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题组三(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1-2题。年龄0~1415~60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3.7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750.72.23.6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1.C2.B(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201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3.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答案3.B4.A(上海市田家炳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12),回答5~6题。生活质量图12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6.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答案5.AC6.B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右图为上海市1950~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回答7-8题。7.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答案7.B8.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9-10题9.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0.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9.B10.D(四川省成都市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某地区2008年人口资料表(单位:人),回答11~12题。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16900014200027000220085011.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2.该地区()A.大量人口外迁B.城市化水平高C.人口增长过快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答案11.D12.B(上海市奉贤区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截止2007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4.77亿。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读图回答13—15题。13.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aB.bC.eD.f14.c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D.人口大量迁出c大洲15.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答案13.A14.B15.D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自然增长率-0.500.511.52上海北京江苏西藏比率(%)出生率图3(福建省才溪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表1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表,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汉族向南迁,少数民族向北迁B.汉族向北迁,少数民族向南迁C.汉族向东南迁,少数民族向西北迁D.汉族向东北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17.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重心位于()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答案16.A17.A(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图3是“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A.人口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西藏和上海B.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年净增人口最少C.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的出生率越高D.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人口的死亡率越高19.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北京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其原因主要是()A.上海人口老龄化比北京较严重,人口死亡率较高B.上海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比北京好,人口增长较慢C.上海外来人口比北京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北京居民的寿命比上海长,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答案18.B19.A年份汉族少数民族东经北纬东经北纬1964114°30′32°45′106°02′30°56′1982114°19′32°39′106°07′30°47′1990114°17′32°36′107°05′31°09′2000114°17′32°28′106°53′31°07′(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4亿。下表是“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07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读表回答20~21题。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乡村75.6%22.8%城市24.4%77.2%20.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较稠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②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③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④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20.C21.A(福建省漳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图5为某地a,b,c,d四时期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2题。22.四时期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aB.bC.cD.d答案B(广东省佛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6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回答23~24题:图62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低-低”模式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4.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出生率高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城市化进程快答案23.D24.C25.(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材料三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3)到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填“低”或“高”)的。(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原是。(5)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6)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7)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答案(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3)30%低(4)很少人口总数多(5)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6)C(7)C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