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7491总则1.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确定评价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统一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1.3工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1.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程序: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研究有关法规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调查、评价工程影响地区环境现状,预测、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给出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程序可适当简化。1.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和评价结论等。1.6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水文、泥沙、局地气候、水环境、环境地质、土壤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人群健康、景观和文物、移民、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及因子的评价。1.7工程建设对流域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分析工程对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8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分为三级。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影响地区环境特征,按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等规定进行判定。1.9环境保护目标应包括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与保护区域应达到的环境质量标准或功能要求。1.10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工程概况2.1.1工程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a.流域(河段)规划;b.工程地理位置;c.工程任务、规模与运行方式;d.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Code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projectHJ/T88-2003750e.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f.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g.工程投资估算。2.1.2流域(河段)规划,应包括本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状况;说明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标明工程所在位置的流域(河段)规划示意图。2.1.3工程地理位置,应包括工程所在流域(河段)位置、行政区划位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市)等)、交通位置、经纬度位置等。2.1.4工程任务和规模,应包括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水产、旅游等任务,说明工程规模、工程运行方式。2.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应包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指标,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2.1.6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应包括施工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截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及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总进度与工期,给出施工总布置示意图。2.1.7淹没与占地,应包括淹没处理范围、淹没和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及组成、工矿企业、城镇和专业项目设施等。移民安置规划,应简述移民安置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移民安置方式、去向地点以及恢复和发展生产、安排生活措施等。2.2工程分析2.2.1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a.确定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物源强和排放量、生态影响程度;b.主要采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的数据和资料,以及类比工程的资料。2.2.2工程分析应对下列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物源强、排放量与生态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关系:a.施工:施工场地布置、料场、渣场、交通运输、机械设备运行、施工营地及人员活动等。b.淹没、占地:淹没、占地范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量变化等。c.移民安置:移民安置方式、专业项目设施改建、城镇与工矿企业迁建等。d.工程运行:水资源分布改变,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建筑物阻隔等。2.2.3工程分析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2.2.4工程分析重点应为影响强度大、范围广、历时长或涉及敏感区的作用因素和影响源。2.3方案比选与环境风险分析2.3.1工程设计进行工程位置、工程规模、工程施工及工程运行不同方案比选,应对不同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对比分析,从环境角度提出推荐方案。2.3.2在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事故,应分析环境风险性质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范管理措施。3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3.1调查要求3.1.1环境现状调查,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调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3.1.2环境现状调查,应收集现有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3.1.3对重点环境要素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生态影响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751价。3.2调查方法3.2.1收集资料:应收集现有的各种有关数据、分析报告及图件。3.2.2现场调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应到实地对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和测试。3.2.3遥感遥测:大范围的环境现状调查可采用遥感、遥测等方法。3.3调查范围3.3.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为工程影响区域,包括施工区、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水源区、输水沿线区、受水区、工程上下游河段、湖泊、湿地、河口区等。3.3.2各环境要素及因子的调查范围应根据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结合评价工作等级确定。3.4资料收集与调查内容3.4.1地形地貌与地质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地形特征、地貌类型;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岩体稳定、渗漏情况、矿产资源等。3.4.2气候与气象的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日照,风速、风向、雾日、无霜期和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等。3.4.3水文、泥沙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工程所在河段集水面积、水位、流量、径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3.4.4水环境的调查应包括:工程所在河段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水温,主要供水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类别,施用农药、化肥的种类及数量;地下水水质状况及污染源。3.4.5大气环境调查应包括:危害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4.6声环境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噪声源种类、噪声级水平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的调查应确定敏感目标位置与噪声源的距离。3.4.7土壤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土壤类型、理化性质与结构、分布及环境质量现状,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碱化及相关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状况。3.4.8水土流失调查应包括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类型等。3.4.9陆生生物与生态现状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区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分布;野生动物区系、种类及分布;珍稀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进行生态完整性评价时,应调查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3.4.10水生生物与生态现状调查应包括:工程影响水域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产卵场;珍稀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状况等;受工程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级别、范围与功能分区及主要保护对象状况。3.4.11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应包括:人口,民族,国内生产总值,工、农、林、牧、副、渔业情况,人均收入,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保护用地情况等。3.4.12人群健康调查应包括: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病等。3.4.13景观与文物调查应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温泉等,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等文物的保护级别、位置及保护现状。3.4.14根据当地特殊情况和工程的特殊性,可确定相关的其它调查内容。3.5环境现状评价3.5.1应根据有关标准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主要环境问752题。3.5.2生态现状评价应包括生态完整性评价、自然资源状况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3.5.3生态现状评价可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4环境影响识别4.1影响识别内容4.1.1环境影响识别应全面列出可能受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环境因子,识别工程对各环境要素及因子的影响性质和程度。4.1.2影响性质可分为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暂时影响与累积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等。4.1.3影响程度可分为影响大、影响中等、影响小、无影响等。4.1.4应根据受影响的性质、程度筛选出重点评价环境要素及因子和一般评价环境要素及因子。4.2影响识别方法4.2.1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专家评判法、矩阵法和其它定性分析方法。4.2.2专家评判法,应由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采取评判、记分等方法进行识别。4.2.3矩阵法应按行、列排出需进行识别与筛选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影响源,识别影响性质和程度。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5.1一般要求5.1.1预测和评价原则:a.客观性原则。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应客观、公正、科学地预测和评价。b.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环境要素及因子应进行详细、全面的预测和评价。c.实用性原则。预测方法应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5.1.2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范围,应根据工程影响范围和环境要素特性确定。5.1.3环境影响评价制图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图件内容和比例尺应符合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管理要求。5.1.4环境要素及因子必须根据有关环境标准、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评价。对于尚无环境标准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可用有无工程的变化对比、环境背景值、阈值进行评价。5.2水文、泥沙5.2.1工程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配有明显改变时,应根据工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评价对环境的影响。5.2.2工程建设因拦蓄、引水、调水等改变河流、湖泊水体天然性状,应预测水文、泥沙情势变化,评价对环境的影响。5.2.3水库工程应预测评价库区、坝下游及河口水位、流量、流速和泥沙冲淤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5.2.4灌溉、供水工程应预测评价水源区、输水沿线区、调蓄水域和受水区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多少河流供水工程应预测评价泥沙淤积的环境影响。5.2.5河道整治工程应预测评价工程兴建后河道流速、流向和泥沙冲淤变化对环境的影响。5.3局地气候5.3.1局地气候影响应预测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变化。5.3.2工程对局地气候有较大影响,应评价对农业生态、航运和生活环境的影响。5.4水环境5.4.1水库工程应预测对库区及坝下游水体稀释扩散能力、水质、水体富营养化和河口咸水753入侵的影响。5.4.2梯级开发工程应预测对下一级工程水质的影响。5.4.3供水工程应预测对引水口、输水沿线、河渠交叉处、调蓄水体水质的影响。5.4.4灌溉工程应预测对灌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区回归水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5.4.5移民安置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5.4.6工程施工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5.4.7河湖整治、清淤工程应预测底泥清运、处置对水质的影响。5.4.8水温影响应预测水库水温结构、水温的垂向分布和下泄水温及对农作物、鱼类等的影响。5.5环境地质5.5.1大型水库应分析诱发地震的类型、地震烈度。5.5.2库岸和边坡稳定影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