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实态调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ARCHITECTURALJOURNAL2010.3建筑学报仲继寿王莹赵旭于重重贾丽李新军曹秋颖作者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收稿日期:2009-12-16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实态调查研究摘要/简要回顾中国健康住宅试点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北京地区实态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居住压抑、住区安全、私密保护、邻里交往等方面,探索了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对老年住区、全高层住区、经济适用房等特殊居住形态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住区心理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健康住宅实态调查心理环境健康影响ABSTRACT/BasedonthereviewofthedevelopmentofpilotconstructionforChinesehealthyhousingandontheresultsofspotfieldinvestigationinBeijingareas,thispaper,bysubjectsofthedepressionfromhabitation,theresidentialsecurity,theprotectionofintimacyandtheneighborhoodassociation,makesexplorationofthein-fluentialfactorsandlawsonpsychologicalhealthinenvi-ronmentofresidentialdistrict,especiallyresidentialdis-trictfortheaged,thewhollyhigh-risebuildingareaaswellastheeconomicallyaffordablehousing.Italsocomesupwithsomerelevantsuggestions.KEYWORDS/healthyhousing,spotfieldinvestigation,psychologicalenvironment,influenceonhealthSPECIALCONTRIBUTION特稿1中国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区域分布引言当前关于住宅的概念存在多样化,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层出不穷。但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生态、节能建筑,都是基于社会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健康。但从狭义上来说,社会个体最关注的还包括个人健康。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个人心理健康这个以往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如私密性、住区归属感、安全感、邻里交往等。因此,从住区建设发展长远的角度讲,住区及住宅的健康性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城市化步伐居于世界前列,且正处于加速发展期,与之俱来的却是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空间的功能却在很大程度上被逐渐削弱,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到处蔓延。住宅建设过程中的装修病、空调病、建筑物综合症、空巢综合症、高楼综合症、抑郁症、孤独症等“住宅病”频繁发生,给个人、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健康隐患。因此健康住宅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紧迫性和时代性。2002年至目前,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已在全国35个城市实施了45个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试点面积超过2000万m2,并有13个项目竣工验收,成为中国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图1)。试点项目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气候特征区域,试点城市也从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发展到县级城市,住宅类型包括了独户住宅、低层和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并能满足不同经济可支付能力的居住需求,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通过7年的实践,健康住宅试点工程已经成为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的平台,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建设对项目所在地乃至全国的住宅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1健康住宅实态调查研究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152/E0801)“居住建设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估研究”的开展,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进行了内容更广、更全面的居住与健竣工示范项目呼和浩特北京长春沈阳大连通化文登胶州临朐枣庄淮安淮北兰州重庆西安十堰武汉长沙南宁江门中山珠海海口上海苏州嘉兴金华台州厦门东莞深圳在建示范项目2010.3ARCHITECTURALJOURNAL建筑学报2特稿SPECIALCONTRIBUTION康实态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特别增加了社会环境健康方面的内容,如邻里关系、居住安全感、私密性保护等。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视觉环境、私密性保护、交往空间、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健康物业服务。本次调查细化了各考察问题点,体现出逻辑性和关联性,问题设置也更接近于大众易理解层面[2]。本次实态调研中问卷框架设计参考了国内外众多与住宅及居住健康相关的调研问卷,题目设计也充分吸取了以往调研问卷的经验教训,最后通过多次试调研形成最终问卷。问卷结构以《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中涉及到的各级健康影响因素为基准,将整个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综合问题、焦点问题3个方面进行展开设计。题型设计则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单选、多选和排序选择等主要类型。使用选择题的目的一是能根据课题需求限制题目所表达含义的范围和准确分段范围;二是规范化选项的输入,避免造成选项录入歧义。2调研结论本次住区居住健康调研主要统计了全国7个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和其他住区共2364份有效居民调查问卷,有效率达91%。鉴于80%的调查数据集中于北京地区,为了降低气候、经济、人文等区域特征对分析结论的影响和分化,调查统计主要以北京地区为主。表1中的数据汇总了北京金地格林小镇、沿海赛洛城、奥林匹克花园(一期)、当代万国城MOMA国际公寓、三环新城以及北京其他住区共1764份有效居民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3%。2.1关于心理健康保障调查表从居住建设的角度将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子划分为5个,分别是私密性保护、邻里交往、安全防范、视觉环境和社区归属感。统计表明,与其他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相比,人们很在意住区的安全防范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从对私密性的保护需求向邻里交往的需求发展。学历的高低对私密性和邻里交往的关注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图2)。2.1.1关于压抑感为了解居住在不同类型住区的社区居民在居住过程中是否产生过压抑感,以及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情绪压抑,我们设计了专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的居民表示经常有,42%的居民偶尔有,45%的居民表示从未有。2.1.1.1关于是否存在压抑感1)不同年龄人群的关注差异性经常产生压抑感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更单调一些,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更强,孤独感和边缘化的感觉使他们容易产生压抑感。偶尔产生压抑感的人群以18~30岁的年轻人为主。可能因为年轻人心理还处于成长期、不够成熟稳定,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带来了不安定感。从未产生过压抑感的以31岁以上人群居多。可能因为这部分人群心理业已成熟,懂得采取各种方式缓解释放压力。2)不同收入人群的关注差异性收入水平越高,压抑感越低。收入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物质生活的压力,生活品质得到相应提升。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拥有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身心状态,释放了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3)不同住宅类型和住宅楼层居住人群的关注差异性高层居民产生压抑感的几率更高,并随居住楼层的增加而增大。高层居住的客观条件降低了居民邻里交往和外出活动的主观意愿,不利于身心的放松和压力的释放,更易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2.1.1.2导致情绪压抑的原因导致居民情绪压抑的原因很多,是否由于居住环境而导致压抑值得深入研究。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了以下6条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住区楼栋密集、私密性差、住区缺乏安全感、邻里交往少、缺乏户外活动、住区整体环境差。根据调研数据各因素统计基本分布在20%~15%之间,可见导致情绪压抑原因的因素比例分布比较平均。专家分析,造成情绪压抑的原因对于不同的人群可能会有不同理解,不存在唯一选项,压抑感的最终形成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1)不同年龄人群的关注差异性对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邻里交往太少是产生压抑感最主要因素。老年人的生活逐渐脱离主流社会,生活变得单调;家庭内部交流的减少增加了邻里交往的心理需求。因此,邻里交往缺乏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压抑感。55岁以下的中年人和年轻人产生压抑感的原因主要是住区楼栋密集、整体环境差和私密性差。视觉上的拥挤感会引起心理上的压抑感;整体环境状况不好会引发居民对住区的不满心理,从而产生居住压抑;私密性保护不好时,居民私人生活的方式和规律受到外界干扰,会造成心理压抑。2)不同收入人群的关注差异性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因缺乏邻里交往而产生压抑感。低收入人群缓解压力、调节心情的途径较少,而邻里交往成为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邻里交往的缺乏更容易引起低收入人群的压抑。表12007~2008年度北京地区居住健康调研问卷信息汇总表小区名称调查日期回收问卷/份有效问卷/份有效率金地格林小镇2007年10月21日18517796%沿海赛洛城2007年10月15日16114691%奥林匹克花园2007年11月4日18416891%万国城MOMA2007年10~11月15112281%三环新城old2008年4月13612088%三环新城new2008年7月14日22420290%其他综合小区2008年10月1日~7日72370497%汇总1764163993%3ARCHITECTURALJOURNAL2010.3建筑学报3)不同住宅类型和住宅楼层居住人群的关注差异性随着居住楼层增高,私密性差和户外活动减少导致的情绪压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1.2关于居住安全感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其环境保障的诸影响因素中,居民对居住安全感的关注度更高。调查居住安全感的影响因子被设计为:住区安全防范设施、物业保安服务、无障碍设计、公共设施安全性、私密性保护和道路交通安全。在与居住安全相关的影响因素中,住区安全防范措施和物业保安服务受到了居民较高的关注,其次是住区道路安全和住区公共设施安全。不难推论,人们只有在人身安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可能关注私密性保护和无障碍设计。而中国规范对于住区无障碍设计的强制要求也会降低其关注度。有趣的现象是,对于私密性保护和公共设施安全性,女性更关注后者,而男性的关注度差不多。居民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社区建设中,应建立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机制,完善住区预警系统。住区规划应强调道路交通设计,采取适宜的人车分流措施,建立齐全的道路标识。2.1.3关于私密性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人人都希望有控制、有选择地与他人或外界环境交换信息,私密性需要就是对这种控制机制和功能的需要,它是人的基本行为的心理需求之一。列入调查的私密性保护影响因素包括噪音、视线、户内行为等。私密性保障方面,调研数据统计表明有31%的调查者选择房间隔声无互扰,可见房间隔声效果受到最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北京居住人口急剧增长,高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主要的住区空间形式,户间对视对私密性的影响受到了居民的关注。1)不同年龄人群的关注差异性老年人对房间隔声无互扰和夜间照明适中更加关注。年轻人对户型设计中的私人空间关注度更高。2)不同收入人群的关注差异性收入水平越高,越关注户型设计中私人空间领域。3)不同住宅类型和住宅楼层居住人群的关注差异性高层住宅居民更关注房间隔声无互扰和住区楼距避免对视两个因素。2.1.4关于邻里交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住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居住环境的社会人文质量却未能得到改善。居民的住区意识淡薄,邻里关系淡化和邻里交往危机日益严重,所形成的种种不和谐事件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住区邻里建设的相关信息,本次调查特设立4个专题针对邻里交往进行调研,分别是居民相互交往意愿度、与邻居保持联系的主要途径、与邻居经常打交道的场所以及交往空间环境的关注因素。2.1.4.1与住区其他居民交往意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