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變遷–看國際觀之重要性文藻通識教育中心萬政康請大家用30秒的時間靜靜欣賞美麗的地球並思考什麼是國際觀?什麼是國際觀?•余玉照教授(現任國立嘉義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則認為:「國際觀就是我們對國際社會,對整個世界的一種態度、一種認知能力,或者說是一種眼界、視野或意識;如果對於國際事務、國際社會缺乏這種關心,缺乏應有的了解,缺乏思考或批判能力的話,在我的解說裡,就是缺乏國際觀。」•「國際觀」(globalperspective)又有學者稱「國際視野」、「世界觀」或「全球視野」,均指一種藉由多重觀點來看待世界,以及面對全球事物變遷時所做出抉擇的知能與素養。•國際觀,可以說是「國際意識」,也就是對身為一位全球公民的認同。國際觀?國際觀?時代的演進國際觀?妳(你)的國際觀?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小行星衝擊原始大氣岩漿海地殼及地磁形成豪雨海洋誕生生命誕生臭氧層形成氧氣累積大量鐵礦形成生物登陸恐龍出現人類出現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恐龍滅絕大滅絕事件全球環境變遷?人-基因碼之旅0.0515102040500102030405010000BP5000BP300AD1850AD1930AD1978AD1988AD人口(億)年代FireDeforestationAcceleratedsoilerosionSalinisationWaterpollutionDesertificationWater-bornediseaseAirpollutionReducedspeciesdiversity人口成長及其造成之全球環境衝擊(修改自WilliamsandBallingJr.,1996)全球人口突破65億•【聯合新聞網新華社巴黎20日電】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今天宣布,根據聯合國(新聞、網站)人口調查統計,世界人口已突破65億,且第65億人可能在亞洲某地出生。該研究所負責人吉勒.皮松對媒體表示,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全球每天約36.5萬人誕生,其中57%在亞洲,其次是非洲的26%。•該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扣除死亡人數後全球每天平均增長21萬人,而每年增加7500萬人,這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較大國家的人口水平。依此推估全球第70億人應該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出現。941221爭資源破壞環境人類有浩劫•2002年05月20日陳文和/綜合報導•聯合國環境計畫執行主任托佛廿二日將在倫敦公佈「全球環境展望」報告,就地表生存環境遭破壞對於全世界的衝擊,發出聯合國歷來最引人側目的警訊。該報告預測,人類過度開發自然環境勢將牽動彼此競奪珍稀資源的爭戰、飢荒以及其他各式的毀滅性災禍。•聯合國的全球環境展望報告預測,在未來的卅年期間,中東各國爭奪稀有水資源的戰爭將導致該地區不穩定局勢進一步惡化,而非洲與亞洲地區則將因飢荒的衝擊而動盪不安。該報告並悲觀地指出,全球各地的珊瑚礁、雨林和漁場泰半將消失殆盡。•據聯合國全球環境展望報告推演,若人類不設法有效遏阻當前各項危害自然環境的發展趨勢,則將遭逢大自然反撲的嚴重衝擊。這項報告彙整了近千名科學家在全球各地的調查發現,證據堅實詳盡。目前全球面臨之主要環境問題?目前世界各國最關心的地球環境問題:•地球溫暖化(Globalwarming)•臭氧層破洞(Stratosphericozonedepletion)•酸性沈降(Aciddeposition)•森林消失(Deforestation)•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海洋污染(Oceanpollution)•瀕臨絕種生物滅絕(Endangeredspeciesextinction)•水資源缺乏(Waterresourcesdepletion)•有害廢棄物越境擴散(Dispersionofhazardouswastes)•開發中國家污染嚴重(Pollu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歐盟警告孕婦限制食用汞污染嚴重的旗魚和鮪魚[路透布魯塞爾電]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周四表示,懷孕婦女應限制旗魚和鮪魚的食用量,因為這些魚類體內含汞量較高,可能對胎兒的大腦造成損害。污染會導致毒性金屬汞在魚類和海鮮類體內,以甲基汞的型態聚積。EFSA表示,消費者對這種毒素的攝入量接近了安全上限水準。「EFSA建議,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食用魚類時選擇範圍要廣,不要特別偏愛旗魚和鮪魚等大型掠食性魚類,」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攝入量超過安全水準,甲基汞對神經系統和正在發育的大腦尤其具有毒性,」EFSA食物鏈污染物科學委員會主席施拉特(JosefSchlatter)說。--翻譯黃建松;審校張若琪(2004.03.19)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似已經開始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地球發展史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已經開始,這一次,完全是人類闖的禍。英國的研究發現,英國境內的蝴蝶數量,在過去二十多年間,銳減了百分之54到百分之71,這項物種大調查,總共動員了兩萬名義工,歷時長達四十年,他們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計算小鳥、蝴蝶和土生植物的數目,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這項調查的結果分析,刊登在這個星期的科學雜誌上。調查發現,被列入計算的物種,都在全面、大幅度的減少,有些種類甚至已經滅絕。以蝴蝶為例,被列入調查的58種蝴蝶,比1971到1982年,上一次調查的時候,數量都減少了一半以上,最嚴重的甚至達到百分之71,鳥類的數量也平均減少了百分之54。土生植物的數量,在過去四十年間,少了百分之28。英國的研究呼應了許多科學家的看法,那就是我們的地球,正在朝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前進,英國的物種監測系統,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再加上這次研究做得非常徹底而仔細,它特別令人重視。地球發展史上,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其中最有名的是六千三百萬年前白堊紀的那一次,恐龍就是在那個時候滅絕。2004.03.19(夏明珠報導)天災頻繁,聯合國預估每年損失一千五百億美元•2002年10月09日報導•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天災頻率愈來愈高,預估未來十年,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災,每年將造成一千五百億美元損失。•根據研究,天災造成全球經濟損失,正以每十年為週期的速度倍增。即便在環境專家的眼裡,京都議定書在減緩地球溫室效應上,做得還不夠,可是全球最大的廢氣排放國美國,就連京都議定書都不願意遵守,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工業國家在維護地球環境這個問題上,危機意識還是不夠。全球暖化與沙漠是把雙刃劍(法新社巴黎十五日電)沙漠是個特殊字眼,反映了人們對那乾旱大地的敬畏與害怕,但在那個空曠世界裡,卻仍有著少數動、植物甚或人類生存著,而這種矛盾的心情,可在本週六聯合國反沙漠化的日子裡找到回響;今年同時也是聯合國國際沙漠年。人為的全球暖化現象加劇了沙漠化──儘管若干專家認為沙漠化可能是早已存在的自然現象──但矛盾的是,沙漠化也威脅到沙漠本身,即若干獨一無二的野生生物和文化正逐漸消逝。沙漠化的起源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農耕時代,但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裡,沙漠化問題變得嚴重起來。降雨量少而蒸發度高的旱地,主要位於沙漠邊緣,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百分之四十一,也佔地表耕地面積百分之四十三,孕育著二十多億人口,主要都是貧窮國家。但至今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旱地已近乎沙漠,即生產作物的能力已經消失殆盡或嚴重斫喪。據聯合國環保計劃組織表示,土地退化造成每年作物損失約四百二十億美元。法國發展研究中心沙漠化專家瑪赫表示,位於薩赫勒(Sahel:為非洲西部和中北部自塞內加爾向東延伸到蘇丹國的半乾旱地區)區域的國家,乾旱情形至今已延續了二十五到三十五年,降雨量較以前減少百分之十到二十,半沙漠地區已向南擴增了一百公里。瑪赫表示,沙漠其實代表著地球上最後遺留下來的若干遠古的蠻荒地區,但這些地區的許多物種,都因為人類的入侵或發展而死亡,如今人為的全球暖化現象又加速了這些地區倖存生物和文化的徹底消逝。950616美研究顯示北極圈冰層可能在本世紀內消失•2002年12月16日中央社記者鍾行憲華盛頓特稿•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一項新研究,由於地球氣溫持續上升,長年漂浮在北極圈的廣大冰層正以比原先想像更快的速度溶解,甚至可能在本世紀內完全消失。•航太總署以衛星監測進行的此一研究指出,北極圈冰層目前是以每十年百分之九的速度溶解,如果此一速度再繼續維持幾十年,北極圈冰層也許會由於地球氣溫上升以及冰層、海洋與大氣層之間加速溶解過程的互動而在本世紀結束以前完全溶化。•航太總署指出,北極圈冰層溶解不會影響海平面,但是可能在夏季對海運線、浮游生物、洋流系統和全球氣溫造成重大的衝擊。全球環境變遷–看國際觀之重要性案例探討1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全球暖化CO2問題環保組織:喜馬拉雅冰川後退將成生態環境大浩劫•【中廣新聞網】•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喜馬拉雅冰川」已經成為全球向後退縮最快最多的冰川,可能導致中國大陸、印度和尼泊爾成千上萬以冰川供水維生的人,面臨巨大的災難。•「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冰川」正以每年平均十到十五公尺的速度向後退,這可能會導致附近河川水量急劇增加,進而引發大洪水;不過等冰川融盡之後,印度和尼泊爾附近河流的水位將會逐漸枯竭,也就是說,這附近地區會先遭受大洪水,再面臨大乾旱,環境的劇烈變化將使得這個地區面臨重大的經濟、生態與環境災難。940316氣候異常!日本連下3個月大雪4月氣溫飆到30度•【東森新聞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有專家預測,今年夏天,氣溫大幅攀升,恐怕會發生熱死人的情況,事實上,台灣在上個月還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三月雪,無獨有偶,鄰近的日本今年連下了3個月的大雪,不料才剛一進入4月,又出現攝氏30度的高溫,顯示全球氣候的異常狀況,已經不容忽視。•日本今年以來,從北海道到九州,各地大雪紛飛,積雪量打破近30年的新紀錄,而且大雪導致意外頻傳,造成6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的不幸。不料大雪才結束,一進入4月,氣溫竟然驟升到攝氏30度,彷彿是8月提前來到。•而在中國大陸,也面臨類似的情況,華南地區在立春後,氣溫不斷上升,海南島還出現攝氏37度的高溫,不過華北地區,卻是大雪紛飛,而且東北的哈爾濱竟然還有攝氏零下10度的低溫,南北氣溫落差,高達50度,相當驚人。大陸四川四川各地在8日突然降下一顆顆有如湯雞蛋般大小的冰雹。根據當地氣象局(新聞、網站)表示,這是由於四川上空出現強烈對流雲層,導致強風暴雨,並降下20年來罕見的大冰雹,不僅造成多棟房屋受損,還造成10位民眾死亡的不幸。•而在南半球,氣候一向穩定的澳洲,也出現暴風雨天災,南部的墨爾本更創下150年來最高的單日降雨量,河水暴漲,路空交通嚴重受害。•至於歐洲各國也好不到哪裡去,3月原本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不料今年春天遲遲未到,而且各國籠罩在大風雪中,居民苦不堪言。另外美國東西兩岸的氣候,不約而同都出現異常,東岸是暴風雪吹襲,西岸則是飽受豪雨侵襲,而且加州地區土石流意外頻傳,傷亡慘重,也是歷年來少見。•不過緯度比美國更高的加拿大,今年下雪的日子卻出奇的少,專家憂心今年夏天恐怕面臨旱災。而從全球各地的氣候異常強況來看,不禁令人要問,人類居住的這個地球,究竟是怎麼了。940411暖化讓北極圈湖泊減少生態面臨嚴重衝擊•【中廣新聞網】根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的報導,西伯利亞北極圈內的湖泊,在過去三十年間,有125個湖泊完全消失,另有不少湖泊明顯縮小,這都是全球暖化所造成。•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根據1973年以來的衛星觀測數據,做出這項結論。•研究人員分析,這些湖泊的消失起源於全球變暖導致的北極凍土帶消退。凍土帶吸收熱量後產生熱融效應,使湖泊周圍的土層崩塌,同時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科學家還發現,西伯利亞最北部地區湖泊的數量反而有所增加。他們認為,這是由於凍土層受熱後開始消融,但還沒有達到熱融效應的地步,這使地表淡水暫時有所增加。•他們認為,這一變化將產生嚴重後果。隨著北極地區淡水資源減少,候鳥等野生動物會更快滅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