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总结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达州市202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的好处在于,老师可以反复观看讲课中不理解的内容,并及时在网上搜索、浏览、下载类似的学习资源,多角度揣摩、理解。这样的便利和巨大的信息容量是传统讲座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的参与。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建构,是在线培训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性,也“逼”我学习了很多计算机知识,丰富了我忙碌的生活。借此机会,我向在炎炎夏日指导我学习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新课程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而,广大农村中学硬件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教学资源缺乏,加之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对学生学习不够重视,有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这些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主活动性差,讨论活动不够积极活跃,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农村的教学环境要求农村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利用现有条件完成好农村语文教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紧张短缺的情况下,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们若能理解新课程新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不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必将收到始料不及的效果。具体而言,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推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兴趣,逐步提高。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水平,现行语文教材有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致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甚至出现有学生感叹“语文课什么也没能学到”的尴尬局面。所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例如:我在讲授《背影》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有关音乐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为此准备了相关的音乐,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在播放音乐时,学生非常用心,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月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让学生谈谈这首词中作者表现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思念”,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离别”,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等。在教学中,等学生谈论完了,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为了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找出文章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这样即使学生弄懂了文章,培养了情感,又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有话可说,同时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第二,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作一定安排。早晨上课前半小时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描绘自然风光、忆自己童年、讲家庭亲情、说有趣笑话、诵优美诗词。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组成学生评委,对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记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单;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校广播室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诗词评讲、散文欣赏等。课后,老师可以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课余时间或者作文课上,积极开展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初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此我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例如:“十八岁了,还该不该由父母负担生活”、“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非典带来的思考”“汶川地震为什么破坏力那么大”“舟曲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效果尤佳。第三,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走出教材课堂,参加社会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积极拓宽学习视野。《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毛泽东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语文教师的身边,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课程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民情风俗、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色。例如在教学了《珍珠鸟》一文后,我们可组织学生去调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珍贵的动物?它们的生活状况如何?有没有遭遇人类的迫害?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作好记录,拍摄照片,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语文实践能力。第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话剧,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素质。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书中有许多篇目比较适合用来表演课本剧,比如《古代寓言二则》、《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等,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然后讨论写出自己小组的表演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上课时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部表演完成之后全班评出表演得最好的小组。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同其他观众同学要做好记录,表演结束后,每个人都可以对表演者的表演做出点评。在课后,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我们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农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总之,此次培训只是新课程教学的引导,探索的路很长,实践中的困惑又会成为我们继续的课题,我坚信一路走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会充实更多的能量,会坚实前进的脚步,会看到多彩的果实……,我还会进一步深入、扎实地探索,为教育的改革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