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姓名:刘凌波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丁慧平20080601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作者:刘凌波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丁延秋苏南农村工业环境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1999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区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全区面临着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问题.作为世纪之交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点,苏南地区的经济,尤其是农村工业经济仍会保持高速的发展.在工业的发展中保持工业环境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协调运行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对苏南农村工农业环境经济现状的估价和原因分析,探讨工农业在环境经济上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和保持二者协调运行的对策.2.学位论文虞春萍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经济政策绩效评价2008纵观我国的农村工业化进程,我国一直将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等政策原则规定下,开始了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湖北省农村工业在近3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农村工业产值在农村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6%上升到2006年的54%,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工业的发展在推动湖北省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促进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发展、转变城乡经济联系、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分散的工业化模式主要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由此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乡镇工业“三废”的排放,对湖北省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破坏。在此背景下,湖北省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湖北省加大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出台了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并将农村环境保护包括了进来;另一方面,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被列入环境统计的范围内。根据政策评价理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评估政策的可行性,进一步得出其改进措施。本选题的研究拟结合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工业化和环境经济政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经济政策的演变,并利用系统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环境经济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湖北省各阶段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反思,提出湖北省农村环境经济政策的优化措施,力图为湖北省环保局和农村规划等部门提供政策依据,从而推动农村环境改善的进程,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进湖北省的新农村建设。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工业化、环境经济政策理论和环境经济政策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环境经济政策效果评价的基本理论。2.总结了湖北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及发展模式,探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产生,并深入研究了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湖北省农村环境经济政策的演变,并对环境经济政策实施之后湖北省农村环境状况的变化进行了分析。3.研究建立环境经济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模糊评判法对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思湖北省在农村环境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省农村环境经济政策优化的思路,提出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经济政策优化的措施,并为该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体系。3.学位论文苏廷良乡镇工业发展中的污染治理模式研究——以绍兴县马鞍镇为例2008随着乡镇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普遍加快,我国乡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成为乡镇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但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给乡镇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乡镇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乡镇环境质量的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乡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乡镇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适合我国乡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再在机制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乡镇环境保护的政策。我国现行的污染治理制度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已不相适应。我国现行环境制度的缺陷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政府机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还未到位;环保意识尚未成为公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对现有环境制度进行创新,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环境行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工业污染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乡镇来说同样应该注意,随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导致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也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本文运用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工业化过程中乡镇工业污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镇工业的起源和发展,接着分析了我国乡镇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已有的理论和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现行BOT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并由此对BOT模式进行了改进,使其充分适合中国乡镇工业的特殊条件。4.学位论文孙霞萍“苏南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个环境经济学的视角2008本文是一篇实证分析、理论探索的论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南模式”下发展的乡镇经济和环境的现状,结合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苏南模式”进行反思,探索其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下,乡镇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模式必须要考虑的方面。要使经济和环境能够“双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这也是文章要研究的内容。文章首先是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和原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文中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苏南模式”的简介,这章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和其内涵,同时也介绍了“苏南模式”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中暴露的缺陷,提出问题。第三章,是针对问题,给出分析方法,介绍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方法,为下一章分析做准备。第四章,是以典型“苏南模式”下发展的乡镇为例子,调查其经济和环境的现状,主要调查此乡镇工业的主要利润行业和这些行业的主要污染情况。这章是给出事实,由实证结果引出问题:这些行业的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该损失占当年GDP的比例等。依据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此乡镇主要行业的污染经济损失计算,并与其目前创造的经济效益相比,得出结论——“苏南模式”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五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苏南模式”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给农村造成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在如今讲“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环境问题。如何能使经济与环境获得“双赢”?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章通过现行的政府举措分析,对走可持续性的“苏南模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方法,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为主要分析方法,并综合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全面系统地论述“苏南模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结论;通过对问题和结论进行理论分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采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分析,进行逻辑推理和比较分析;对文中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力求在对现象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归纳的基础上,得出定性分析的结论。5.学位论文郭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2008“十一五”时期将是湖北进一步加速工业化进程、实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根据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6.5:42.8:40.7提升为10.5:45.8:43.7。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农村工业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随着湖北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湖北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威胁也随之增大。具体来看,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例:(1)滥砍滥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不断加剧;(2)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造成的农田、鱼塘和水库的污染;(3)城市内的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造成的环境污染;(4)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造成耕地的污染以及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因此,湖北省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借鉴国内外农村工业化模式的经验,结合湖北的发展实际,寻求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新模式。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拟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有益经验,通过对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概述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评价现行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成效,提出“以农为本”的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新模式,并阐述了湖北农村工业发展模式转换的战略路径,构建湖北“农本”生态工业格局的支持体系,力图为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工业化发展新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湖北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并为缓解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中外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综述,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第二章,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村工业化相关理论。包括农村工业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农村工业化的衡量标准以及国内外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总结;另外还包括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最后还阐述了农村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机理和两者之间的相互胁迫效应。第三章,湖北省农村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这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所在。通过对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进而对湖北乡镇企业传统“纯工业”发展模式进行评价:结合湖北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湖北农村工业化对耕地面积的影响及其与湖北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第四章,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以农为本”的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新模式,并阐述了湖北农村工业发展模式转换的战略路径,构建了湖北“农本”生态工业格局的支持体系。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6.期刊论文刘凌波.丁慧平.LIULing-bo.DINGHui-ping中国乡镇工业环境政策运行机制及经济效率-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3)初始禀赋条件决定了乡镇企业起步时可能的发展方式,构成了乡镇工业环境经济的演进路径.我国乡镇工业环境经济的运行既缺乏完整系统针对性强的城乡统筹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的政策方案,又受社区政府和企业目标引导的制约,在表现出强大的产值贡献功能和吸纳就业功能的同时,带来了同样巨大的环境负效应.转型期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环境资源价格扭曲和政府宏观调控缺位等是其运行失衡的主要动因,应采取基于绿色GDP的乡镇工业环境运行机理和实现环境政策经济效率的对策.7.学位论文王慧贵阳市乌当区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