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导航考纲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1高考导航热点1.以沙尘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等热点为切入点,考查由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2.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农业问题、工业布局调整等,考查其生态、经济、社会意义,进一步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个人所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素养3.以实际生活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依纲梳理夯基础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人地关系产生根源采集渔猎时代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保持原始的关系生产力水平农业文明时期和技术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资源明显增强生产力水平有了,但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工业革命”以来提出“”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发展,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集渔猎耕作土地水征服自然不协调对抗性平衡低下且发展缓慢很大提高不协调科学和技术灌溉2.直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向环境的速度超过了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环境自净能力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索取资源环境问题及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土地、矿产资源和等短缺、土地荒漠化、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发达国家能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乡村城市依纲梳理夯基础提示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依纲梳理夯基础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内涵依纲梳理夯基础(2)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依纲梳理夯基础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人均资源不足;严重。(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白皮书》。庞大的人口基数环境污染人口、环境与发展依纲梳理夯基础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①手段:。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③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④目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⑤意义: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无害化技术依纲梳理夯基础(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即从—生产制造——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价。(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即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清洁生产原料开采消费使用生态农业生态平衡高频考点巧突破1.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高频考点巧突破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建筑工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高频考点巧突破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高频考点巧突破(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高频考点巧突破2.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中判断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分析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1.结合所学知识,读下面地理关联图,将下列地理事物前的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每个代号限填一次)。①酸雨②围海造田③不合理灌溉④排放氟氯烃⑤过度开采地下水⑥水土流失⑦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⑧破坏植被⑨排放大量二氧化硫⑩全球气候变暖⑪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⑤③⑧⑦④②⑥⑾⑨⑩①高频考点巧突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基础条件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持续性原则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共同性原则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环境意识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高频考点巧突破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2.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持续发展b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c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d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a、bB.a、cC.b、dD.a、dD高频考点巧突破(2)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A(3)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C高频考点巧突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含义循环经济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项目含义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3.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解析:第(1)题,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递推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C(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第(2)题,A项:a向上的虚箭头,说明发电厂仍有排向生产系统外部的废弃物;B项:b指向c的虚箭头,说明盐场的副产品得到化工厂的利用;C项:a指向建材厂的箭头,说明建材厂有效利用了发电厂的废弃物;D项:c向下的虚箭头,说明化工厂也有排向生产系统外部的废弃物。B(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盐场的生产条件:C热点探究显身手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但其成因、强度、结果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热点探究显身手1.表现形式不同灾害成因灾害系统成因分类表现形式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太阳活动异常(黑子、耀斑等),新星爆发陨击(陨石流),彗星冲击,电磁爆,粒子流冲击等气象灾害又称大气圈灾害,包括干旱、暴雨、暴风雪、冰雹、风灾(台风、飓风)、酷热、寒流、雷电等水文危害又称水圈灾害,包括侵蚀、冰川、海啸、陆沉(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海岸坍塌等地貌灾害泥石流、洪灾、水土流失、雪崩等地质灾害又称岩石圈灾害,包括地震灾害,火山爆发、古今构造运动、山崩、滑坡、坍塌、地裂、地陷等生物灾害生态突变、物种灭绝、森林火灾、虫灾、鼠害等热点探究显身手灾害成因灾害系统成因分类表现形式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热点探究显身手2.形成原因不同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热点探究显身手3.作用强度不同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