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考点精讲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运用综合思维、立障设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代表什么?(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⑵箭头①、②的含义是怎样的?(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⑶箭头③、④代表什么?(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⑷箭头⑤、⑥表示什么含义?(指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速度,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⑸箭头⑦、⑧表示什么意思?(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分布⑴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土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鲁西北平原的盐碱地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⑵城市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为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污染的状况大为好转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已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协作,发展中国家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环保能力,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兑现其承诺。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⑴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对比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指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是考虑经济得益要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强调代际公平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方式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⑵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内涵地位目标生态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和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等持续性原则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方性的决策和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5.环境问题的时空变化受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时空变化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和不同空间地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⑴从空间尺度上看,环境问题表现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见前表格)⑵从时间尺度上看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环境问题的特征、分布、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均不相同。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不断激增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不严重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⑶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原因主要是:①自工业化以来,发达国家“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②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和环境利益,以经济利益为诱饵,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企业。6.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阶段主要特征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产生的原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2008年广东卷)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解析:东北草原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黑土冲刷。答案:B例2(2008年山东)(10分)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4分)解析:图示能源结构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水能开发过程中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有利影响则主要在水库下游,在库区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库区泥沙淤积,使用寿命缩短,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库区水文状况改变,水面扩大,会淹没耕地,迁移居民等。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例3(2008年江苏卷)图21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2分)(4)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解析:从图中的资料可以我国沙尘暴的轻重程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而北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受沙尘暴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春季,我国北方比较干燥,多大风,植物还未复苏,是沙尘暴多发季节。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应限制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为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和减少沙尘暴,还应该大力提倡在城区和北京的远西北郊区植树造林。答案:三、强化训练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2.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A.控制工业发展B.工业水平落后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3.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4-5题。4.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A.工厂和交通B.建筑和娱乐业C.网吧和歌厅D.采矿和伐木5.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6-7题6.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我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鹅。读图完成8-10题。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9.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B.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10.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A.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回答11-12题。11.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A.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