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征文范例系列“我们的新时代”征文范文1六月的风,从东平湖吹来,波光粼粼,荷香阵阵,风中吟诵着对秀丽风景的赞美;六月的风,从昆仑山吹来,绿水青山,游客川息,风中传唱着对乡村旅游的认可;六月的风,从老百姓身边吹来,小城巨变,日新月异,风中载满了对美好明天的期待。东平,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在新的追梦之旅里,焕发着勃勃生机。“长风吹啊吹万里,千秋山色收眼底”,你听,你看,这美丽东平。东平拥有灿烂的文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壮丽秀美,沿着东平水系,星罗棋布。白佛山景区佛音悠扬,置身其中,洗涤身心;水浒影视城,享誉海内外,多少游客慕名而来,载兴而归;黄石悬崖、腊山森林公园,依山傍水,天然氧吧。从引水进城工程拉开了东平生态宜居山水城市建设的序幕开始,新时代的美丽东平仿佛一夜之间绽放了千年底蕴:水浒影视城、清河公园、千年宋城、六工山水浒大寨、昆仑山南堂子景区……“双线串珠”,整个东平做足了水浒文章、山水文章,县城内外到处激情四溢,到处生机勃勃,到处日新月异;凭着新版水浒的拍摄和热播、随着龙舟赛、钓鱼大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在东平的拍摄,越来越多外面的人知道了东平,越来越多外面的人来到了东平,越来越多外面的人喜欢上了东平。你看,东平是这样一座宝藏小城。“美丽东平好地方,东平自古就辉煌”,你听,你看,这美丽东平。东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储量大,水资源充足。新时期,东平县县委县政府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发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等显著成果。“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你听,你看,这美丽东平。一曲《好汉歌》道尽了东平人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最美护士刘明真下班回家途中,路遇车祸现场,职业的敏感性和使命感,让她在第一时间救助患者,与死神赛跑。在东平,这样的好人好事从来不是个例:从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路宗毅,到燃烧的红烛李曙光;从兑现半个世纪承诺的全国孝老爱亲之星王炳兰,到演绎情爱12年创造病妻生命奇迹的李广义;从一根银针救治数千名伤员的中医赵庆收,到刺骨的冰河里连救3人的李厚君……太多太多的东平人,传承着自古以来“忠义孝”的美德。“东平湖唱着幸福的歌声,一份份真情在这里交融”,你听,你看,这美丽东平。东平是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之一,在上下通力协作下,终于让贫困群众通过各种精准扶持途径脱了贫。坐落在黄河滩区的银山镇耿山口村,2331人,村民大多一辈子就干三件事:种地、抗洪、盖房。基于此,东平县将耿山口村作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一期项目,投资2.8亿元,在镇驻地建起了新社区,村民们整体搬迁,从此摆脱了水患;接山镇朝阳庄村则是坐落在大山深处,沟深路窄,出行困难,生存条件差。东平县借助易地搬迁政策,统筹土地增减挂钩资金,整村搬迁,突围大山。就这样,新时期的东平县,通过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让贫困群众告别“穷窝”,向安居乐业幸福梦迈出关键一步。你听,你看,我们的美丽东平,正在以傲人之姿冉冉升起于新时代的舞台上!“我们的新时代”征文范文2路二代”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们也是时代的产物、发展的见证,虽然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路二代”这个群体,但我确实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路二代”,我喜欢这个称谓,觉得它可爱极了。老爹是公路人我的老爹是一位老公路人,干过养护、路政,退休前的十年一直在工程一线修路。在公路站时,每年麦收会有一大帮子青年人到地里忙活、在家里喝酒;干路政那会儿,当时配备的挎斗摩托让爹很是潇洒,他在部队时就担任摩托教练,能让摩托单轮着地旋转360度,偶尔兴起会表演一段给大伙儿看。他36岁那年再次面临选择,当时老爹已经能和老闺女说说心里话,他和我悄悄商量:这可能是我工作上最后一次重要的选择了。最终在工程处,他心酸无奈地离职内退,那时爹刚过45岁,那一年的土政策一刀切恰好是以45为界。老爹离开了“正规军”,又干起了“土八路”,丰富的施工经验、吃苦耐劳的硬汉作风早已让他名声在外,退休后十余年,老爹活跃在大大小小的修路工地上。有人找,他兴奋不已,他乐于看到自己还有价值;有活干,他乐此不疲,他喜欢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公路。前几天一位老总给我打电话,问孟叔还能不能出来管个工地;我婉言谢拒了邀约,修公路这活儿干起来没早没晚太辛苦了,老爹已年近七旬,如今颐养天年的他时常感念赶上了好时代。今年初我告诉他,公路局改名了,叫公路中心啦!老爹微微一笑,念叨起公路段,公路站,公路局的变迁……我是路二代老爹离开公路局是在我正式上班那一年的年尾。实习时的1999年,我和同学在东平湖畔的环湖西路项目,那是我记忆中最艰苦的一段岁月。每天急急火火在伙房吃完午饭后再匆匆忙忙顶着白白的大太阳赶回施工现场,皮脱了好几层,坐车要享受敞篷大车厢。那时候年轻迷茫,偶尔会对着路边的一湖水暗暗伤神,想想人生如果可以重来。1996年我该上高二了,老爹亲自跑来学校找我,单位照顾职工子女,去上三年技校然后安排工作,就这样,我成为公路人。如今我20年的职业生涯里,十年最美的青春给了工程一线,从县内外各地施工到省内外辗转投标,那些不舍昼夜四方奔波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难忘的底色。凭借一己之长从事五年宣传,从《今日东平》报的豆腐块写起,到登上《中国公路》的专题报道、《中国交通报》的公路头条,是人生中最奋发的燃烧。从申请多年终于入了党,到成为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向往变成了融入,更加懂得党对于中国的意义。年届不惑时我由衷地感到,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不容懈怠。嫁给公路郎18岁那年刚到工地,觉得工地上的人好野,好没素质,男人们一个一个亮着光脊梁,说话粗声大语,走路呼呼风声。最讨厌的就是工地上的主管技术员,对我们几乎是苛责:经纬仪很贵、绝不可以坐仪器箱,必须把仪器背在身上、绝不可以放在车子上颠簸,我们只好骑自行车或者徒步来回跑时,都得把那重重的桔红色仪器箱子驮在背上;找栓桩、拉点、放线时用到的卷尺都是那么金贵,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收起尺子,就会立刻被刺耳的吼叫轰炸:那尺子不是你自己家的啊?!谁能想的到,几年后我就嫁给了如此面目可憎的公路人;那样的公路人心里,是一腔沸腾的热血,也许是他,融化了我。我们一起走过很多工地,那些艰难奋斗的岁月,那些荣辱与共的悲喜,一起跑计量、一起工地奔波。怀孕最后一个月,每天晚上翻身都只能一个人托住肚子慢慢来;如今儿子成为一名高中生,公路爸爸依然四海为家。与公路相伴的日子是艰难的,却也是温暖的,就像我曾经为他写过1篇题为《长路奉献给远方》的获奖征文。公路人爱公路在我们的公路大家庭里,有许多和我一样的“路二代”,他们的父辈甚至爷爷辈,都为东平公路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在收集公路老照片时,银山公路站站长张宽东提供了退休多年的父亲的珍藏——1977年3月4日王台大桥竣工通车的照片,上面写着“东平县革委王台大桥指挥部竣工纪念”的字样。听耄耋之翁张功新忆往昔公路,1959年东平县公路站成立首个桥工班,他是首任桥工班班长,说起两岸群众告别原来仅有的漫水桥和划船过河的历史,再看几经变迁即将改建通航的新王台大桥,张家两代公路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如今东平200多公里的国省干线,甚至昂首挺立的办公大楼,都饱含着前辈公路人毕生的心血与汗水,一生的希望与追求。时代的更迭留下了很多历史的发展痕迹,这些都承载着中国在不同的时代走过的路。今天,“路二代”分布在公路建养管各个阵地,成为中坚力量;端上这碗饭,我们都要为公路守业、创业。公路人长期以来就有“铺路石”这个传家兴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挑山工”、还是“铺路石”,这些优秀的品质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每次看到楼道墙上毛泽东同志题词的“不怕困难、努力筑路”八个大字,就浑身充满力量。在今天,弘扬青藏、川藏“两路精神”,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助力扶贫、服务群众,依然是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公路事业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再回望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年光辉历程,公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精的巨大变化,畅安舒美的干线公路正是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我是路二代,我为此光荣而豪情满怀、勤奋而孜孜不倦,因为,我不仅要做一颗合格的铺路石,还要让它闪闪发光。“我们的新时代”征文范文3父亲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怀旧,时常感慨过往,譬如放在物架上的那把茶壶,他视若珍宝,从不用它泡茶。提到这把茶壶,比我的年龄还大一些。时光回转到1976年石洼闸工程改建,当年阶段性总结表彰先进,这把茶壶作为纪念品授予先进工作者,父亲是其中之一,得此茶壶。时光如梭,我们家从沿黄岸边的石洼闸到银山镇办公驻地,再到如今繁华的县城,一晃四十余载,出行由两轮自行车换成四轮的汽车,住所从平房搬进了高楼,几经搬迁,舍弃了很多家什,父亲唯独对茶壶情有独钟,一直带在身边,如今茶壶安放在我家客厅展示柜最醒目位置。在我看来,这是一把极其普通的茶壶,白色的釉体,上面写着“黄河,位山工程局留念”的黑色字体,落款日期为“1976.9”。位山工程局是山东东平湖管理局的前身,是父亲工作的上级单位。茶壶盖提手是铁丝做的,铁丝已生锈变色,掀开壶盖,里面的内壁不是很光滑。如拿到市面上,估计也值不了几个银子,但对父亲来说,意义却非凡,其已超越自身的价值。茶壶里藏着很多故事。曾记起,在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父亲经常指着茶壶教我读“茶壶”二字,然后拿出纸和笔,教我写,一遍一遍地写,写厌倦了,他便以茶壶为题,打开话匣子,茶壶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父亲最常提及的,是工地上的“茶话会”,当时有句顺口溜:“钢筋队,一盏灯;一人念,大家听。”偌大的院子,一根直立的长木棍,被两块大石头挤在中间,木棍的最顶端顶着盏电灯泡,浑黄的灯光,吸引了成团的蚊虫,黑压压一片。灯下,每人捧着大茶缸,背毛泽东语录,有人带领大家学习报纸,空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不时从人群中爆出欢笑声,此起彼伏,疲劳了一天的人们在此时得到最好的消闲,忘记了白天肩扛人拉鏖战工地的艰辛,忘记了酷暑难耐的暑热天气,聊至深夜,月亮已高挂枝头,只听到田地里不时传出的蛐蛐声,大家聊得兴致正浓,久久不愿离开。再说吃大食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端着大瓷碗排队等候打饭,十几个食堂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没有人插队,排到打饭窗口,两毛钱,换两个馒头,一碗白菜乱炖,随便找个空地,两个一堆,三人一伙,边聊边吃,吃得倍香,万人一块吃饭,那场面甚是壮观。聊得最多的,当数那些默默无闻的“雷锋”们,父亲说,那时,经常半夜有人起来悄悄做好事,比如:清空厕所,打扫场院,等等,次日,问谁都不承认是自己做的,尤其是义务劳动时,大家抢着去,干劲十足,唯恐落后,人人以劳动为荣,以做好事为荣……闲时,父亲经常教导我,要多行好事,多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不说假话,做个善良正直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每每聊及往事,父亲时常将茶壶取出来,小心地放到桌上,擦去上面的浮尘,动作很轻,像是照顾未满月的婴儿。2016年2月16日,茶壶碎了。刚满六岁的侄女出于好奇抱着玩耍,一不小心将茶壶摔碎了,吓得哇哇大哭,不知所措。侄女从小由父亲带大,感情极深,听到响动,父亲连忙从里屋跑出来,望着满地的碎片,查看没伤及孩子,连忙扶起。我拿扫帚准备清扫这些破瓦碎片,被父亲制止了。只见他叹着气蹲下身子,轻轻地一片一片地将碎片捡起、包好。那晚,父亲没吃晚饭,而是捧着这些碎片回到办公室待到很晚才归来。父亲终抱着一大纸团回来,剥开报纸,里面裹着原来的茶壶,只不过上面多了一道道粘起来的裂痕,黄色的胶体还清晰可见。父亲说,一共碎了十三块碎片,他用万能胶一块块地粘起来,才恢复原样。从此,茶壶被安放在更高的位置,只能看,但摸不着。抚往追昔,新中国成立73周年,黄河职工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父亲退休了,我参加了治黄将近10年。黄河职工的工作生活他曾经参与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