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通用】语文教案汇集通用4篇作为一名有良心的人民教师,经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怎么写?以下是网友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我们欢迎您的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详案)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日子吗?教师这个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者歌曲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优美的诗歌,板书:老师,您好!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所有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齐读)二、范读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6页,听听课文录音。2.你们觉得怎么样?想不想读呢?3.那好,现在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三、检查自读效果1.词语。(小黑板出示)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看。2.读课文。同学们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把这篇课文或者某某段某句话读好的,就请你站起来朗读。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到现在,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老师,您好!”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歌分成两段,男女生分开朗读。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2.朗读评价。现在还想请一位女同学来读读第一段给大家听听,谁愿意?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中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事业崇高3.学习第三、四句出示:第三、四句(1)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谁来用朗读告诉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一次。(2)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我们每一项的创造都——(3)是呀!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4)刚才我们有同学举例??,这就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诗。5.学习第一句引读:的确,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那老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诗人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句(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2)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3)指导朗读这两句。老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手指黑板齐读)老师,您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饱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五、生字学习1.读一读。2.指导书写,描红,注意“霞”的下面不是“段”,“崇”是山字头。提醒“崇、霞”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笔画。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2.摘抄有关赞颂老师的诗歌,有感情朗读或背诵。3.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略案)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学习课文第二节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后找。3.讨论归纳。(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指导理解: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指导理解: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C.指导朗读。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三、拓展学习: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参考资料,少熬夜!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背齐背哪一个不浸透崇高每当??就涌起哪一个不蕴含教师的事业那是编织美好每当??就祝愿那是撒向(工作辛苦)(感激之情)朗读备注:(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语文教案【第二篇】内容预览:《死海不死》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教学设想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二、教学时数:一课时。【附】有关资料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参考资料,少熬夜!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1、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谕告〕告诉,使人知道。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古板G没有生物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③真是死海不死。(G、A)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A)二、审题,导入新课《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参考资料,少熬夜!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3提问: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样来说明死海的成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讨论明确: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从正面对死海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说。从神话的说明到科学的说明,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读起来也引人入胜。4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离开了这点,旁征博引,为追求增加文采而随意堆砌材料,滥引趣闻,是不足取的。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5提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讨论归纳: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第4自然段,说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学数据。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设计:死海不适应动植物生存特征现实人们自由游七不死传说奴隶屡淹不死原因咸度高比重大死海不死成因传说惩罚执迷不悟的人们实质自然界变化的结果现状与未来现状开发利用未来可能干涸听读材料海水燃烧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烧的物质很多,然而你听说过海水燃烧吗?水火不容,是人们早巳熟知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确有海水着火的故事。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东南部孟加拉湾附近的海域,突然刮起猛烈的飓风,顿时海浪咆哮,刹那间海面上出现了奇迹:高达三四十米的浪峰上竟燃起熊熊大火,红彤彤的火焰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照耀着几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为壮观,看到者无不目瞪口呆。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场海上大火从何而起?是油船着火?可是,当时海面上并没有油船,难道海水也能自然?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原来这场大火的纵火犯就是飓风。在海洋上形成的飓风,风速有时可高达70米/秒,飓风所到之处,掀起巨浪,由于飓风与海水摩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所以在某一瞬间引起了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场大火。据科学家测定,这次大火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难怪其燃烧场面是那样惊心动魄,令人胆寒。在能源紧张的未来,如果人类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风能、水中的化学能以及太阳的光能,那该多好啊!思考题:1.海水燃烧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奇怪现象。答案:1.第4自然段2.列数字、作比较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14个,会写生字9个。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用自己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