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开局成果统筹协调推进奋力续写镇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华章——在中共镇雄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12年1月16日)县委书记冯学兰同志们:在我县顺利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全面推进“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时刻,中共镇雄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如期召开了。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市三届一次“两会”及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安排和部署,认真总结2011年工作,全面部署2012年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谋发展,毫不松懈抓落实,锐意进取谱新篇,全力推动镇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在,我受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一、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十二五”开局态势喜人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全面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不移地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县委“123456”发展思路,一如既往地突出“打基础、建产业、惠民生、强改革、重党建”等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紧扣发展主题,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始终把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质量作为我们一年来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2011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7.8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38.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9.5%);财政总收入完成12.14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上划中央、省的“四税”收入完成2.74亿元,同比增长15.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40.78%;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规费收入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20.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2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9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增长25.7%;各项贷款余额达48.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增长36.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000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040元,同比增长22.5%。(二)强化基础建设,瓶颈制约实现新突破。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破解发展瓶颈,作为我们一年来推进发展的关键环节。201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0.4%。一是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0亿元,公路等级化率大幅提升。镇威、镇凤、镇赫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入川赴昭达昆瓶颈彻底打破;涉及13个乡镇245.3公里的通乡油路建设接近尾声,乡乡通油路目标基本实现;216.1公里的通达工程项目全面完工,一批乡村客运站相继落成,农民“出行难”大大缓解;镇毕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援建成贵铁路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争取隆黄铁路、昭攀丽铁路过境设站工作初具成效,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着手进行,构建“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18亿元,有—2—效灌溉保证率由2010年的19.58%提高到24.06%。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强势推进,胡家山水库开工建设,苏木水库已进入勘测设计,坝口河水库已上报项目建议书;红石桥、风岩沟、拖泥坝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加快,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快速推进,17.88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同时,干支渠防渗、山区“五小水利”、烟水配套工程全面推进,农业“靠天吃饭”现状有所缓解。三是电力建设稳步实施。累计完成电力投资16.31亿元,农网覆盖率由2010年的32.4%上升到39.3%。华电一期工程顺利投产,镇雄电厂500千伏送出线路境内工程已竣工验收;赤水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尖山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盐源、雨河、花山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推进;坪子电站投产发电,寨上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四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2011年我县新增城镇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全县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0.4%上升到23.6%。县城总规修编已通过市级评审,乡镇集镇规划全部结束,村庄规划进展顺利;县城南部新区14.3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环城北路、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以木卓、以勒、林口为代表的“8+1”重点集镇建设亮点纷呈、各具特色。(三)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始终把培植扶优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我们一年来壮大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2011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76:43.86:31.38,与2010年的27.7:37.2:35.1相比,二产提高6.66个百分点,基本形成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工业继续领跑县域经济,大工业格局初具雏形。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6.77亿元,同比增长6.2%。粮食总产量达39.5万吨,同比增长2.54%,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烟叶总产值达2.22亿元,比上年增加1460万元;畜牧业产值预计完成14.46亿元,同比增长8.5%,“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称号继续保持,粮烟畜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同时,核桃、竹子、木漆“三大林产业”和蚕桑、蔬菜、魔芋、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航空天麻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迈出可喜步伐。南京雨润集团生猪加工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和项目选址,香港威宝国际有限公司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台湾鑫源国际有限公司有机茶已投产,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潜力巨大。二是新型工业化发展迅猛。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4.45亿元,同比增长41.5%,工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41.5%,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9%。原煤产量达到1010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84.76%;洗选精煤32万吨,同比增长47.26%,实现产值2.92亿元;华电一期工程、坪子电站、朱家湾煤矿、长岭煤矿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三和水泥厂、页岩气开发、五德电石厂技改等工程进展顺利;雨润、新同兴、水晶芯片加工等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是第三产业蓄势待发。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1.27亿元,同比增长9.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0.5%。有序转移输出劳动力30.5万人次,完成务工总收入34.6亿元,实现务工纯收入21.91亿元。现代商业、物流、地产、通信、金融、旅游等新兴产业取得新成效,全县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四)树牢民本理念,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始终把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年来执政为民的现实体现。2011年,我县各项民生支出27.5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5.5%,同比增长29.34%,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一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投资1.21亿元,建成校舍11.23万平方米,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县中考900分以上考生1393人,占全市的32.74%。高考一本上线326人,大于前三年的总和,教育教学质量创历史新高。二是社会保障不断健全。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2011年,全县城乡低保救助面突破15%,14.05万农村低保对象和2.23万城市低保对象共享受到低保资金1.7亿元,同时,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5734人1956.8万元;县级财政安排1.73亿元资金,用于“两节”送温暖和慰问活动。三是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加强。疾病防控、地方病防治、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推进有力,妇幼保健、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力度加大,医疗服务市—3—场、美容保健市场专项整治扎实有效,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规范、健康、安全的医疗卫生市场基本形成。新农合参合率达95.4%,298.68万人次患者享受减免补偿资金达2.21亿元。四是创业就业成效明显。2011年,共办理“贷免扶补”贷款539人2695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体现。城镇新增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卓有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300余名农民工清欠工资130余万元。五是计划生育强势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赶上全市平均水平”目标。2011年度,计划生育率上升到95.72%,比2010年度上升了12.8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2‰;社会抚养费共征收3479万元,创历年之最。六是扶贫攻坚扎实推进。专项安居工程、整村推进、易地开发、“连片开发”、老区建设、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全面实施。2011年,共争取上级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7540万元,同比增长25.32%,4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消除茅草房16035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000户目标。整合资金1.26亿元的木卓片区“连片开发”项目成效明显、整合资金1.18亿元的林口乡“整乡推进”项目扎实推进,以“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同时,环保、气象、防灾减灾等其他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五)加大改革力度,开放水平实现新提升。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作为我们一年来实现跨越的主要抓手。一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切实巩固粮食、供销改革成果,快速实施“万村千乡”和“乡村流通”工程,农产品和农用物资流通渠道不断畅通;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准备工作进度加快,年后即可稳步推进;林权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有力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供水和人饮安全得到保障。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有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县开投公司融资平台运营正常,富滇银行即将入驻镇雄,顺利成立了“惠农”、“泰北”2家小额信贷公司;担保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云南国金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云南浙温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已与县信用联社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考察。银企、银政合作步伐明显加快,财政资金、银行资金、民间资金助推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三是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切实巩固,“四项制度”深入实施,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政府行政效能有所提升;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工作有序开展,基层政府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四是社会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全面铺开,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正常运行,事业单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良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凸显;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管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五是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优惠政策有效落实,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投资环境全面优化,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非公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全县私营企业增至523户,个体工商户增至7537户,非公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完成签约项目6个,协议引资28.6亿元;完成到位资金33.8亿元,同比增长38%。同时,还被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USCGC)、欧美亚工商界投资合作联盟(EAACU)和世界城市世界企业研究会(WWRA)联合推选为“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之一。(六)创新社会管理,和谐进程得到新推进。始终把加强民主政治、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我们一年来推进和谐进程的有效载体。一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