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语文教案锦集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通用的语文教案锦集精选4篇作为一名有良心的人民教师,经常需要备课,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案怎么写?以下是网友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第一篇】童趣沈复教学目标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教学重点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课前准备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二、朗读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3),项为之强(jiang1),鹤唳(li4),怡(yi2)然,凹凸(ao1tu1),为壑(he4),癞(lai4)虾蟆2、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三、探究阅读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2、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3、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自主讨论明确):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教师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四、作业:1、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2、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教学设计一、研读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3、学生思考:①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②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讨论明确):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③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二、体验与反思1、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参考资料,少熬夜!2、讨论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要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3、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作业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1、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2、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3、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四、教后反思:语文教案【第二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二段,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3、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培养爱茶、爱祖国的感情。(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课后习题1(1)。(2)交流讨论,出示实物,认识6大种类的茶叶。(3)带着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第二段,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下一步学习重点。(2)你们希望重点品读哪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3)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①自学,思考:A这段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B提出不理解的词句。C选择好词佳句反复朗读。②交流,重点理解:A品茶讲究茶叶的色、想、味,顺序应是先观,再闻,后尝。参考资料,少熬夜!B区别”饮茶“与”品茶“的不同。(饮茶即喝茶,品茶须细细品尝,讲究茶叶的色、香、味,讲究程序,讲究茶具,是种精神享受。)③学生分组尝试品茶,用上”先......再......最后......“介绍品茶经过④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品茶的乐趣。(4)依照第4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5自然段。(5)重点交流:①这两段与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②质疑问难,相机理解课后重点句,朗读。3.作业(任选一题)。(1)摘抄描写品茶过程的句子,读读背背。(2)以《品茶的乐趣》为题,用上”先......再......最后......“写一个总分段式。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了解中国茶具的特点。2.深化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3.感情朗读课文,深切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学习第三段。(1)回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①这段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②提出不理解的词句。③选择好词佳句反复朗读。(2)按照上述方法,学习第三段,完成填空练习。这段介绍()。先总说(),然后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一句话点明品茶讲究茶具的()。(3)交流填空题,了解内容,体会写法。(4)结合质疑,朗读,理解重点词句。(5)感情朗读这一段。2.总结全文。(1)学习课文,你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2)课文6个自然段中,哪几个自然段写法基本相同?,小结: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记叙方式,条理清楚,有助于我们理解层次,并按照这一顺序理解段落的内容。我们今后可以把这种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3.扩展阅读。(1)学生回顾总结按事物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2)默读一、二篇课外读物(如《选学读本》上的《松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3)交流。3、作业:(1)听写词语。(2)阅读有关介绍”茶“的文章。(课外延伸)板书:9说茶1、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多。实用价值2、喝茶好处多精神享受:观闻尝增进友谊质地3、品茶讲究茶具形状造型图案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要知道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知道课文中写了父亲什么事,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能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能力要求: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有感情的读文。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教具准备:常规、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2、汇报学习情况解决了哪些问题第二课时四、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二段。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2、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个词语来参考资料,少熬夜!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个词语来说明。3、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4、全班讨论5、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6、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7、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作者。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它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初读诗题。二、【新授】1、读懂诗题。A、出示生词卡片“孟浩然”“广陵”,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B、题目共有10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C、介绍写作背景,带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读诗题。(教师板书:读懂诗题)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之参考资料,少熬夜!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再读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读明诗句。A、读通诗句。出示朗读的阶梯等次表,请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为自己读到第三阶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指名朗读,请学生相互评价。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现在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古诗,好吗?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好,现在换过来,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整首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