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一、资源问题的表现:(1)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小。(资源基本国情)(2)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浪费、破坏严重(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4)资源总体质量不高,结构性短缺我国主要资源情况与世界水平相比较总量人均量与世界水平相比与其他国家相比水资源19.2万亩第4位2400立方米第88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占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0耕地2.8万亿立方米第6位不足2亩第67位位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仅占美国的1/6俄罗斯的1/8加拿大的1/15森林第五位人均不足2亩第121位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12亩略草地第2位几十位以后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5略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资源大国,资源小国”)人均资源短缺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资源我国利用情况发达国家利用情况农业用水有效利用30—40%70—8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50%80%矿产回采率30—50%40—80%能源利用率30%40%表格二:资源利用率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中科院测算,2006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铁矿石、27%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等资源“荒”声一片。当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浪费惊人。我国目前82%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已完全丧失使用功能...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的环境问题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1、我国环境亮起“黄牌”的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给我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全,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形势严峻生态破坏(三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东部,中部,南部主要江河湖泊近海)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垃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部分资源环境突出的问题(目前):资源面临枯竭(需求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因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已开发的矿产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消耗着:河北迁安是我国四大铁矿基地之一,素有“铁迁安”之称。而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10亿吨的储量所剩无几。自1958年开采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经以亚洲第一矿著称。在50多年的开采之后,只留下了这个方圆8平方公里、350米深的亚洲第一大坑。甘肃白银,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以来,到今天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十分有限。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第三部分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为了保护我们环境和资源,中央政府出台了以下的政策: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思想上确立“三个转变”(即: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煤炭: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和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等政策国土整治与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沙漠化工作的进程,中国政府编制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农村能源建设1990年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978年起,中国先后确立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草原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育基地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1990年《中国环境年鉴》出版第四部分未上传下面是第五部分我国环境资源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具体性因素制度性因素1.环境资源法律的立法不足2.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不健全3.环境资源法律实施评价标准的欠缺具体性因素1.环境资源利益与经济利益观念存在冲突2.环境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3.环境资源司法中面临的困境4.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5.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监督的力度不足实例:可怕的“中国式”地下排污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下的水层,污染地下水。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下排污都是祸国殃民地下排污有三种类型:1,渗坑、渗井排放;2、浅井水层排放;3、高压深井排放。前两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第三种则是利国利民的技术创新。中国也有深井灌注,但缺乏相关标准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大气、地表和地下水水体、浅层土壤这三种介质,由于深井灌注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处置污染物,需要对这种新型的处置方式制定新的质量标准。目前,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也没有纳入环境保护部的管理职能。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障碍的解决办法(一)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环境法经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环境立法数量比较充分,环境法律及其发挥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立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制度的运作需要和外部制度相结合才能完全发挥制度的效用,环境法律制度的运作需要有外界的相关制度予以配合,制度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减少制度运作的摩擦损耗,提高制度的效益。要配套建立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完善环境违法监督制度,环境守法奖励制度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部制度互相协调配合,由此降低环境法律制度的成本,以便更好地促进环境法的实施。(二)配套环境法实施的外部制度降低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度成本环境法律监督是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重要因素,离开了环境法律监督,环境法律法规就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和实施。环境法律监督是对全社会成员的环境法律行为进行监督,以保障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资源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模式,正确地享用环境权利积极地履行环境义务,严格地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三)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的作用加强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并熟习环境法律法规,畅通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保障公众及时掌握环境法律信息,提高公众知情权,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合法权益。加强环境伦理道德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公众环境责任意识,环保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广泛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性。(四)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守法意识,提升公众守法层级环境执法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重视环境法的执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间接地促进环境法的实施,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环境司法水平,司法人员处理环境纷争的经验不足受地方性影响而导致环境司法的效果不佳,环境法律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紊乱等,都会影响到环境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导致环境法实施的不平衡性,出现地方性环境法实施差异,司法人员要在环境法的统一规定下实施环境法,在不违背法治原则和环境法规定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解决地方的环境法律纷争,多层次地灵活地实施环境法。(五)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六)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评价法律实施的四项标准:第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公民和组织的合法利益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受到保护,违法者(包括犯罪者)在人口中的比重以及他们是否依法受到制裁,民事纠纷是否得到合理解决。第二,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和执法司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否增长(或增长到什么程度)。第三,与其他时期,其他地域或国家的法律实行情况进行可比性研究。第四,法律的社会功能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第六部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应该:1、提高“低碳”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培养节约意识。2、从小事做起,以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养好良好的习惯。如:平时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坚持“五用”生活原则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代用:自备购物袋代替使用塑料袋节用:节省利用能源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重用:把废物重新使用,如把废物回收或在做成有用的物品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公交族和自行车族节约用电,随手关灯选购绿色食品选用无磷食品将垃圾分类交换、捐赠多余物品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企业(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投入。(3)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公民(1)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与各种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1)积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最后一部分植树造林的好处有:①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②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③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④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⑤制造氧气,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