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七年十月二十日一、德育与文化课教学德育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动力和保证作用。学习动机、自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正是德育的应有之意。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任课教师以教学为主是对的,但也应承担育人的任务,这是份内之责。课堂中发现问题甩手推给班主任是不对的。二、关于感恩教育1、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意识一直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二、关于感恩教育2、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却不知回馈他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唯我独尊,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二、关于感恩教育3、产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社会:金钱和利益的权衡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蚕食了人们的良知。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人们普遍太自我关注,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家庭:爱的泛滥所致。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为零。许多孩子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学校:德育“高、大、全”,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二、关于感恩教育4、感恩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①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②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③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力所能及,道德与法律许可,知恩图报但施恩不图报)三、把“金钱观”教育贯穿于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新加坡的“金钱观”教育要求非常具体的四句话:钱不是白来的,要通过劳动才能得到;钱不是万能的;花钱要有节制;不义之财不可取。四、提高学生对学校生活情感体验的满意度学校要让学生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学校应当是生动活泼的。深层次意义上的生动活泼,应该是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能源的深层挖掘,情感能源的充分释放。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范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激情,形成发奋读书的意愿。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个体身上存在的七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校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在“升学至上”的传统教育中,学科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以言语-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各种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要建立多种多样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对学生进行评价,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考试应强调发展起点评价的观念,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情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化,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七、加强心理教育,拓宽德育渠道中小学生的政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多的是心理行为问题而不是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不是思想道德问题,但两者有时密不可分,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可能造成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焦躁、偏执、自卑、孤僻、学习恐惧、放纵、早熟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发展。健全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建设心理咨询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八、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廉洁从教;尊重家长。热爱、尊重、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满足合理愿望。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其自尊心,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实施教育,与每一个学生平等相处。九、建立家校共营机制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续。家校联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建立班和校两级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老师与家长日常联系制度;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等。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