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后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朱海蓉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马伟阳WTO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和不足-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在WTO协定中包含大量的环境条款,文章首先分析这些条款的特点,然后考察了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司法实践,最后分析了WTO对环境保护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学位论文袁建军多边贸易体制下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研究2005本文对多边贸易体制下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进行了研究。文章内结合WTO及APEC的相关文件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并将研究定位于狭义的环境措施;介绍了当前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工作指导方针;结合由环境措施引起争端的案例,重点分析了GATT第20条前言、(b)款和(g)款;分析了环境标志与非歧视原则、TBT协议的关系。文章指出,随着我国外贸增长,出口受国外环境措施限制不断增加,争端随时可能产生。我国应采取两方面的对策:在国际层面上推动环境措施与市场准入的谈判,争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强环境保护多边合作以及积极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利等;在国内层面上确立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技术法规体系、环境标志制度、环境税费制度等等。3.学位论文董元元WTO协议的环境条款及其对于中国的意义2004本文旨在透视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框架中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条款,从中探索中国作为其新成员国的发展对策。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回顾并描述环境与贸易之间的问题和冲突;第二章主要阐述并解读WTO协议中与环境相关的条款;第三章预测“多哈回合”后中国的贸易前景;第四章分析环境条款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运用实例证明中国在处理环境与贸易问题上取得的成绩,并且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4.会议论文赵成名WTO与贸易生态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02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轮谈判积极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使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仅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就达到国际贸易总量的90%以上1.但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环境资源相对减少,而且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因此更加关注环境问题,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如执行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实施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绿色关税等制度,对进出口商品的绿色含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护本国环境和国民.国际社会也纷纷采取行动.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间的法律冲突,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目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贸易生态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5.学位论文甄真美国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法律制度研究2009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贸易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全球多边贸易机构,人们对其协调贸易与环境问题寄予了厚望。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以及WTO规则所存在的缺陷,WTO在这一领域的实践遭到了自由贸易主义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双重批评。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目前所建立起来的一些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在追求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等目标的同时也关注贸易与环境问题,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差距。相对于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区域贸易协议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我国的区域贸易协定并没有包含重要的环境条款或者副约。目前,对于由贸易导致的与环境的冲突问题,仍然以参照WTO中纲领性的环境标准为主。因此,如何在将环境损失降低到最小的情况下,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加快我国自由贸易的前进步伐,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课题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WTO规则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美国所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条款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美国双边贸易协定以找到一条适合现阶段特点的有效协调途径,在促进贸易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推动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在参与多边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协调贸易、投资与环境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制度方案,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6.期刊论文林春容.LINChun-rong深刻理解WTO环境规则促进我国贸易与环境的法律协调-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WTO环境条款对中国的影响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7.学位论文张丽丽绿色贸易壁垒探析2005随着当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很多人对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并给予密切的关注。在关于对这一问题的诸多研究与讨论中,“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被提出来,并被许多专家学者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论证。绿色贸易壁垒就其本质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无异,他妨害了自由贸易,从而降低了全球自由贸易福利。但由于披着迷人的“绿色外衣”,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大行其道,给贸易自由化带来了不小的阻力。该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存在形式、鲜明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出发,进而对这种全新而特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内容包括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况、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持有的态度、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的相应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旨在为读者提供绿色贸易壁垒的全貌介绍。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这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以及快速发展的背景,并对其存在的五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希望读者通过这些系统的介绍能对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的本质窥豹一斑。作为国际贸易领域最权威最大的多边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对控制及削弱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第二章展现了世界贸易组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态度。这章重点介绍了世贸组织对贸易与环境这一议题的讨论,列举并分析了WTO的相关环境条款。一些重点的案例也在此章进行了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第三章分别从静态以及动态的角度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包括负面效应和正面效应。其中我国几个主要出口大户即农业、纺织业和机电行业所受的影响作为重点在本章进行了介绍。第四章对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一方面我国应采取有力措施打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本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国内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防止外国“洋垃圾”的流入。8.学位论文崔建辉京都议定书与WTO法之间的潜在冲突问题研究2008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早期的环境协议对于与国际贸易的潜在冲突问题几乎没有涉及,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与贸易息息相关,这要求政策制定者对于多边环境协议和世界贸易法律可能的交叉与潜在冲突加以重视。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特定国家的污染物排放量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限制,相对于其他多变环境协定,议定书具有明显的贸易方面的因素。作为议定书的成员,在采取某项措施之前,应当考虑到有可能与国际贸易法规产生冲突。在国际贸易领域,对于平衡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WTO清楚的认识到贸易的发展必须将环境保护考虑在内,WTO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来处理环境问题,尤其是与多变环境协定相关的问题。议定书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国际环境协定,它不仅涉及到为履行减排目标所采取的国内政策和措施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个国际贸易协定。国际环境公约与WTO法的环境条款是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目前虽然还没有涉及京都议定书与WTO规则冲突的案例发生,为了履行京都议定书所采取的国内政策和措施极有可能与WTO法律体系基本最惠国待遇原则(MFN)及国民待遇原则(NT)相冲突;但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两种体系间的矛盾必将随之出现。两大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与促进是大势所趋。现在还没有形成处理这两个体系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协调机制。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思考。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互动、京都议定书与WTO法律相交叉部分,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础。第二章分五个方面介绍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采取的国内政策和措施与WTO法的潜在冲突。第三章介绍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灵活机制与WTO法存在的潜在冲突。第四章介绍了京都议定书与WTO体系下争端解决机制的潜在冲突。第五部分是结语,介绍了两个体系间的大趋势--从冲突走向和谐,简要分析了两者互相促进的必然性和促进协调的思路。9.期刊论文蒋琴儿.曹艳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企业活力2004,(5)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在西方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具有法定约束力.它的内容来源于WTO协议的环境条款、国际环境公约、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绿色标志制度、进口国国内环境与贸易法规、进口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等环境保护措施,因而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合法性、广泛性、隐蔽性、歧视性等特点.10.学位论文王芬WTO与中国环境标志制度建设2004环境标志是表示产品或服务环境友好性的一种标志,又称生态标志,各国由于不同的具体需求而制定了不同的生态标志计划,近年来它已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又称作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在1996年至1999年间因此受影响的出口商品价值达200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政府把攻克绿色壁垒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环境标志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十环”环境标志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已经开展了46大类产品的认证,有3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与国外发达国家环境标志计划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环境标志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环境标志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并比较研究了中外环境标志计划的特点,提出了在WTO条件下完善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对策。本文共分5章。第一章,阐明环境标志及环境标志制度的概念。环境标志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标志计划引导并鼓励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消费及提供环境友好的服务,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第二章,介绍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法国和美国的环境标志计划,比较实施特点,分析法律保证。自1978年德国实施“蓝色天使”环境标志计划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环境标志计划,产品种类达900多种,产品近万种,世界各国对环境标志的不同态度蕴涵着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特征,同时也催催生了“绿色贸易壁垒”。在提出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的同时,分析它出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类型,以及我国产品出口遇阻情况的4个新特点,希望我国在发展环境标志的同时,充分认识绿色贸易壁垒这柄双刃剑,把攻克绿色贸易壁垒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第三章,详述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践。自1992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工作,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实施第三方认证是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点。但与国外相比,在法律保障、技术标准、公众参与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形成了一套技术审查程度和行政监督制度。2003年12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实施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20系列标准》,以指导公众的绿色消费。我国实施这个标准后,可以将目前市场上已经形成的多标准颁发绿色证书的混乱局面统一到ISO14020国际标准范围内,这对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至关重要。我国环境标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四章,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建设。环境标志认证标准的地位问题是WTO持续讨论的议题之一,进入WTO后,我国必须在WTO规则内发展环境标志。通过立法、政府干预等手段,加速培育环境标志制度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