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计划。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⒉口算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4×1960÷15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⒈运算顺序。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⑵出示:30÷6×530-6+5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⑵比一比。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三、实际应用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参考资料,少熬夜!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②同学们独立完成。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练习十二⑵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⒉口算: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87-49+21(90+70)÷80100-5×1332×(47-17)二、灵活运用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参考资料,少熬夜!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十二、布置作业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材说明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自制实验工具。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2.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3.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2.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参考资料,少熬夜!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5.在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7.在学生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4、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X(),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1)学生尝试完成。参考资料,少熬夜!(2)交流做法和结果。【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第一关:辨一辨。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单位:厘米)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4)我还想说……【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板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平均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2、能正确列式解答“求平均数”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三个数学小伙伴都想和老师比赛投篮,1参考资料,少熬夜!分钟内看谁投中的个数多。小胖1分钟投中了5个,他认为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给他两次机会,让他能充分发挥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个,第三次,还是5个。看来他的水平很稳定,用5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水平合适吗?二、新授1、师:小淘气1分钟投了3个,他也要求再给两次机会。第二次投中5个,第三次投中4个。刚刚小胖三次都投中5个,那显然就用5来代表小胖的水平。现在用几来代表小淘气1分钟的水平呢,说说理由。生:用4来表示……;用5来表示……。师:用超常发挥的补救发挥失常的,这时候,用4来代表他的水平比较合适。这个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板书)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因为4在3和5的中间;把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去掉,他们不具备代表性;因为4是3、4、5的平均数……师:不管超常发挥还是发挥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书)能使每一次的个数一样多。移多补少的目的也是将每一次的个数变成一样多(板书)。用一样多的这个数来代表他的水平合适吗?遇到这样数据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过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数。2、师: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机会,不看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