。为此,要在试验面安装压力计,以确认至少约二分之一的加热面受到高于大气压的炉内气压。5.3用直径1mm的CA热电偶测量加热温度,该热电偶应具有JISC1602规定的0.75级以上的性能。测量加热温度的热电偶的热接点,如附图3所示,在试验面的中心及中心与端部的中间标准设置合计9个以上。在防火用加热试验中,测量加热温度用热电偶的热接点设置方法,如附图4所示,以灰浆表面温度进行测量。难以用附图4所示的灰浆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时,则可预先将热接点设置在附图4规定的灰浆表面,按附图5所示的方法测定显示规定温度的加热条件,将此作为该加热炉的特性加热温度,替代标准温度,按附图5的方法进行测量。耐火用加热试验中,测量加热温度用热电偶应放入内径约1cm的顶端封口的石英、铁或磁性保护管内,设置该热接点时一端距试验面约3cm,另一端平行于试验面10cm以上。5.4加热时,让第5.3项规定的热电偶所显示的温度,沿第4.项规定的标准曲线行进。5.5防火用加热试验中的加热温度,每隔1分钟以内测量一次,当下列规定的A小于0.9K或大于1.1K时,不计算在试验次数之内。但是,当A大于1.1K,按第5.8项规定为合格时,或者小于0.9K,为不合格时,分别定为合格或不合格。A:实施后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和260℃线相包围的面积(单位100℃)K:附图1所示标准曲线上的与A相对应的面积,如表4所示。表4位100℃min加热级别1级加热2级加热3级加热加热时间温度面积96561935.6耐火用加热试验中的加热温度,在前30分钟内每2分钟测量一次,30分钟之后每5分钟测量一次。炉内平均温度相对标准曲线的允差,按加热时间温度面积,加热时间1小时之内为±10%,2小时之内为±7.5%,超过2小时的为±5%。但是,在该允差以上的高温下,符合5.8项或5.9项规定时,则不受此限。5.7在距被认为是防火门弱点部的内侧表面(有横档时为横档的表面)3cm的位置,与内侧面平行设置5处以上JISH3100规定的韧铜板,该韧铜板厚度为0.2mm,面积约为4cm2,表面用煤涂黑,紧贴在尺寸为5cm×5cm的JISA5413规定的厚度为1cm的0.8石棉珍珠岩板上,测量该韧铜板的温度。将JISC1602规定的具有0.75级以上性能的直径为0.65mm的CA或CC热电偶银焊在韧铜板上,测量韧铜板的温度。但是,对于B种,则省略本测定。5.8加热试验的结果,试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定为A种合格。(1)没有发生被认为对防火有害的变形,损坏及脱落等变化。备注仅因局部爆裂引发表层剥离的,以及层压材料或心材不适合这些规定的,定为合格。(2)被认为对防火有害的火焰没有穿透到内侧。备注当产生能从试件内侧看到加热火焰的间隙或孔时,则视作火焰穿透到内侧。(3)在加热试验过程中,附图6所示的防火门四周各部边长l(cm)中间部分的翘度或挠度不超过l2/6000。这里的l,系指附图6的l1,l2,l3,l4,l5,l6,l7。(4)任何一种构成材料没有发生被认为对防火有害的火焰,在加热结束5分钟后,无残存烟火。备注因固定玻璃的腻子等燃烧引起的火焰,以及因涂料燃烧引起的火焰,视作不影响防火的因素。(5)5.7项规定的铜板温度不超过260℃。5.9加热试验的结果,试件符合5.8(5)项以外各项要求的,定为B种合格。6.冲击试验6.1冲击试验,用第5.项规定的加热试验结束后30分钟以内的试件,从其内侧给予6.2项规定的冲击。6.2如附图7所示,从试件内侧正上方,用绳索调挂质量为10kg、直径为20cm的球状沙袋,将沙袋提升到相对冲击部位垂直距离为50cm的高度,使之落下进行冲击。6.3试件的冲击部位,选择3个结构上较弱的部位,各进行1次冲击。6.4冲击试验的结果,门没有遭到破坏,没有产生间隙或没有打开,判断为合格。7.隔烟试验7.1将第2.项的试件,按第5.项的试验方法,加热30分钟(耐火30分钟加热的,加热15分钟)以上后,用7.2项的试验装置测量试件两面空气压力差为9.8Pa{1kgf/m2}、19.6Pa{2kgf/m2}及29.4Pa{3kgf/m2}时的通气量。7.2试验装置,如附图8所示,由压力箱、鼓风机、压力调整器、气密箱及压力计等构成,可以用气压对整个试件面施加均布载荷。7.3隔烟试验的结果,按标准状态(空气温度20℃,1个大气压),换算压力差19.6Pa{2kgf/m2}下的整个试件面的单位面积(m2)·单位时间(min)的通气量,将此作为试件在隔烟试验中的通气量,用2位有效数字表示。此时,各压力差下的测定值与其他压力差下的测定值之间应无明显的特性变化。备注使用旧制单位的试验机或计测量仪器进行试验时,按下式换算成国际单位制(SI)的数值。1kgf=9.80N48.判断及报告8.1第5.项的加热试验及第6.项的冲击试验为2次,第7.项的隔烟试验为1次,都必须合格。8.2试验结果的报告书中应记录下列内容:结构种类的名称、使用材料的详细内容(包括比重、含水率等)、试件的形状·尺寸、加热等级、热源、加热温度、内侧面温度及其平均值等和其测定位置、最高值和达到最高值的时间、着重防火的观测事项、冲击试验后的试件状况、隔烟试验的各压力差下的通气量、判定结果和理由、燃料消耗量、试验时间、试验单位名称及试验责任人姓名。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