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行政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你认为何为管理?课堂讨论一、什么是管理?(概念)(一)对管理的各种理解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古老而普遍;个体和人群活动都存在。管辖+处理;约束+理顺;管人+理事;管理是艺术。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泰勒)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法约尔)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管理就是协调活动。(马克斯韦伯)管理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罗宾斯)管理就是个人与群体共事,以达到组织的目标,是做人的工作,以研究人的心理和环境为中心,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梅奥)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孔茨)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周三多)(二)对管理理解的归纳强调作业过程: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三)综合定义管理是指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地达到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要点(1)载体----组织。(2)目的----目标、效率(3)对象----不同个人的活动(4)本质----组织、指挥、协调(5)内外环境约束※管理与领导领导的对象是人,而管理涉及的范围比领导所要广泛得多。简单地说,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是发现问题,管理是解决问题。管理二重性原理: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二、管理的属性二重性之一管理的二重性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生产活动统一性生产或工作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管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发展生产关系基本职能具体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三、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即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简介: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步骤和管理活动。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标准、衡量、纠偏)下一页管理的职能(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制定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做什么及怎么做?)实现资源和活动的最佳配置(通过什么来做?)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如何做得更好?)衡量实际工作,矫正偏差(到底做得怎么样?)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便是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的活动。该论点与现代管理的适应环境,因势利导相似。重人:包括重人心向背和重人才归离两方面。该点与现代管理的人本管理相似。求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合、和谐。类似于团队理论。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的个人的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主治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类似于当代的制度管理。守信: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这是我国长期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信条。类似于现代的品牌效应。预谋:预者,预测、预谋、预备,核心是预谋。类似于现代的战略管理。(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著重研究如何指向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有F·W·FayIor(1856-1915)、F·Gi1breth(1868-1984)和L·Glbreth,1878-1972)夫妇以及H·L·Gantt(1861-1919)等。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泰罗,人称“科学管理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和《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泰罗制的主要观点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工作都应考察—管理全面化工作最佳方式——高度标准化提高效率的手段—对工人高标准培训工作条件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泰罗的主要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①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②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③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①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进行例外管理。评价重要性: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并被借鉴到其他非工业组织中。局限性: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而且由于提高了劳动效率,使工人担心工作机会的减少和裁员,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他的管理理论针对的主要是一般经营管理,他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他被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过程之父”。著作:《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国家管理理论》(1923);《公共精神的觉醒》(1927)第一个提出管理教育按管理者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第一线管理者(督导人员)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1、各规模的组织领导人主要能力是什么能力?2、组织规模的扩大与对领导人主要能力的要求有什么关系?3、什么组织规模下,领导的管理和技术具有同等重要性?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队评价英管理学家厄威克《管理备要》:“法约尔是20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人物。”(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MaxWeber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其主要著作有:《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社会学论文集》、《新伦理教与资本主义精神》。其主要贡献是指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反映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行政组织: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思想的组织制度。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1、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2、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由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的加以限制3、对于正常而继续的履行职责来行使相应的权力的方法有所规定: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佣。权力的三种类型个人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评价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合理的、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是优于其它形式,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这一理论,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一种补充。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的官僚行政组织走到了非人格化的极至。三种理论的共同特征1、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和及人的需要、行为,被称为“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个“封闭系统”的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科层制个体效率企业组织效率社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思考题: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有人说:泰罗制过时了,应当抛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二、管理理论的成长阶段(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乔治·埃尔顿·梅奥(EltonMayo,1880-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科学家Mayo领导了1924-1932年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作:《工业文明人性问题》(1933)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大规模访谈(1928-1931)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二)行为科学的产生什么是行为科学?从管理角度看,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对组织活动的影响。行为科学研究主要领域行为管理思想的深化1949年,将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以后,将行为科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A、员工个体行为研究(人性假设);B、员工群体行为研究(如群体压力、沟通等);C、组织行为的研究(以人为中心的领导理论等)。主要流派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激励与个人》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XY理论麦克雷戈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管理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演进(时间维度)古代管理工业革命科学管理人际关系-行为科学二战后的管理丛林战略、系统和权变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变革与创新2.教育行政的特点政治性:教育行政主体代表国家形式行政权力,体现国家或统治阶级的意志专业性:通过教育行政的专业化、行业化管理,体现教育的规律在中央集权国家,由中央政府对该国教育事业进行统筹、组织和管理。在地方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中央政府只起协调和统筹的作用。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古代的教育行政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中,教育机构极为简单,以官师合一为特征。西周时期,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与养老制度,这是我国早期教育行政的核心制度。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政府设置教育行政长官管理学校,建立起了初步的教育行政体系。由掌管宗庙礼仪的最高官员--太常兼任全国教育事务的长官,地方教育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管。隋朝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集权教育行政体系。唐朝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由兼管地方教育行政事务的官员(长史)负责统一领导州、县官学。宋朝继承了唐朝的体制,又有两大改进:一是给学校提供比较固定的经费。二是对私学的支持。元朝在承袭龚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后者是为培养精通波斯文字的人才开设的。明清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更趋集中。近代的教育行政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有三股主要的力量推动着教育及教育行政的变革。1、洋务派。2、维新派。3、共和派。1.洋务派的具体措施有两条:(1)创办新型学校: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2)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2.维新派的具体措施是废科举、兴学堂。3.共和派的教育行政部分铲除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封建因素和空疏无用的成分,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教学模式,但缺点是中小学年限过长,不利于教育的普及。现代教育行政国民党政府的教育行政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行政1.国民党政府的教育行政。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行政上试行了一年大学院制和大学区制,即,将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学术领导机构和教育行政机构,以省为单位组织大学区,大学校长兼任大学区教育行政长官。此制度试行不到两年即被废止,并重新设立教育部,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各省设立教育厅管理地方学校,县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