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任选课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课2013年秋季学期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一、什么是环境1.广义上讲2.狭义的概念自然环境:客观物质世界人工环境:人类生活的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的环境概念两个约束条件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一章第一节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单元)环境质量三、环境的分类1.聚落环境:(1)院落环境(2)村落环境(3)城市环境2.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3.地质环境:自然地质人类引起的环境地质4.宇宙环境四、环境的功能与特性1.功能(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2.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1.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2.特点:(1)综合性几乎涉及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2)和人类关系的密切性作用与反馈(3)学科形成的独特性二、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协调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三、环境科学的分科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行为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数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空气动力学应用环境学环境科学分科示意图基础环境学环境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第三节环境问题一、什么是环境问题1.广义理解2.狭义理解3.产生的根源资源的过度开发,废弃物的过量排放4.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2.发展(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世界八大公害事件(3)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核心: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环境问题)(4)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里程碑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章第三节好20世纪30~60年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12.1~5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烟尘、SO2)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26~31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烟尘、SO2)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12.5~8(烟尘、SO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水俣病事件1954~1956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甲基汞)骨痛病事件1955~1972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镉)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日本四日市(烟尘、SO2、重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1968.3日本九州、四国等地(多氯联苯)三、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2.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环境污染严重4.我国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严重第一章第三节a.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b.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c.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d.水旱灾害日益严重e.水资源短缺f.物种多样性减少,珍稀物种灭绝环境保护部2013年6月4日发布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海洋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报显示,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长江、黄河、珠江、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0.2%。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25%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达到57.3%。2012年,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2012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国酸雨污染总体稳定,但程度依然较重。2012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正式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截至2012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建成符合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监测网并开始监测。按照新标准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评价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为40.9%,下降50.5个百分点;环保重点城市达标比例为23.9%,下降64.6个百分点。中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9.1%空气质量不达标,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76.1%的城市不达标。酸雨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2.2%。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0类及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全国79.4%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出于好或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生态建设进展较好。截至2012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自然保护区2669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94%。2012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19/9/13环境问题分布图地球上的沙漠风沙肆虐下的北京好好好算一算地球一天的污染帐地球上城市居民约有70%(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此过早死亡。每天有1.5万人死于饮用污染的水,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工业、各种喷雾罐、冰箱、空调机等每天把1500多吨氯氟烃排入大气层,它们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每天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为5600万吨,“温室效应”与此有关。每天有5.5万公顷森林被毁,161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每天有14万辆新汽车驶上公路,各国400多座核电站产生26吨核废料,还有1.2万桶石油泻入海洋。第四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20世纪60年代,美国R·卡尔逊《寂静的春天》2.1970.4.22美国环保主义者游行,世界地球日3.1972.6.5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环境日4.1982年内罗毕环境会议5.1983年联合国38届大会,组成“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我们共同的未来》6.1992.6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21世纪议程》“现代环保运动之母”蕾切尔·卡逊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achelKarson蕾切尔·卡尔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她告诉人们:“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只有人类出现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清除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进入了生物组织内。《寂静的春天》RachelCarson(1907-(1964)二、可持续发展定义1.定义:可持续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涵的基本点:(1)发展必须受到制约人类应坚持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这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但是不应以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方式求得发展。(2)代际应保持公平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时,应同时承认和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和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绝不能剥夺或破坏后代人合理享有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权利。第一章第四节三、理论概要1.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全人类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尺度(1)当代人之间的公平(2)代际之间的公平(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4.全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证5.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精髓6.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法律体系为条件第一章第四节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1.人类应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发展。2.要把环境与发展视为一个相容而又不可分离的整体,制定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3.发展科学技术、改革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4.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控制适度的消费规模和工业发展的生产规模。5.从环境与发展最佳相容性出发,确定管理目标的优先次序。6.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7.发展绿色文明和生态文化。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第一章第四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沙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使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06年莫使旱地变荒漠(中国: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中国-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你的地球需要你(中国-减少污染行动起来)2010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中国-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中国-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2013年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中国-“同呼吸共奋斗”)第一章完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