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京郊农村面源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姓名:赵顺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宇振荣20070601京郊农村面源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作者:赵顺华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相似文献(7条)1.期刊论文袁晓燕.余志敏.施卫明浙北地区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以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3)以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新琪村为例,通过污染源及水环境调查,分析平原河网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产生来源与特点,并估算调查区域面源污染负荷及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占总污染负荷的31.73%和21.59%;农村生活污水对磷污染负荷贡献最大,占39.48%;氮、磷养分投入过高,导致种植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27.69%和28.53%;畜禽养殖业氮、磷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10.75%和10.40%,对区域氮、磷污染贡献率最低.建议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区转移到高投入密集型种植业,通过合理的工程和技术措施降低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排放量.2.期刊论文史龙新.李向阳.王宁.杨林章.ShiLongxin.LiXiangyang.WangNing.YangLinzhang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中国水利2006,(17)通过对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了主要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氮、磷损失、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此同时,还讨论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管理模式与相关政策法规等,可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农村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3.学位论文周丽娟重庆市循环农业测度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关系2008重庆市直辖10年来,农业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非持续发展、高消耗的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依然广泛存在,由此带来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已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其核心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控制,即根据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导因子和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对研究区域进行的分区,有重点、有区别地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出以循环农业理念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思路。本文以重庆市39个区县(不包括渝中区)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指标体系”、“响应指标体系”以及循环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数学方法。解析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区域测度。通过对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协调度、障碍度的分析,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思路,并对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基本理论以及循环农业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规范认识和探讨,进一步研讨了重庆市循环农业测度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关系。构建了重庆市循环农业的生产投入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系统安全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协调度和障碍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一小时经济圈的循环农业属于良好型,东北翼、东南翼分别属于中等型和一般型。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BOD5、TN、TP绝对排放量分别为60.13万、29.62万、16.22万和3.29万ta-1,相应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3.05万、7.54万、16.44万和16.71万ta-1。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已超过城市工业与生活污染负荷。重庆市因农业面源污染引起COD、BOD5、TN、TP的排放浓度分别是20.72、10.64、5.58、1.27mg/L。TN、TP均已达到严重污染,BOD5达到轻度污染,COD显示为临界警戒水平。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TP、TN,贡献率分别为38.20%和37.58%;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贡献率分别为57.29%和26.98%:主要影响因子是农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99%以上。基于国土等标排放系数的压力态势和水质指数的响应态势,确定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合川区、永川区、荣昌县、铜梁县、壁山县、大足县等。论文最后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即结合小流域的定量化研究与模型模拟,进一步优化指标与修正参数,进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4.学位论文张毅敏太湖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技术研究2006太湖水体污染中,面源污染占相当重要的份额。而导致农村面源污染的外在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径流,农村面源污染物会随着降雨过程随径流进入水体。控制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控制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前置库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技术,以去除区域内村镇地表径流以及其它未处理的污染源中N、P营养盐、悬浮固体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在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面源污染控制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的系统结构,即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生态河道)、沉降与拦截子系统、生态透水坝强化净化子系统、生态库塘强化净化子系统、导流与回用子系统。首次提出了生态库塘的结构模式,即水生生物净化系统、生物浮床净化系统、固定化脱氮脱磷系统、陆生植物拦截系统。本研究研发的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采用立体分层、以竹子为支架,以水生蔬菜、水生花卉、螺、蚌等为主要材料,不会带来水体二次污染,投资小,维护简单,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和应用前景。本研究对生物操纵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引进了以碎屑为食的生活在下层的鲴鱼,探索了其与鲢、鳙配合,对水体的净化作用。通过鱼、草实验研究,探讨了鱼类在去除N、P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的作用。对面源污染控制的长效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结合”的管理模式,即面源污染控制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村、镇组织协调和农民参与相结合。通过生态库塘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的研究,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指南,从工艺流程、参数选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相关成本核算到实施该工程的环境管理体制均做了充分研究和说明,为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技术的特点:适于平原河网圩区,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塘池、洼地、河道构建前置库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从面源的不同入水口到生态库塘,进行全过程处理,有效地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充分发挥平原河网地区现有的闸站的调控作用,有效汇集、调蓄地表径流,进行深度处理。不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利用砾石构筑生态透水坝,形成库区的水位差,解决了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系统停蓄时间和水流流动的问题;通过研发的生物浮床技术、生物操纵技术、水生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陆生植物拦截技术等实现了对营养物质的高效去除。“两结合”的管理模式利于系统的长效运行,同时解决了生物处理技术中常见的二次污染问题:系统处理后的出水可回用于农灌、鱼塘,改善农村水域的水质状况。本研究在宜兴大浦镇进行了工程实践,在3km2范围内开展了示范工程规模上的研究。构建了16000m2的生态库塘系统,并对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和研究。工程运行后,经生态库塘处理后污染负荷削减总量TN、TP、SS分别为408kg、27kg、24429kg,对TN、TP、SS负荷的削减率可分别达65.5%、61.4%、96.5%。生态库塘去除的TN、TP营养负荷分别占前置库整个系统去除的总负荷中的44.6%、29.9%。前置库整个示范工程对暴雨径流中TN、TP、SS的最大去除率可以达到70%、80%、90%以上。工程的运行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从前置库理论的引申开来,对苏南地区污染控制进行了思考,提出控制入湖的河道水系,选择功能等级较低的一些水体、河道或湖荡,作为接纳点源处理尾水和面源污染物汇入的主要河流,实施污染控制,将污染物控制在入湖前。5.学位论文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2004重庆市自从1997年直辖以来,在包括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防治环境污染,全市环保投入逐年增加,2001年全市投入资金30.5亿元,比1996年增长2.8倍,占GDP的比例达到1.7%.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该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遏制,目前长江、嘉陵江和乌江重庆段26个断面水质总体稳定在Ⅱ-Ⅲ类水平;SO,2浓度和酸雨频率分别比1996年下降66.4和33.4个百分点;主城区一年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级20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6.7%.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作为近年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的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却收效甚徽,而该市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在此以前,该市还没有对全市存在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全市范围内各区市县及总的存在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一直未摸清,急需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畜禽粪便排放参数,结合对该市的一些区县的畜禽养殖场和畜禽散养农户的调查,确定出该市畜禽的粪便排放参数,并以该市直辖前(1995、1996年)和直辖后(2000、2001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准,估算出重庆市各区市县畜禽的年粪便排放量,进而摸清重庆市各区市县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大小;对估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时间和区域上分析重庆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找出重庆市畜禽粪便负荷量较大和较小区域,以便进行分区域防治畜禽粪便污染;通过重庆市畜禽粪便含有的营养物质有机质、氮、磷、钾年排放量与重庆市年使用化肥中相应物质量及相应物质当量的对比,分析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的相对大小.通过对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调查,摸清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大小、分布、粪污处理等情况,找出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重庆市的土壤、水、大气等基本环境情况,探讨畜禽粪便对该市土壤、大气、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分析国内外治理措施及方法,探讨重庆市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的可行办法,从而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信息,为重庆的环境保护、畜牧养殖业生产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今后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快成立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统一领导;二是统筹规划、分区域防治;三是加强重庆市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四是尽快制订畜禽养殖业的技术规范和废物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五是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态营养饲料,减少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六是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七是加强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八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6.期刊论文杨雪鸿.杜明.叶扬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四川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农村污染占整个污染负荷大,乡镇工矿企业粗放型经济加重了农村污染,农村环境状况不适应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影响到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四川农村环境保护任务重大,应强力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强力综合治理小流域及湖库环境、强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强力控制农村地区工矿污染、强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示范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措施.7.学位论文刘婷婷基于GIS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研究——以云南省松华坝流域为例2008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问题,已将其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发展计划当中。国内外众多实践将GIS技术广泛用于污染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灾害评估、区域环境规划等众多领域,GIS已成为环境管理的有效决策支持工具。应用GIS技术,可以将水环境领域中许多复杂多变的数据与空间位置相联系,将与水环境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更新,可以清晰地反映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的分布和污染程度。应用GIS与水环境模型相结合,可以合理地分析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