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事记日期配图事件7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共194国(伊拉克和索马里首次成为缔约方)3万余人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波尔称,哥本哈根谈判应当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能力建设行动、有力的减排承诺和每年约1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及长期合作行动的资金支持和共同愿景等方面达成协议。COP主席康妮·赫泽高强调,第一周的进展至关重要,呼吁一个解决所有停滞问题、带来立即行动的全面协议。图为首日放映短片《请拯救地球》(PleaseHelptheWorld)。8以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为首的100多个国家要求把升温上限规定在1.5度以下。同日,英国卫报披露了一份谈判前已起草好的《丹麦文本》,文本主要由英国、美国和丹麦等国起草。该文本内容引起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指责,也对谈判透明度表示不满。9图瓦卢提出签订一个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以补充《京都议定书》,并要求为此成立联络小组。这得到了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支持,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加入了反对的行列,他们认为这会在效率上影响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图瓦卢的意见得到公民社会大力声援。由此引发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分裂”: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要求高于《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而几大较发达发展中国家反对。10法国《世界报》登出由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和苏丹(77国集团代表)于11月30日拟定的《北京文本》,被认为是对《丹麦文本》的回应。该日大会进程陷入停滞,争议出现在是否应为新协议的提出和原协议的修改建立专门联络小组。图为中国谈判代表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大会上发言。11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分别公布文本草案。AWG-LCA文本中大部分涉及数字处带有括号,表明仍存在大量争议。文本提出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应相对1990年水平减半,备选的减排数还有80%和95%。AWG-KP文本草案得到多数发展中国家欢迎,但一些发达国家对保留“双轨”不满。美国仍不满草案未对新兴经济体减排提出限制方案。而非洲集团提出发达国家应为资金支持贡献其GDP的5%,并要求发达国家在2017年前减排50%(相对1990年水平),到2020年减排65%。12履行附属机构(SBI)和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会议闭幕。数万人从哥本哈根市中心出发,游行至贝拉中心。同时全球多个城市也举行了气候变化游行。大会代表称已在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技术和REDD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在资金和减排目标等关键问题上仍分歧较大。13休会一天14贝拉中心人数激增。同时会场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矛盾激化导致大多会场长时间休会,直到晚间才重新恢复双轨谈判15高级别会议开始,全球119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开始抵达。AWG-KP闭幕,谈判成果低于预期:在资金、升温上限、适当国家减缓行动(NAMAs)、附件一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数字等重要问题上仍未有进展。同日,基础四国和非洲国家集团共同向大会提交一份协议文本草案。16约2500名抗议者聚集在气候变化大会会场贝拉会展中心外,呼唤“气候正义”,试图阻碍会议的正常进行。同日,新任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违反程序,以推动谈判为由,提议大会讨论一份私下拟订的协议草案,引起激烈抗议。17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美国愿意加入到2020年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气候援助计划,条件是发展中国家接受排放透明度核查等。中国回应:将提供更多减排行动细节供国际社会监督。印度也做出让步。谈判随之有所进展:多日纠结在程序上的谈判重回双轨。18美国与基础四国斡旋。不到30个国家协商产生一份《哥本哈根协议》文本,希望提交大会讨论。图为贝拉中心美国展厅内的地球模型。19大会以各缔约方“记录在案”的方式挽救《哥本哈根协议》。但协议遭到玻利维亚、古巴、苏丹和委内瑞拉反对。该协议不具法律效力,且未规定附件一国家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的具体指标。哥本哈根再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