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精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精编8篇】作为一名勤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这样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那么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操作、想象等活动,会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量、猜、想象等活动进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3.在操作、辨析等活动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教学重点:三角形边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教学准备:搭三角形的小棒、PPT教学过程:引入师:看PPT,这3个图形是什么图形?生1:三角形生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对啊,这些都是三角形,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不过今天我们是按边来分类。出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新知探究动手操作:搭三角形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2)搭一搭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讨论交流,归纳分类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师:想一想,这么多三角形,你准备分为几类,怎么分?生1:分三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三条边相等的分一类。生2:分两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边相等的分一类。(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师:指着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说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生:可以那你们觉得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几类?两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为一类,没有边相等的分参考资料,少熬夜!为一类。学习三角形的名称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三角形我们叫它们什么三角形吗?(1)自学课本P58师: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归纳小结:有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做底,底所对的角叫做顶角,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做底角。有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分类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称,那这回谁能把三角形按边的分类来说一说:三、动手操作,再次探究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学生动手操作(2)上来展示(3)交流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种都有可能,媒体演示。2.等边三角形可能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学生动手操作(2)上来展示(3)交流发现:等边三角形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媒体演示。动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能不能说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生:不行,因为还有不等边三角形。总结今天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要问吗?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参考资料,少熬夜!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教学过程: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女:蝴蝶、飞机、男:木梳、电筒、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认识完全重合(板书)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6.认识对称轴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C、两条相对的鱼D、叶子图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参考资料,少熬夜!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C.小组汇报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总结:你是怎么剪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2.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称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3.情感目标:实践、交流、探究与讨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师:小丁丁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妈妈去菜场买菜。(媒体出示主题图)他们先买了什么?(鱼)二、探究阶段师:小丁丁在秤上会看到什么?(重量和价钱)师:小丁丁看到什么?()问:那么这里的表示的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电子秤上的是㎏,也就是1528g。问:㎏中的1和小数点后面的52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生反馈:表示鱼的重量,小数点前面的1表示1千克,后面的528表示528克。就是千克。(多请几个小朋友汇报)师:小丁丁又买了些什么?谁来读读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们各表示几千克或几克?练一练: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后面的表示多少克。三、跟进阶段1.用千克表示苹果1970克()葡萄1485克()花菜730克()卢笋545克()蘑菇258克()2.填一填=()g=()g=()g120g=()kg=()g1547g=()kg=()g10000g=()kg365g=()kg3.在〇填上<、>、=。※〇530g〇※7800g〇〇8500g〇〇6520g问:打※你是怎样想的?四、拓展阶段选择一袋糖重250克,()袋这样的糖重1千克。A、4B、8C、4000D、80008000克水与8千克铁比较,()重。A、水B、铁参考资料,少熬夜!C、一样D、无法比较一只西瓜重千克,一只香蕉重480克,一只西瓜比一只香蕉重()克。A、B、20xxC、D、2600问:你是怎么想的?五、总结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6×7+4=2×8+6=7×9+5=5×5+3=3×9+7=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练习三第2题。43×8=7×44=39×5=75×6=3×284=9×263=6×724=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2.练习三第3题。(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参考资料,少熬夜!3.练习三第4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5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13×3=2×14=24×2=16×3=4×14=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参考资料,少熬夜!望。]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15÷5=3(组)(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