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网友收集的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2、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找到保护森林的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意识。3、通过巴西迁都事例的学习,认识到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现在工农业特征难点:认识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找到保护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巴西面积85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国,人口2亿,也是世界第五大国。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巴西的经济发展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巴西二、新课讲解:(一)、发展中的工农业1、农业:(1)、地形气候:出示PPT,总结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相对应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出示PPT,介绍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总结:地形和气候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农业发展出示含动画的PPT,学生了解巴西农业的发展。出示PPT,总结巴西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耕地3、7亿公顷;丰富的水资源。参考资料,少熬夜!盛产咖啡、甘蔗、柑橘、木材、天然橡胶巴西农作物大量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3)、咖啡王国出示咖啡生产的PPT,总结:咖啡王国”——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工矿业:出示PPT,学生了解巴西自然资源的丰富。矿产口出口量很大。学生从书中找出描述工业发展的语句,总结:自巴西独立来,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建立了部门齐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业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快速的国家之一。但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合称“金砖国家”。(特点是经济增长快)。3、巴西利亚出示PPT,认识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处。该城市以飞机状的大胆设计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虽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约热内卢。指出,2016年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活动:P86页活动。(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亚马孙河:出示PPT,学生认识亚马孙河世界第二长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罗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讨论: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是什么?结论: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全年多雨区,流域内全年降水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极大。亚马孙河的河面相当宽广,流域以内平原广阔,流域面积大,洪水季节流量极大,河口地区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称。2、热带雨林:亚马孙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在亚马孙流域也分布着地球上最广的热带雨林。参考资料,少熬夜!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为什么呢?出示PPT,学生理解: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除了提供氧气,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看书总结:3、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储量占森林总储量的30%以上,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还有2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可惜的是,这个宝库目前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个“地球之肺”功能正在减弱,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一个话题——雨林危机n原始农业:印第安人,原始的种植方法,砍倒树木,开垦荒地。不断的迁移,破坏雨林,但人口少,破坏较小。n开辟牧场,发展畜牧业,使得越来越多的雨林消失。n发展矿业:巴西热带雨林中公路旁的铝矾土加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n开辟农场,种植大豆,向国外出口,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总结:非法采伐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在亚马逊地区,农业开垦也吞噬着珍贵的原始森林。由于国际市场对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长,这片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正在逐渐被大片的大豆种植园和牧场所替代。大豆种植者唆使农民砍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然后大规模种植单一物种的大豆。这些大豆成熟后,又被运往欧洲等地区作为鸡、猪等养殖场的饲料。最后,这些动物的肉品被供应快餐店作为食物的原料。同样,牧场的过度开垦也是亚马逊地区雨林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些大型的牧场也在蚕食着大面积的原始热带雨林。总的来说,是人极端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需要吸取教训,调整心态。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融合。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不能放弃,转身追求其它。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参考资料,少熬夜!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2.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参考资料,少熬夜!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天圆地方”)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列举事例:模拟观船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实验行船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观察照片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引导思考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多媒体画面4图略(课本P2图“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评价过渡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多媒体画面5图略(课本P2图“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小结过渡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多媒体画面6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提出问题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参考资料,少熬夜!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多媒体画面8地球仪略图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1.什么是地球仪?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教师点拨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