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doc5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人才形势的总体判断(一)人才总体增量表现到“九五”期末,中国各类人才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人才585.7万,占9.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0.1万,占12.3%;专业技术人才4100万,占64.4%;其他人才894.2万,占14.1%。《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8%上升到50%,45岁以下人才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1高层次人才增量表现(1)院士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共有233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共推选出172名科学家为学部委员,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另外还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1名。到2003年底,中国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8人。1993年,经过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批准,于1994年初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在当年选举产生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96名。到2003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663人。到2003年年底,中国共有两院院士1351人(目前已有1543人)。(2)留学人才。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从1978~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52万人,其中,有3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上升较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3.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4万人,自费留学3.2万人;200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8.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万人,自费留学7.6万人;200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12.5万人,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从1978~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其中,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率高。中国在1978~1981年派出的留学人员回国率最高,派出的人数与回国的人数大致相符。1996~2002年,派出人员的按期回国率年平均为95.88%。2002年度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8万人,比2001年度增加了47%,其中,公派留学生回国率达97.83%,履约率达99%。200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这是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指示二十五年以来,中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638人,单位公派4292人,自费留学1.32万人。由于近两年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上升,预计今后几年回国人数也将大幅度上升。(3)博士后人才。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借鉴了国外博士后制度和培养年轻高级人才的经验,于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始试行。20多年来,这一制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初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038个,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2000多人。“人事部: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培养吸引使用三结合”,《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出站博士后绝大多数被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许多人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有的已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中国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4)引智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对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计,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外国人才的引进规模只有五、六百人,90年代增加到每年6万多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引进外国人才的规模猛增至每年22万人,外国人才的来源也已从当初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目前的80多个国家;如果加上来自港澳台的各类人才,每年引进境外人才的总规模已达近45万人次“中国正在成为‘引智’大国,每年引进人才近45万人次”,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7日电。“中国正在成为‘引智’大国,每年引进人才近45万人次”,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7日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成为中国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大批外国服务业领域专门人才的引进将使中国过去生产领域与服务领域外国人才利用不平衡的状况得以改善。中国服务业是境外专家工作最多的领域,目前大约有20多万人。中国博士后人才增长比较迅速,并且有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院士人数增长平稳,且保持在稳定的增量之内。由于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公派留学人员数量起伏波动较大,近年来,公派留学生的微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中国公派留学生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2科技人才增量表现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到2002年,中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已达3221822人,比照1993年增长率达31.3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2172019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重上升至67.4%,每万名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上升为0.17%。1993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为48.92万人年,到2002年该指标升至81.05。在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占R&D人员全时当量的比例,在1993~1999年间却呈现出下降趋势(1993年该比例为70.10%,1999年为64.6%),直至2000年,该比例才回升到75.38%,超过1993年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开发活动从政府研究机构向企业的转移有关,企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部R&D人员的比例一直比较低。3教育人才增量表现中国教育人才增长得很快,仅从1990~2003年,各级专任教师的总数量就净增201万人。在教师人才队伍中,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2003年达到72.5万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达到5.4万人、18.3万人,比1998年分别增长69%和183%;共有教授7万人、副教授21.6万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7%和29.8%;有两院院士523人,占全国院士总人数1351的38.7%;有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121名,占全国291名专家组成员总数的41.6%。近些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计划,高校聚集优秀拔尖人才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在76所高校聘任了494名特聘教授、43名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1岁,其中93%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同时,一批高水平大学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首批实施“985工程项目的9所重点大学直接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从1998年的92人增加到2003年的251人4党政人才增量表现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各级和各类干部4051万人。其中机关干部693.2万人,占干部总数的171%;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112.1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2.1%;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245.7万人,占干部总数的30.8%。到2001年底,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4.4%,35岁以下的占45.6%,36岁~45岁的占30.3%,46岁~54岁的占19%,55岁以上的占5.1%。1998年以来,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到2001年底,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干部总数56.9万人,比1997年减少10.1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减少1.2万人,省级机关减少8.9万人。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最近几年间增加约26万人。5企业人才增量表现企业人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各种性质企业中的人才。从国有企业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显著增加,1988年,有专业技术人员966.1万人,到2000年,这个数字达到2165.1万人,增加了2.24倍。从“九五”到“十五”计划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呈上升趋势。1992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仅有232万人,到2001年,已达到2714万人,增长了11.7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31.43%。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科技人员150万人左右,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0万人,硕士生超过5万人,博士生近1万人,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新生人才流动的主渠道。从乡镇企业的变化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的比较缓慢,从1988~1998年的十年间,仅增加了11万人。6金融人才增量表现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人才总量在总体上不断增长。金融、保险业职工人数比改革开放之初有了较快增长,1985年为126万人,1998年的最高峰为301万人。受四大国有银行减员增效改革的影响,从业人数自1998年以来有所下降。到2002年底,中国金融、保险业共有从业人员287万人。银行系统人员数为182.7万人,其中男女员工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8.7%和41.3%;保险系统人员数为19.4万人,其中男女员工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3.4%和36.6%。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国有金融机构拥有的高学历人才数量最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的高学历人才比重最高。中国金融业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51.2%,远高于15.9%的社会平均水平。但中小城市及农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大部分处于31~40岁年龄段,平均年龄比较轻。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具有初级职称的员工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员工缺乏。7信息人才增量表现中国信息人才增长很快,如中国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与软件专业人员数量,在1998年是2.9万人,到2001年,就增加到6.2万人。其他方面的信息人才在数量上也都有较快增长,截至2002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8国际经贸人才增量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口岸共有私营进出口商4600家,从业人员3.5万人。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和外贸国有化改造,从业人员下降到9994人。徐子建:《中国对外贸易50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3页。1978年,中国外经贸人员从业人数达到8万余人,其中约有3000人派在海外经商机构或分公司机构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以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外经贸业务和管理人员的增幅与之相当。到2004年中,全国从事外贸外经的专业管理及营销人员约有250万人,分布在中国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的生产或服务性企业。9少数民族人才增量表现由于历史、自然、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残余。具体来说,大约有6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约十个民族还保留着较为典型的封建领主(农奴)制;大约有300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主要有壮、回、满、苗、白、布依、蒙、维吾尔、土家、裕固、保安、朝鲜、撒拉等30多个民族)是封建地主和牧主制占统治地位。其中,回、满、维吾尔、壮、布依、朝鲜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有一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到1966年,全国已有各类少数民族干部80多万人。1977年,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为19万人,占当年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24.3%。到1988年,已经发展到107.5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2.7%。据统计,目前中国民族干部即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类少数民族人才总量已达270多万人,其中党政机关约64万人,事业单位约146万人,企业单位约60万人。从结构来看,在少数民族干部与人才队伍中,党员干部占37.7%,女干部占26.6%,40岁以下的占4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5%以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已达17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6.2%;此外,近几年从事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