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議緣起自1987年起,海峽兩岸關係逐漸熱絡;兩岸的中山大學就在這個環境下,以同校名的機緣,進行學術交流。1992年以來的活動情形約有以下數端:1992年6月16日:本系邀請廣州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新魁教授來校參觀訪問,並作專題演講,講題:「我從事漢語語文教學與研究之心路歷程」。1993年11月:本系邀請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士導師曾憲通教授來校參觀訪問,作專題演講;並且參加本系主辦之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清代金文研究概述」。1994年5月:本系鮑國順、徐漢昌、孔仲溫三位教授,隨我校參訪團,赴廣州中山大學,參加「孫中山與中外文化」學術研討會,並與該校中文系教授進行座談,以互相了解彼此系況。1994年8月:本系孔仲溫教授應邀帶領研究生至廣州中山大學參加該系主辦之「紀念容庚先生百歲誕辰暨中國古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論文。1995年11月:本系邀請曾揚華、唐鈺明兩位教授參加本系主辦之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1997年4月18-20日本系主辦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全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邀請該校文學院曾憲通院長、古文字研究室張振林主任來校發表論文。在1994年,我校參訪團參訪廣州中山大學之時,當時文學院鮑國順院長、中文系徐漢昌主任即與該系提出交流方向,並共同商議未來彼此交流項目,包括:1.參與彼此主辦之學術會議。2.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3.交換圖書資料。4.協助雙方教授與研究生之研究與參訪。在1997年3月,兩系於廣州中山大學共同舉辦「第一屆兩岸中2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就是在當時交流的共識上進行的活動,爾後每年約定易地舉辦,今(2010)年適逢本校30週年校慶,兩系學術交流也堂堂邁入第十屆,在彼此取得共識後,迺由本系主導,相約11月5、6日在高雄西子灣揭幕,論文篇數32篇,期望在熱絡的交流中,激起更大的迴響與互動。3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計畫書一、活動名稱: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二、活動目的:為促進兩岸中山大學學術交流,增進兩校中文系師生研究互動,提升國際競爭力,每年輪流於高雄、廣州兩地舉辦之。三、活動內容:1.研討會A.高雄中山大學16篇論文B.廣州中山大學16篇論文2.參訪座談四、活動時間:2010年11月5、6日五、活動地點: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六、活動對象:高雄:本系教授暨博碩士研究生廣州: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博士生七、活動時程:第1天(11/4):廣州中山大學師生抵台第2天(11/5):研討會第3天(11/6):研討會第4天(11/7):廣州中山大學師生參訪、離台4八、論文發表人及論文題目:(摘要詳附錄一)高雄中山大學部份發表人職稱論文題目紀志昌助理教授南朝「踞食論爭」中的「儒」「佛」交涉研究──以食坐之儀的觀察與理論思維為主劉文強教授城濮之戰三論劉昭明教授蘇軾、文同過從考蔡振念教授論李昂卡夫卡式的存在主義小說蔡美智助理教授「毛病、缺點」孰輕孰重?─名詞詞彙語意中的事件屬性廖宏昌教授《瀛奎律髓刊誤》論杜詩之「老」何樹環副教授《金文人名彙編》及修訂本增補正訛──西周之部(三劃)楊濟襄副教授四川經學家廖平的學術貢獻--從「兼採三傳」以治《春秋》談起江素卿助理教授從史料鎔裁論《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張窈慈講師/博士生試論賴和新詩的人本意識5林秀珍講師/博士生台灣早期社會的母子圖像王秋香講師/博士生黛玉附屬意象群硏就_以绛珠草'.竹.桃花言之蔡政惠講師/博士生乾嘉時期袁枚性靈說褒貶評價述論黃靜妃講師/博士生妙在酸鹹之外-王士禎詩論三變探微李謙易講師/博士生論〈樂記〉「唯樂不可以為偽」所觸及之荀子〈樂論〉問題黃慶雄講師/博士生試論清領時期台灣山水詩中的審美意識廣州中山大學部份發表人職稱論文題目歐陽光教授詞根寫作——論簫紅的《生死場》康保成教授台中方言的中性問句李煒教授《紅樓夢》使役動詞“叫"、“讓"中的社會變異研究羅燕教授試析清代宮廷演劇中的節戲與儀式6鍾東副教授詮釋與接受之交互關系──以中國古代詩歌文獻爲例石育康副教授從六朝志怪到唐傳奇許雲和副教授漢《公莫巾舞歌行》的幾個問題陳斯鵬副教授西周金文中以主謂結構為定語的名詞性短語林華勇副教授廣東廉江粵語的補語標記及補語分類——“得1/2"、“到"、“倒"的分工羅成講師公民倫理與美學反思吳吉煌講師從兩漢方言詞看先秦兩漢通語基礎方言的變化孫洪偉講師上古一種特殊的“NP之VP"結構張波講師明代的宋詩選本——以李蓘《宋藝圃集》為例程剛講師宋初經學風氣的轉變與古文文風轉變——以歐陽修的《易》學研究為中心吳曉懿講師戰國文字資料所見之官名輯考程露講師後現代主義來自何處——詹姆遜與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理論辨析7九、會議程序:時間會議程序11月05日(星期五)09:30-10:20開幕10:30-12:00第一場12:00-13:30午餐13:30-15:30第二場15:30-16:00茶敘16:00-18:00第三場11月06日(星期六)08:30-10:00第四場10:00-10:30茶敘10:30-12:00第五場12:00-13:30午餐13:30-15:30第六場15:30-16:00茶敘816:00-18:00第七場18:00閉幕十、經費概算表:(新臺幣)項目數量單價總價說明印刷費-會前論文48000148,000論文32篇,每篇10頁計,印150份印刷費-宣傳海報30501500對開180磅銅板紙彩色印刷印刷費-請柬50301500銅板紙彩色印刷交通費4800032,000交通運輸4日租車費用餐費(午餐)30,000午餐100元100人3日計餐費(晚餐)36,000晚餐200元60人3日計餐費(茶點)3500015,000茶敘3場紀念品6020012,000與會學者來賓場地費(含佈置)11500015,000清潔費及電費工讀費240時95/時22,800研究生10人負責論文編輯、接待、會議場所服務工讀金;一日8時計,共3日雜支50,000文具通訊等合計263,8009十一、經費分攤表經費來源申請補助金額學校補助款130,000元單位自有經費133,800元十二、活動主持人基本資料姓名廖宏昌職稱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電話07-5252000轉30810921305945傳真07-5253069E-MAILhcliao@mail.nsysu.edu.tw十三、籌備委員會會長:楊弘敦(高雄中山大學校長)副會長:李美文(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曾憲通(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執行長:廖宏昌(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委員:高雄中山大學簡錦松、廖宏昌10廣州中山大學歐陽光、李煒十四、工作委員會:委員長:簡錦松執行長:廖宏昌議事組:林慶勳、蔡美智、何樹環負責主講人、主持人、特約討論人之邀請與聯絡、議程之安排秘書組:楊雅惠、楊濟襄、紀志昌負責聯絡、通知、宣傳、各項會議文件與論文印刷接待組:蔡振念、劉文強、劉昭明、江素卿負責來賓、主講人、講評人交通、住宿之接待總務組:丁怡心、李素琪、賴怡君負責佈置、雜務、餐飲、住宿及財務收支、經費請領11十五、籌備工作進度表:日期進行事項配合單位2010.03.01決定會議主題、時間、籌備委員會委員諮詢委員2010.03.10推薦論文發表人名單籌備委員會2010.03.15募款工作事宜總務組、秘書組2010.04.10論文題目大綱截止收件議事組、秘書組2010.04.14審訂論文大綱議事組2010.04.30寄發邀請函及籌備通告秘書組2010.80.10寄發大陸學者入台申請表格秘書組2010.09.30論文全文截稿、編輯、付印秘書組2010.10.15寄發請柬秘書組2010.11.05研討會開幕總務組、秘書組、接待組十六、預期成效1.繼往開來,對前人研究成果加以評估,以展望未來研究之方向。2.提升大高雄地區之學術風氣,孕含文化氣息,落實中小學之文化教育,使高雄朝向具有國際水準之都市邁進。3.本系為求提昇學術研究品質、帶動南臺灣研究風氣、建立本校在國際學術領域中的地位,曾多次舉辦全國性與國際性的學術會議,自七十八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清代學術研討會,至今已辦理八屆,其中有三屆更擴大舉行為國際性會議;八十一年舉辦第二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八十六年舉辦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全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九十一年舉辦第四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九十二年舉辦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九十四年舉辦第四屆國際東方詩話學術研討會。歷次會議均圓滿成功,成果斐然,即將召開的會議亦按照籌備進度順利進行。所出版之論文集,在學術界更是備受好評。基於以往的經驗與成就,此次會議的圓滿成功,亦必可期。124.本次會議延續前幾屆會議續辦,目的在促進兩岸中山大學學術交流,增進兩校師生研究互動,透過彼此學術之互相激盪,有助於本地文學學術之發展。十七、附件:歷屆研討會論文成果目錄(詳附錄二)13附錄一: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大綱※高雄中山大學部分1.發表人:紀志昌(助理教授)論文題目:南朝「踞食論爭」中的「儒」「佛」交涉研究――以食坐之儀的觀察與理論思維為主論文大綱:所謂「踞食」,為僧伽坐儀之一,亦即踞坐(垂腳坐)而食,是中國在魏晉南北朝以來僧人進食時所採取的一種坐姿。本文要在從南朝士人鄭道子與范泰對僧伽「踞食」所提出的批判中,疏理其中歷程原委,並從「儒」「佛」交涉的角度,觀察食坐之儀的時代特徵、詮釋觀點與評價,並分析其理論思維,進而抽繹出所蘊涵對僧伽坐儀調和轉變的理論因素。踞式向來即為違禮不敬之姿,僧人踞食即衝擊到中土士人對傳統儀法之接受慣性、觀感與禮教觀念,遂引發質疑與批評。「踞食論議」的目的,在於引導出「儒」「佛」於坐儀上的調和折衷之道,論者往往藉由玄學思維模式,如:「本/末」、「體/用」關係、「得意」之說的運用,作為闡釋聖人「因方弘教」、「隨俗制法」觀念的理論工具,其間僧人的應對則自有維護戒律法理與僧伽自主之考量。本文分三部分:一、「踞食論爭」的原委始末;二、「踞食論爭」中的「儒」「佛」交涉思維;三、「折衷」之義對食坐之儀的調和。2.發表人:劉文強(教授)論文題目:城濮之戰論文大綱:城濮之戰的勝負關鍵,歷來多集中於晉文公如何整軍經武,卻忽視楚帥子玉實為失敗的主角。本文以為:子玉之敗,在於馳晉師。惟其所以「馳之」之故,向來未見學者討論。故本文詳述「馳之」之義,子玉所以「馳之」之故,以及子玉所14以戰敗的原因。3.發表人:劉昭明(教授)論文題目:蘇軾、文同過從考論文大綱:蘇軾與文同的關係極密切,蘇軾自稱是文同的「從表弟」,文同季子娶蘇轍長女,蘇軾暱稱文同為「親家翁」。蘇軾向文同學畫墨竹,自稱是文同「湖州畫派」的傳人,後世畫家並稱為「文、蘇」。蘇軾更是文同的知音,最了解他的藝文成就與人品性行,詩文往來不絕,對文同書畫的評論也最多。蘇軾與文同的關係雖極親密,詩文往來不絕,然兩人實際過從只有兩次,一是宋英宗治平元年訂交於鳳翔,相聚雖僅數日,卻是兩人一生動人情誼的肇端。二是宋神宗熙寧三年會於汴京,時間約九個多月,文同日後回憶說,這是他此生最快樂的時光,此去一別,老病纏身,人生再無此種歡樂,令其懷思不已。此一時期,蘇軾與文同同朝為官,同住於汴京西岡,彼此過從密切,詩文酬唱,評書論畫,為兩人的生命歷程與詩文創作增添歡樂與內涵,而兩人共同創立的湖州畫派,更是兩人一生過人情誼的最好見證,在中國藝術史上影響深遠,值得我們留意。4.發表人:蔡振念(教授)論文題目:論李昂卡夫卡式的存在主義小說論文大綱:本文旨在探討李昂60年代開始她小說創作之時的五篇作品,嘗試分析這些作品和卡夫卡小說及存在主義哲學之間的關係,為了更清楚釐清這種關係,本文先介紹了卡夫卡三本長篇小說《蛻變》、《審判》、《城堡》,接著論述存在主義的核心觀念,最後才比較李昂這些作品和卡夫卡小說及存在哲學之間的異同;並指出李昂之異於二者,可能是出於對二者的誤讀,唯這種誤讀是文本接受過程常見的現象,並不貶損李昂作品的價值。李昂對自己作品是否為模仿之作態度前後矛盾,在我們看來則是矛盾中有統一,因為這些作品有模仿,但也有李昂生活的現實基15礎,李昂藝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