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文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六单元教学分析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仙来wzfxl@126.com2分析框架教材分析1指导意见解读2教学设计思想3教学流程设计45问题探讨3【教材分析】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明十三陵明孝陵布达拉宫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4《长城》全面地介绍了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风格、结构、修筑方法、文化内涵,阐述了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积极作用。《秦始皇陵兵马俑》介绍了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过程、建制布局;介绍了兵马俑坑的分布、结构、军阵以及兵马俑的工艺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布达拉宫》介绍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的位置、布局、结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颐和园》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地位、特点、主要景观、造园艺术及风格。《北京故宫》主要介绍了故宫的建造过程、布局、所收藏的文物以及故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5【指导意见解读】教学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重点解读1.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1)建筑风格:角度: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视频、图片。感受了解。(2)建筑结构:城墙、关城、烽火台。图片。学生介绍、了解。(3)建筑规模:时间长、空间广。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感受、了解。2.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1)智慧:建筑原则,空心敌台等。图片、文字材料。解读感受(2)艰辛:孟姜女的故事、明朝修建碑记。出示碑文。学生讲述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具体的内容具体的形式风格结构规模智慧艰辛6教学要求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重点解读3.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作用和影响:防御作用、中外关系、边疆开发、民族关系。提供文字材料、画像砖等。4.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1)角度:建筑艺术(气势、建筑与自然和谐、布局等)、装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诗词散文小说)、民族关系(的见证)、民族个性(的展示:凝聚力、智慧、创造力、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断发展的文化内涵等。(2)方法:景观照片、典型图片、文字材料。感受体验。作用内涵【指导意见解读】7【指导意见解读】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要求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重点解读1.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感受高超技艺。角度:工艺、美术、造型。视频、文字、青铜剑矛、铜车马、兵马俑面部表情等图片。介绍、感受、解读。2.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角度:俑坑布局、1号坑军阵全景照片、长平之战想像、兵马俑面部表情照片。感受体会。3.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角度:政治、经济、军事(兵种、编制、装备)、技术、艺术、文字。切入点:青铜剑、三棱箭头、安车(高车)。文字、图片。分析,了解。基于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历史想像力。8【指导意见解读】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教学要求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重点解读1.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建筑特色:依山而建,石木结构,形制复杂,装饰华丽,藏汉合璧。布达拉宫地貌和红宫、白宫、灵塔、大昭寺视频、图片。欣赏,感受了解2.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藏族雕楼建筑、汉族殿堂建筑。照片,欣赏、辨认、知道。3.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民族团结。角度:文成公主入藏、修建布达拉宫、壁画、珍藏文物。视频展示壁画,学思之窗、建筑风格、文物照片、会盟碑。学生从课文中找或教师展示,体会认识。(2)中国领土。元、明管辖、清册封制度。壁画、实物、文献。提取信息、考证。认识。9【指导意见解读】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教学要求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重点解读1.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总体和谐中富有变化,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建筑色彩华丽鲜艳,对比强烈。)2.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角度: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布局: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形态:砖墙木梁架结构,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飞檐、斗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视频、平面图、局部特写照片,感受,认识。建筑风格可与世界其他宫殿建筑比较。可与布达拉宫比较。3.文化内涵角度:物质的——建筑技术及特点,文物宝库。精神的——建筑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家、国统一、突显皇权至尊)。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视频、规划布局图、景观图(形制、色彩)、文字材料(数字运用)、图片(龙)。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说明。10【指导意见解读】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要求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重点解读1.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1)布局:平面图、鸟瞰图,或视频。观察了解。(2)特点:建筑风格:博——各地园林风格照片,各式建筑形色照片。大——大型、大气——视频或平面图、鸟瞰图、佛香阁、长廊等照片,精——技术高超,建筑与自然、景与景和谐——建筑细部照片、景观照片。建筑思想:皇权至高无上——中轴线、布局、气势、装饰照片或视频。建筑功能:宫殿、生活、游览区功能齐全——平面图。2.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3.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在学习内容1时,可将2、3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颐和园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内涵——长廊细部照片。4.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出示颐和园大事年表——认识颐和园是近代历史的见证11【教学设计思想】一、准确的教学定位——为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1.依据(1)学生的学习基础(2)学生的发展志向(3)高考测量评价方式、方法。2.定位(1)激发兴趣(2)拓展视野(3)发展能力12【教学设计思想】二、准确的审视视角——从历史的视角审视、把握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1.理由(1)世界遗产公约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2)建筑是“凝固”的历史。(3)历史教学应体现学科特点和功能。(4)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三者可以统一于历史之中。2.方法从文化遗产中解读其蕴涵的历史信息: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3.目的探究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发掘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13【教学设计思想】三、合理的内容整合——突出重点、删繁就简,直观形象1.紧紧扣住文化遗产的历史视角,抓住其中最能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进行学习,对于其他的教材内容可略讲或归纳合并。2.将历史的逻辑与教材的逻辑统一于学生的认知逻辑之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实质逐渐深化对文化遗产的认识。3.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探究学习。探究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发掘其突出的普遍价值。4.教学指导意见中出现了较多的诸如“感受”、“体会”等心态动词。5.做到点与线的有机串联。空间序列性与文化内涵的综合性的有机统一。长城14【教学设计思想】四、恰当的过程方法——获得认知方法和策略的知识1.外显的非学科性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如制作展板、宣传品、举行辩论赛、组织讨论等。2.内隐的学科性的认知方法和策略。(1)懂得考古、文献、调查、访问等常用的获取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信息特征和证明力;(2)懂得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等艺术作品和民族民俗等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成果与历史材料的区别,汲取它们内涵的历史信息;(3)懂得根据常用的时间、空间,以及其他学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特征,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整理历史信息;(4)懂得依靠地理、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科技手段获得的历史考古资料属于一手资料和直接证据;它们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先进性和正确运用;(5)掌握或运用从源流际会、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等多种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考察与把握优秀文明成果的特点、贡献与影响的基本方法等。能力15【教学设计思想】五、正面的价值取向——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遗产。1.懂得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是物化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形成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形成文化认同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3.形成文化与自然的和谐意识。懂得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4.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激发新的创造力。16【教学流程设计】1.依据:(1)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实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2)课程目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微观表象宏观实质远眺近观细看透视反思了解遗产的布局、结构、功能获取文化遗产的表面信息。了解遗产的空间位置,概貌等。认识遗产保护的意义遗产的历史意蕴2.流程长城17【问题探讨】从历史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审视,应如何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如何使“静止”、“凝固”的遗产变成“鲜活”、“流动”的历史?方法目标的确定与采用,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学科本质特点?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获取遗产历史信息的方法?文化遗产教学如何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教学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有机整合诸多学习内容,使中心突出,脉络清晰?12345如何理解并运用世界遗产中心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18【结语】翻开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成功,大流士的改革与专制,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的说教以及中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都如大江东去,一去不返。然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罗马的神庙、城堡、剧场,亚洲的佛寺和欧洲的教堂,秦皇、汉武的高坟巨冢,却还巍然屹立。……它们都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反映了各个时期科学技术与艺术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力量。——罗哲文《失去的建筑》建筑物本身就是一本石刻的历史书。浙江省历史新课程高二(下)培训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仙来wzfxl@126.com20师:用多媒体展示万里长城的巍峨雄姿,配毛泽东《沁园春·雪》歌曲或播放《万里长城》电视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