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暨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2■会议组织架构主办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杂志社支持单位东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委员会主任:朱作言委员:李未彭斌王东明赵伟尤肖虎孙增圻黄如孙伟敬忠良肖宏 史永超宋扉会务组程波罗艾梅张疆宋扉冯景刘旭雷敏王维杰3■目 录1.会议须知2.会议日程安排……………………………………………13.大会报告摘要……………………………………………24.分论坛活动介绍…………………………………………65.参会人员名单……………………………………………86.封底附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址简图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暨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4■会务安排总负责人:宋扉总协调人:程波13810025452张江15101680939 宋扉13671029440冯景13701175627报到、住宿、票务(北航培训中心):刘旭13651381837雷敏13720051939王维杰13521860439培训中心前台:010-82317925■用餐安排会议期间的餐饮由会务组统一安排,凭餐劵用餐。如您在饮食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或需自行用餐,请事先与会务组联系。具体安排如下:餐次时间地点 为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定于2010年11月5-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本次大会是信息科学领域的高端论坛,届时将有8位院士亲临会场做大型综述报告,4个热点主题分论坛,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1■会议日程●11月5日上午:开幕式(9:00-9:30),主持:王东明,地点:新主楼会议中心 王东明致辞(9:00-9:05) 杨芙清致辞(9:05-9:15) 周德进致辞(9:15-9:20) 彭斌致辞(9:20-9:30) 朱作言报告(9:30-10:00) 李未报告(10:00-10:20) CoffeeBreak(20分钟) 马佐平(外籍院士)(10:40-11:40) 下午:报告(13:30-16:50)(每报告1小时)地点: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第二会议室报告人时间报告人时间何积丰13:30-14:30郭光灿13:30-14:30戴汝为14:30-15:30邬贺铨14:30-15:30茶歇15:30-15:50李德毅15:50-16:50王阳元15:50-16:50●11月6日上午:四个分组论坛(8:30开始)地点:新主楼会议中心坛主议题地点时间孙伟移动云计算新主楼G610室6日上午敬忠良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新主楼会议中心第4会议室6日上午尤肖虎绿色通信新主楼会议中心第8会议室6日全天黄如先进逻辑和存储集成电路技术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2736报告厅6日全天下午:全体编委会会议(13:30-17:00)地点:新主楼会议中心第4会议室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暨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2■大会报告摘要姓名马佐平题目硅器时代的演义及展望简介马佐平,男,美国国籍,微纳电子科学家。1945年11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4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当时获选的77人中,马佐平是唯一的华裔院士。摘要相对于石器,铜器,及铁器对当代人类的影响,硅器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称当今为硅器时代。首先要介绍的是硅器时代的发展史。再来谈到当今的最先进的以硅为主的器件及集成电路。最后谈到三-五族半导体与硅结合有可能突破硅器件的瓶颈,而开创更高性能及少功耗的新一代集成电路与系统。姓名何积丰题目物联网/CPS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简介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43年8月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65年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做访问学者;1983年至199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1998年起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2年至今,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2002年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随着新的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涌现,物联网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业已成为物理设备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它反映了人们对监控和操作物理设备系统的更高需求――希望能随时、随地、实时、高效地操控物理设备系统并自由地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使得人类的工程物理系统创建模式、交互方式和管理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物联网/CPS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构建一个可控、可信、可扩展并且安全高效的物理设备互联网络,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构建工程物理系统的方式。我们将围绕物联网/CPS技术的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和Control)核心概念来阐述物联网/CPS技术与相关传统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深入探讨物联网/CPS的技术内涵,剖析当前物联网/CPS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重点探寻其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关键技术,展望未来物联网/CPS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物联网/CPS技术在汽车电子、国家交通控制网络、国家电网、远程医疗网络中的应用实例,来进一步诠释物联网/CPS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最后探讨物联网/CPS研究与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以及我们对于我国物联网/CPS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3姓名戴汝为题目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巨大贡献简介戴汝为,北京大学毕业,师从大师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至今。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动化所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自控联委员;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将“模式识别”引入中国,在美国师从大师傅京孙,提出语义—句法模式识别,是“汉王”核心技术理论基础,获国家科技一等奖;在“开放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等前沿领域交叉学科整合,对经济、军事及社会问题决策作用重大。摘要国家建设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尤其是国际化所带来的新形势,存在外交、军事、能源、环境、资源、生态、灾害等多种危机。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发展变化中,持续地为国家提出现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战略,为决策和军事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现代科学支持。钱学森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又经十多年三代科学家的努力,建成了“信息空间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大成智慧的可操作平台”。钱学森开启了知识技术革命,当前“智能搜索引擎”的问世即是知识革命的成果显示。钱学森先生所开创的“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实际上,关于对科学大师为人类科学技术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研究、继承与发扬却刚刚开始!姓名李德毅题目云计算:物联网的基石简介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和军队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兼职教授。摘要国家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暨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4姓名郭光灿题目量子信息技术简介郭光灿,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联合中心双聘院士。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摘要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基于奇特的量子性质,其信息功能可以突破现有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本报告将介绍量子密码技术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姓名邬贺铨题目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挑战简介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网络技术研究开发,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兼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通信科技委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总师、“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组组长、IEEE高级会员。摘要从光纤传输、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多方面简要回顾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介绍通信网络的现状,展望业务及应用的需求,分析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的影响,讨论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及面对的挑战。姓名王阳元题目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功耗比是未来集成电路与系统发展的驱动力简介王阳元,1935年1月1日生于宁波,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IEEEFellow、英国IEEFellow和CIEFellow。50年来,王阳元在开展微电子新器件、新电路结构设计和新工艺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多晶硅薄膜物理、MOS绝缘层物理、SOI新器件、M/NEMS系统等方面均有建树。在学术研究同时,他还关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设计和创建中芯国际Foundry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8部,拥有20项重大科技成果;共获20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共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近百人。5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日益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应用领域。应用提出了高性能、低功耗的需求;集成电路密度的日益提高,芯片功耗已成为集成电路与系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功耗比将是未来集成电路与系统发展的驱动力。摩尔定律本质上是一个技术与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它曾对集成电路半个世纪来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但随着集成电路的加工特征尺寸的缩小(相应地集成度的提高),使之日益接近其物理限制,摩尔定律将逐步完成其历史使命,代之的应是在一定系统(SoC&SiP)性能条件下,降低功耗的规律,即提高性能/功耗比的驱动发展规律。本文从集成电路与系统各相关领域:低功耗设计;低功耗的新型器件结构和新信息器件;低功耗的制造工艺和环境等方面讨论了绿色微纳电子学的研究命题。信息科学发展论坛-技术科学论坛第45次学术报告会暨庆祝《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60周年6■分论坛活动介绍●分论坛一:移动云计算论坛主席:孙伟面向极量数据的科学计算服务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软件开发环境重点实验室 吴文峻物联网中数据挖掘云服务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何清三元计算:计算机科学新趋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徐志伟最新的产业发展对传统的软件工程的理念的反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软件开发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 孙伟●分论坛二: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论坛主席:敬忠良信息融合的回顾与展望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 韩崇昭信息融合的基础理论和数学方法—进展与挑战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朱允民信息融合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中航工业集团615所 吴建民●分论坛三:绿色通信论坛主席:尤肖虎绿色网络的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华为公司接入网技术研究部部长、主任科学家 徐树公绿色无线通信的基础问题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朱近康基于基站协作与蜂窝聚焦技术的动态小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