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嘉兴市新课程培训——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07.02浙江省平湖中学陆川龙网站::jrdili@163.com一、教材简析二、课程标准解读三、教学建议本章内容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总结,同时也是继续学习必修Ⅲ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Ⅵ环境保护的基础,在整个高中地理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环境与发展”是本章知识的主线,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协调好发展问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此,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高考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和前面各章的结构相同,本章仍然是由正文、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编制的思路是:正文活动阅读补充深化一、教材简析二、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知道环境问题的类型认识人地关系的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形成正确的环境观①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处理好“探究活动”。(注重案例的选择与分析)②关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学,做好“减法与加法”。(落实知识与技能)③关注现实,适度拓展,从地理视角分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教学建议制作:浙江省平湖中学今日地理工作室Http://自然地理规律人类活动状况必修Ⅰ必修Ⅱ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对立统一必修Ⅱ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修Ⅲ选修Ⅵ(宏观、基础)(典型案例)(具体、深化)1.学科地位2.本章内容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人类主要面临的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人类必由之路基本内涵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公众参与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和分类。2.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3.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发展要求能结合实例,简要说明某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培育对环境积极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的环境观念说明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不宜过多涉及,留待选修模块学习时延伸。对于阅读材料中所及的内容,不作为记忆性考试要求。指导意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①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按性质分类②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ab▲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会考标准知识要点要点一:什么是环境问题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早期: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当今:环境问题主要由人为原因造成。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看,产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才愈演愈烈。要点二: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问题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对任何一种环境问题,必须知道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中的归属,因此要整理各种分类方法的关系。要点三: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两者的比较,弄清它们在成因、表现及对人类的危害方面的差异。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有:①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引进等)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②人类的滥捕滥猎;③人类有意无意地对动物栖息地(森林、草地、湿地、湖泊等)的破坏要点四: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主要环境污染种类比较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本要求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3.通过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学习,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发展要求了解文献资料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简要分析一些古文(古人观点)中所包含人地关系思想,并能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等现代人地关系理论不宜过多延伸。指导意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3.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b▲4.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b会考标准要点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从无到有,又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把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在中国古代,“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有所不同。知识要点要点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是指工业革命后的阶段,这个阶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也分为两个时期。时间顺序:19世纪: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20世纪:白兰士——可能论1920年:罗士培——适应论1923年:巴罗斯——生态论二战后:和谐论1992年:可持续发展论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1.领悟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发展要求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对于《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不作为考试的要求。指导意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5.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b会考标准要点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本要点属观念性教育内容,应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三个问题,人口的膨胀,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自然环境的供应能力而出现资源短缺,使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出现污染问题。知识要点要点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简单,但由此又生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和追求的目标,应把三者一起来对比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如下图:要点三: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强调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沿这一线索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三种观念各有侧重:公平的观念强调人和人的平等,也包括人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平等关系。权利的观念强调人类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也包括环境享受。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基本要求1.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了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掌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3.了解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其可持续利用的措施。4.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四对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并能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要求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典型案例。说明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现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补充,补充内容不作考试要求。指导意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6.控制人口规模①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②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具体策略aa▲7.转变发展模式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后果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b▲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b▲9.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①协调人地关系的四对基本关系b会考标准要点一:控制人口规模首先要弄清人口规模和环境问题的关系,然后再认识控制人口规模对解决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知识要点要点二:转变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模式是指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因此,要明确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差异,从而认识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倡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要点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用案例的方法,选择几种对人类有意义的自然资源,比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要点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观念,由观念到落实必须要从我做起。学习本知识要点的关键是在认清可持续发展观的前提下,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环境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些事情: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制品;自备购物袋;旧物巧利用、交换捐赠多余物品、使用再生纸;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和各种废弃物;节约每点水、每度电;选购带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等活动解析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的不同分类标准;能根据具体材料,对环境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类。活动1(P87):共19个活动2(P87):①能列举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破坏的基本形式;②能辩证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关系;③形成正确的资源观。1.人类对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滥垦、滥伐、滥牧;工交建设、住房用地扩大等人类对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形式:滥伐森林、毁林开荒等2.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人口的增加导致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资源总量的减少。①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②自然资源的数量、人类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③环境的容量、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活动3(P90):①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与绘制技能;②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③规范自己的行为。1.图见右010203040506070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其他原因哺乳动物鸟类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偷猎、栖息地丧失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栖息地丧失3.渡渡鸟的灭绝,人类应吸取的教训:保护生物资源,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禁止捕猎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原料切碎产生噪声污染,蒸煮、分离黑液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活动4(P91)、活动5(P92)、活动6(P93):①学会地理信息材料处理与分析;②初步理解环境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危害和防治的对策;③培养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活动4:①略活动5:②危害:可从大气能见度、植物生长等方面展开。措施:可从改变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改变供热方式、控制污染排放、开发新能源、利用植物绿化等方面展开。活动6:参照《教师教学手册》P122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活动1(P96):①能根据实际材料提取其包含的“人地思想”,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了解古代的有哪些人地关系思想?②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从中感悟古代“人地思想”中的不科学性问题。①表现的思想:“人定胜天”体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辛、勇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②好处: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改善了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不利:造成引水不当,使邻县产生缺水现象;本县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拓展——埃及:阿斯旺水坝活动2(P97):①资料信息收集分析能力;②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两个阶段(工业革命为界)的主要思想演变及产生变化的原因;③学会对比分析(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方法。①四个时期: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二战”以后。②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③农业社会: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是手工劳动,规模小,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作用范围小,在自然界承受范围内,短期内可以得到恢复。工业社会:生产方式是机器化、集约化大生产,规模大,作用范围广泛,影响面积大,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短期难以恢复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