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活动与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1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人類的活動與環境一.人類對環境的影響A.人口1.人類種群(Humanpopulation)a.人類種群密度與下列速率有關:i.出生率(每年每仟人出生率)=每年出生人數*1000(‰)年中人口數目ii.死亡率(每年每仟人死亡率)=每年死亡人數*1000(‰)年中人口數目iii.移入率(每年每仟人移入率)=每年移入人數*1000(‰)年中人口數目iv.移出率(每年每仟人移出率)=每年移出人數*1000(‰)年中人口數目v.人類種群的增長由上述各項依下式計算而得:(1)自然生長率(每年每仟人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1000(‰)年中人口數目(2)生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移入率-移出率)*1000(‰)(每年每仟人)年中人口數目(3)雙倍時間(doublingtime)雙倍時間指令種群的數目(人口)增加一倍所需的時間。雙倍時間能表示出生長率,因為雙倍時間愈短,種群的生長率愈高。生長率(每年每仟人)5810203040雙倍時間(年)1398770352317b.年齡分佈(agedistribution)人類種群依年齡組別而繪成的分佈圖如金字塔,稱為年齡金字塔。通常最年幼的在最底層而男性在左邊。在生態學上說,年齡組別可分為三組:未成熟期(pre-reproductive)、成熟期(reproductive)和老年期(post-reproductive)。圖:人類三種不同的年齡金字塔: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2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年齡金字塔可分為三類:(1)金字塔:人口正在膨脹中,出生率大,所以人口以對數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每一代的數目較上一代為高。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如非洲等國。(2)桶形塔:人口穩定,成熟和未成熟的人數大致相等。主要是一些己發展國家如香港。(3)鐘形塔:人口不斷減少。未成熟的人數較成熟的人數少。主要是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如西德。2.人口增長的模式:圖:人類種群的生長曲線人類人口的增長非依人口增長的S形曲線。人類人口在1A.D.前維持很少量及穩定,達二百萬年之久。其後漸增加,從19世紀開始,以指數生長。a.馬撒爾理論(Malthusiantheory)(1)馬撒爾(1798)指出人口當沒有限制時其增長會較資源增長快,產生人口爆炸問題。其理論如下:(a)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b)人口增長依幾何級數增加,食物依算術級數增加。因此,人口增長快於食物增長。(c)人口必會受到限制:戰爭、飢荒和疾病是主要限制人口增長的因素,令人口及食物供應回復平衡。(2)馬撒爾理論的缺點:人口增長未如預期增長快。他不暸解食物並不是限制人口增長的唯一條件,其他如能源和原料的枯竭,居所缺乏及污染等皆是重要限制因素。另一方面,他亦不明白食物,增長的可能性,例如綠色革命後,食物的增加大於算術級數。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3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b.人口生長分析如下:(1)早期人類(8000BC之前)原始人四週遊獵,以狩獵、收集食物為主。若以遊獵為生,當時環境的最大容納量約為每五仟平方米容納一人。由此推測,在一百萬年前的人口大約是120,000。而且居於熱帶地區如非洲。這時間的種群有很高的出生率但亦有高的死亡率。高死亡率的原因如下:(a)缺乏食物:野生生物有時會因氣候變化、過量獵殺而變得稀少,很多人會因飢餓而死。(b)疾病:缺乏衛生常識、醫藥護理,很多人患病而死。(c)被殺:在狩獵或收集食物,時遇上兇猛野獸如獅子、老虎等,被牠們殺死。(d)戰爭:由於爭奪地方、食物和各種資源,引起戰爭;傷亡。(e)生活質素差:由於居住環境設備差,氣候變化如颱風、大雨、曝曬等令原始人健康差,壽命較短。(2)原始農耕期(8000BC至2000BC)由8000BC農業慢慢開始發展,其較遊獵優勝的地方如下:(a)有更多及更穩定的食物供應:遊牧狩獵而獲得食物並不能確定食物的供應,因為遇上野獸的機會不能確定。但耕種則可以肯定了一定數量的食物供應,開闢耕地更能增加食物供應,所以人口數目便多了。(b)文化的發展因為耕種在固定且鄰近的地方進行,不用四週遊獵,可以有更多時間用來思考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經常交流經驗,所以文化開始發展。雖然人口增長較快,但不會太大是由於時有較高的死亡率。不良衛生、疾病和戰爭仍然是殺死人的主要因素。(3)先進農業時期(2000BC至1650AD)在這時期人口增長較快是由於有較低的死亡率,主要原因如下:(a)足夠的食物供應:農耕和儲藏方法都改良了,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供應。食物供應愈多,人口增長愈快。(b)社會生活:一個長久穩定的村居生活改善了生活的質素,各人分工合作,而且農耕減少了遊牧狩獵所引起的精神緊張、擔憂等;更減低了出外遇到猛獸被殺的危險。不過這時期的人口增長不似目前的快速,主要是由於當時有較高的死亡率,其原因如下:(a)飢荒和災難:不良天氣如下霜,或植物的病蟲害如蝗蟲引起農作物失收,糧食減少,大量人口因飢荒而死亡。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4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b)疾病:當時醫療護理祇是初步發展,很多疾病仍未能瞭解、控制和治療。所以當時人的壽命並不很長。(c)戰爭由於人口壓力,資源爭奪,容易引起戰爭,而戰爭會引致大量死傷。(4)工業時期(1650AD至現代)由於工業革命,農業、運輸、醫療皆有突破,糧產增加,疾病減少,令人口爆炸,人口以對數增長:(a)改善食物生產:充足的食物供應(i)綠色革命(greenrevolution):改良品種,使植物對能抵抗病蟲害及多產,更能適應環境,令收成更多。(ii)改善耕種方法:應用機械、引入肥田料、應用殺蟲劑和輪作等增加泥土肥力,有利耕種收割,令農產品大增。(iii)改善儲藏及運輸的方法:經過處理的食物可以儲藏更久,加上運輸工具(火車、輪船和飛機)的改良,更為快捷,食物可以由豐富產區運往缺乏的地方。飢荒問題可以解決了。(b)優良的醫療護理:控制疾病衛生環境的改善,減低疾病的傳染,免疫,抗生素的發現,增加治病、減低患病死亡的機會。所以死亡率,尤以嬰兒的夭折率大大下降。延長壽命。(c)生活質素的提高:房屋市鎮的發展,令人類不用與惡劣的氣候和兇猛的野獸摶鬥,消滅獵食者,壽命自然更長。(d)缺乏出生控制(e)由鄉村移民到主要城市(f)工業化3.影響人口分佈的因素(a)食物(b)資源(c)疾病(d)醫療(e)戰爭(f)自然災害(地震,氾濫)(g)生活質素(h)工作機會(i)生育控制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5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B.人口爆炸與食物供應:世界人口數量劇增,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今最突出的問題,據統計公元1650年時,全球人口總數只有五億左右,到1830年增加到十億,到1930年人口上升到20億,約每三十五年人口增一倍,現時已有四十多億,預料到2000年人口會達六十五億。由於科技進步,環境阻力不斷減少,引致人口爆炸。人口爆炸是指人類人口的增長太快,超越環境的容納量,令人類的生命受威脅,令天然資源,如食物、水及土地耗盡。糧食是人類的主要生物資源,據聯合國有關人員估計,目前尚有8億人口由於得不到基本的食物供給,處於飢餓之中。但現今的主要問題是食物的不均衡供應,而非生產量不足。1.引致食物不均衡分配的原因是:(a)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為求賺取金錢,將土地用作種植茶、咖啡、煙草等,而非種植作食糧的農作物。(b)在一些國家過度放牧,令過量的牛羊把植被食去及踏實泥土,令肥沃的土地最終變為沙漠。(c)伐木令一些國家的沃土變為沙漠,不適宜種植農作物。(d)已發展國家的一些人的進食習慣,浪費大量食物。(e)人類的一些活動改變了環境,增加了自然災害,如乾旱、氾濫及蟲害的發生,令食物生產減慢。(f)某些發展中國家的戰亂頻繁,打擾食物的生產。2.解決人口爆炸引起的糧食不足問題的方法:(a)減少能量和食物的流失食用食物鏈開端的生物,如豆、草食性動物,而非肉食性動物。減少能量在食性層次間傳遞時流失。有效儲存和運輸食物,可防止食物被細菌、真菌和昆蟲破壞。(b)增加農作物生產:食物的蛋白質含量可通過正確使用化肥,作物廢料、動物糞便及其他在農田中的有機物提高產量。也可用包括豆科植物的輪作方法,增加供應氮給作物。輪作亦能幫助控制雜草、害蟲及改善氮的循環,亦可種inoculate固氮的微生物在土壤中,以增加土壤的氮化物含量。利用選擇育種培植新品種的農作物,可增加產量,及提高農作物的抗蟲、抗病的抵抗力。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可減少農作物的疾病及控制害蟲。使用植物生長激素及營養繁殖方法,亦能有效增加糧食的產量。(c)增加禽畜作食物的供應:利用選擇育種,生長激素及輔助生殖的科技,如誘導排卵、人工授精及使用抗生素、藥物及免疫作用,控制疾病及寄生生物,可增加禽畜的生產量。(d)發展海洋及淡水繁殖的科技很多水生生物如魚、甲殼動物及軟體動物都是重要的蛋白質食物的來源。這些海洋及淡水生物的產量也藉操控在養殖場中。他們的生態需求,控制疾病,寄生蟲,捕食者及競爭者而增加。(e)發展單細胞蛋白單細胞蛋白可由細菌、藻、酵母菌及菇等生物的細胞製造。這些細胞產物不單含蛋白質,亦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這些單細胞蛋白可用以餵飼動物,甚至作人類的食物。如能找出適合這些生產單細胞蛋白質的生物的生長條件,更可大量生產蛋白質作食物。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6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C.人口膨脹對環境的影響:從前人類與大自然的交流,雖然不時會為大自然帶來破壞性的影響,但亦會豐富生物世界及其生境的質素和種類。例如透過建造人工景觀以及農民的土地耕作。但人們今天為自然界帶來的壓力,不論是破壞大自然及自然風景的程度還是速度,都要比從前的大比從前快,最明顯的是:1.以集約式農業(精耕法)代替傳統耕作,加上工業化耕作的輔助,西方鄉村景色受到很嚴重的影響,而這種威脅亦將會持續。2.大量遊客的出現正對山脈和海岸造成影響。3.工業、交通以及能源部的政策直接破壞海岸、主要河流(修築堤壩及有關渠道建築)和山景(主要道路網)。4.以經濟考慮作為林業管理的重心,減低了生物的多樣化、造成土壤侵蝕及其他相關的影響。人口的激增和人類的活動,對糧食,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因而人口控制是急需的,以免造成日後的災難,節育(birthcontrol)是控制人口增長的一種方法,由家庭計劃指導會(FamilyPlanningService)灌輸這種知識。D.人口控制的方法1.生物方法:計算排卵期2.手術方法:結紥輸卵管/結紥輸精管3.物理方法:避孕套或子宮環(IUD)4.化學方法:口服避孕丸5.合法墮胎或遲婚6.教育:人們知識的增加,生育計劃的制定。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第7頁第五章人類的活動與環境二.資源利用:天然資源指自然界中,所有人類賴以好好生存的物質。天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及不可再生資源兩大類。可再生資源是指用後可以頗快經天然過程再產生的天然資源,但其消耗量必須少於自然界的可持續產量。可再生資源包括土地資源(農地、森林等),氣候資源(氣溫、雨量等)、存水(湖、海、地下水等)以及生物資源(海洋生物、陸地生物等)。理論上,這些資源是可自然地更生,及常有供應的。不可再生資源是指,用後不可在短期經自然過程更新的資源,其資源的供應有限,在地殼表面的總量是固定的。例子包括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氣及礦物。由於人類不斷開採,不可再生資源的存量已經日漸減少。故聰明地有效使用,及採用代替品是必須的。A.人類開採及使用天然資源的影響人類漠視生態平衡,過渡開採天然資源對環境做成嚴重的影響。1.土地由於過度伐木作木材及開闢土地作耕種、建屋及工廠,很多生態環境被破壞,令大量的野生植物及動物絕種。砍伐樹林導引水份及泥土流失,土壤侵蝕,造成河流的淤塞,改變了河流及海洋的水位,引致河流的氾濫,泥土亦因此失去養份,容易導致土地沙漠化。2.森林人類為應付土地及木材需求,不斷砍伐樹木。據統計,地球每年損失超過十億公頃林木,很多(樹居)動物的生境亦因此而受到破壞,失去居所及食物來源,減少生物的多樣性及令很多物種絕種。森林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擔當特別的角色,並提供居所給多於世界上半數的植物及動物品種。森林可供人建築,製造傢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