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黄利春2006~200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授课教师:黄利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四章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资源与发展第九章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第十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第十一章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十三章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第十四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第十五章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第一章绪论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又密不可分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把人口、资源与环境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主线贯穿下进行研究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国际上通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辨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兴起1、从资源稀缺到资源枯竭:对经济学的对象和主旨认识的深化2、从物质财富到综合财富:对传统经济学的财富观的发展3、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脚:对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挑战4、从持续增长到稳态经济:对传统经济学发展观的更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经济学发展阶段关于经济学性质和研究对象的观念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及自然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古典经济学及其以前的经济学经济学是经国救世、探求致富之路的科学。人类处于农业经济时代,主要的社会生产活动(农业)主要依赖于再生性资源,而且人口规模所造成的资源压力总体上并不明显,资源约束问题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在资源无约束状态下如何致富。现代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利用稀缺资源满足各种需求、谋取最大福利的学问。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资源由可再生资源向不可再生资源转变,而且急剧膨胀的人口规模对再生性资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整体福利最大化的科学。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非再生性资源作为主要资源来源,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越来越依赖于不可再生性资源与不可再生性资源枯竭的可能性越来越临近之间的矛盾。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四种资本自然资本-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的价值;生产资本-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对人力进行投资的教育、医疗等形成的资本价值;社会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这种新方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把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财富基本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经济学实际上是把人造的资产作为确定财富的主要标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稳态经济的主要特征(1)持衡的人口数量;(2)持衡的人造资本;(3)人口与人造资本数量的持衡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4)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能量流通率要降到最低的可能水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9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1、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2、学科性质: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3、学科特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23、学科特征1)系统性2)复合性3)协调性4)战略性5)可持续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3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论方法3、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4、比较分析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4第二章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5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忧患意识“和谐”与“中道”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6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穆勒的“静态经济论”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71、马尔萨斯的生活资料与人口关系论《历史原理》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82、以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9其他学者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E.M.East发表的《处于十字路口的人类》(1923年)E.A.Ross发表的《只有站票吗?》(1928年);皮尔逊和哈勃出版的《世界的饥饿》(1945年);威廉·福格特在其《生存之路》中提出的“人口压力”论、“资源耗竭”论、赫茨勒和艾利奇提出的“人口爆炸”论等(二战后)。L.Karson出版的《寂静的春天》(1967年)G.Taylor的《世界末日》(1970)E.Goldsmith的《生存蓝图》(1972)B.Ward主编的《只有一个地球》(197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1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1、人口2、资源3、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2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1972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3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4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53、原则1)一般性原则2)可操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污染排放原则非再生性资源使用原则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6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制度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7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体系2、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3、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建立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6、提倡国际合作,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8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1)金融政策2)财政政策3)市场准入制度4)产业政策5)污染许可证制度和交易政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9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1、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3、评价与展望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02、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的回顾1)绿色GNP2)可持续发展的CSD和FISD体系3)SCOPE和UNEP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5)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6)西雅图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13、评价与展望首先,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将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含的人事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其次,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方法仍然将是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不可偏废的两大途径。再次,国家层次和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体系框架和具体指标设置上,既应该又相容行性,又应该各具特点,不可混为一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2第四章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3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1、可持续发展问题随人口发展而产生2、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增加的人口及其活动3、膨胀的人口及其对资源无度的利用是资源短缺的根源4、调控人口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4阶段时间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人口增长特征人类生存和发展压力的化解方式人类发展的史前阶段自人类早期到大约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人类能否生产下来?人类基本靠自然的恩赐而生息和繁衍后代。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下,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几乎长期处于准静止状态,有时甚至绝对减少。人口增长主要受制于自然和极端低下的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一是人类通过不停的迁徙和流动,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自然界的食物资源,二是人类通过采集和狩猎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原始畜牧业和种植业,从而人类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彻底摆脱了食物毫无保障的困境,由此,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革命”,并解决了史前时期人类面临的持续发展问题。当代大约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类能否发展下去?人类发展已经到达相当水平和高度,人口呈指数性增长的发展趋势和物质需求不断提升,使得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下食物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供应面临着越来越难以为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5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一)人口增长阶段(二)人口转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6(一)人口增长阶段1、人口缓慢增长阶段1)公元前8000年以前的约200万年时期2)公元前8000年至17世纪中期的约1万年时期2、人口高速增长阶段3、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9年份1650180019301960197519871999人口数量(亿)5.45102030405060所用年数(年)200万1501303015121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0(二)人口转变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被一些学者总结为“人口转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11、不同学者对人口转变现象的不同描述汤姆逊:将人类历史上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布莱克:将人口转变过程细分为5个阶段联合国:在一份文件中对人口转变的阶段及其参考指标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方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22、对人口转变现象的理论解释诺斯特坦寇尔和胡佛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43目前世界总人口约65亿人。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已经经历了漫长增长、高速增长两个阶段,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后期,再经过约50年左右的时间将进入相对稳定或缓慢减少的第三个阶段:1)人口缓慢增长阶段:人类出现在地球直至17世纪中期的约200多万年时间,是人口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新石器时期分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①公元前8000年以前的约200万年时期;②公元前8000年至17世纪中期的约1万年时期。2)人口高速增长阶段。3)人口规模趋于稳定阶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也伴随着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