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1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对行政的界定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东西方及其内部之间观点也不统一。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的部分;第二,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第三,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协调众人的努力达成一定目标的一切管理都是行政。中国学者的关于“行政”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种种:第一,狭义的行政观,主张,“行政”就是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第二,广义的行政观,“行政”既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又包括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本文在对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分析时,采用中国学者观点中的“狭义行政观”。行政体制……..一、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针对不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曾多次对中国中央行政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不断发展。总体来看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过渡形成时期(1949年-1956年)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立了中央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及其活动原则,随后成立了政务院,作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确立了当时中央行政体制的基本制度,标志着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正式形成。1956年,为了加强对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充实工作。到1956年底,国务院设有部委机构48个、直属机构24个、办公机构8个和1个秘书厅,机构总数达81个,这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第一次膨胀。(二)变动破坏时期(1957年-1976年)为了控制机构膨胀过快的势头,克服管理过分集中的弊端,1957年,开始了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中央行政体制改革。首先,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权限,将原属中央的一部分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其次,对国务院所属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与合并。由.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2于受“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这次体制改革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权力下放得过多过滥,造成了管理上的严重混乱。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新上收下放的某些权力,中央行政机构又重新膨胀。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中央行政体制造成了严重破坏,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况,对国务院所属系统实行军管。相继成立了军管会和革命委员会,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中央行政机构都处于了党组织领导下。(三)改革开放后的变革完善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着手恢复原来较好的国务院制的中央行政体制,我国中央行政体制进人了全面的改革和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央行政体制每隔五年均进行一场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的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1982年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缩减约25%,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领导职数减少67%,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1988年的改革,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并着手建立公务员制度,加速行政立法。国务院工作部门由72个减少到68个,人员编制精简20%。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1993年的改革,重点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工作部门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编制减少20%。1997年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1998年改革,主要是为了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1998年的改革,精简了与计划经济相关的9个经济部门,2001年又撤销了其中的7个局,国务院工作部门减少到52个,人员编制减少47%。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目标是建立行为.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3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务院组成部门40个减少为29个,改革虽然机构变动不多,但关系重大,影响深远。2008的年推行了大部制改革,确立了现行的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所谓大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职能相对接近的部门进行横向合并,从而拓宽管理幅度。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二、现行的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现行的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是2008年改革后建立起来的,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等。实行首长负责制,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均为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根据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行政立法、行政提案权、行政领导权、行政监督权、人事权、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和其他权力。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2.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3.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4.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5.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6.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7.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8.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9.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10.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三、中国中央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每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都留下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更多的问题也不断的出现,不断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4怪圈。大部制作为一种行政体系的组织模式,难免也会产生不足,英国当年在实行大部制的进程中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大部制的实施可以从技术层面、价值层面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带来诸多有利的方面,,但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政府机构横向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权力整合是我国大部制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随着大部门体制内部组成单位的增多,部门内部的协调必然更加重要。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能否渡过部门内部的磨合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不能渡过磨合期,就会面临大部制改革的回潮现象。此外,由于为适应大部制行政理念而组建新的部门,由于部门合并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的重组,如何防止其膨胀也成为随之而来的连锁问题。大部制改革下的部门内部重组势必产生一些超级大部,所谓的超级大部与原有的小部门间的权利、利力关系将成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大部制改革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改革的大趋势应当是中央权力向地方下方,地方权力向社会转移。但是由于大部制改革导致原有中央职能部门间的制衡力量消解,新的超级大部门“条条”管理权增大,中央与地方政府会出现新的利益博弈。大部制改革,将使地方政府面临作为中央政府代言人与地方民众代理人的角色冲突。大部制在增大自身权能的同时,势必对地方政府权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大部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中央和地方的条块矛盾。总之,由于大部制改革涉及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权力调整调以及利益重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可能会造成权力整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运行监督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中央性政体制改革造成负面影响,进而还可能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四、对未来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历经的历次中央行政体制改革,都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机构重叠、职权交叉、职责不清、办事相互推该、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会不断的涌现,历次改革都十分重视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目前还依然没有解决,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回顾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央行政体制改革总是为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5的需要而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为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断对政府机构进行调整的过程,其总的目标也在于此。概括起来,总体目标中应包括以下基本目标:第一,转变执政观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二,建设廉价政府,精简机构和编制,减轻财政负担;第三,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对官僚主义;第四,理顺中央地方关系,下放和转移权力,给地方更广阔的自主空间。(二)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1.中央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央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因此,未来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还必须走不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路,应该加快改革步伐,改变现今行政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2.渐进过渡与阶段突破相结合。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因此,行政体制改革改革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而只能依照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变革。3.统筹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中国是单一制国家,而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又事关重大,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要由中央统筹规划,统一安排。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度安排和具体内容上,不能搞机械划一的“一刀切”方式,应当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根据各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三)未来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应注意的方面1.转变执政观念做人民的公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置转变执政观念做人民的公仆是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着力做好市场所不及的事情。如:国防建设,治安维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等,这些都是政府要着力办好的事。切实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观念,行政体制改革到了位,政府职能才能转变,政府该管的事才能管好。.浅议中国中央行政体制.62.塑造廉价政府,精简政府机构,减少人员,压缩公费支出。“廉价”是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权的有一个基本要求,因为一个廉价的政府基本会是一个廉洁的政府。政府机构多、官员多,办事效率自然就低,为办一件事情常常要跑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门,盖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公章,而这正是中国行政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昂贵的服务,无形中促使了人们不得不采取摆脱正常工作程序,而想方设法去通过门路找领导直接“拍板”解决等非法方式。事实证明,行政体制越庞大,权力越集中,就不可能“廉价”。3.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绩效的改革的目的,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通过法律机制确保监管机构独立监管的法律地位。对于大部制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应将行政、执法与收费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