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一、我国环境资源现状•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四、为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六、怎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标准体系我国环境资源现状我国资源问题现状严峻第一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第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第四是资源高消耗带来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一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25%140%120%110.25%111%14.50%142%118%17.30%10%10%20%30%40%50%60%70%80%90%100%淡水资源量耕地森林森林蓄积量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土矿我国人均资源世界人均资源第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7.40%131%130.00%127%140%1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原油消耗消耗的煤消耗的铁矿石消耗的钢材消耗的水泥我国世界中国创造的GDP却不足世界GDP总量的4%第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第四是资源高消耗带来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1、污染物排放量极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十分严重;2、生态环境在建设的同时,又遭受破坏,且范围在扩大;3、原有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产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提出•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关会议文件:•(1)、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5,6,30)•(2)、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7,5)•(3)、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2005,10,11):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5,12,1•(5)、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求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五年来,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节能约4.9亿吨标准煤;国家重点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循环经济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也逐步深入人心;资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资源节约成效明显。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加到0.5,海水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36万亩,坚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仅“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地表水达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从41%增加到55%,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从40.7%提高到57.5%;与“十五”末相比,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分别增长12%和10%,沙化土地面积也开始缩减。•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为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产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思想“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历史性转变。•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正确处理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政府部门起表率作用和高度重视•三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五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六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七是在社会文化中建构环境伦理。•八是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九是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1、减少使用空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停止室内电器的待机状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等。•2、从细节做起,不乱扔垃圾,分类处理、合理回收利用。•3、随手关水龙头;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资源污染与破坏。•4、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积极使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范例: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坚持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考核评价型目标导向型标准约束型重在评估建设水平,能够对现状进行较好的描述将建设指标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大类,可以提出相应目标值,在宏观上具有良好调控作用标准约束型:则根据细分领域差异设定不同的指标约束值,特点是内容全面且带有强制性结论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不仅需要描述现状、提出目标值,还应考虑主体功能差别导致的“两型社会”建设重点的差异,需要在借鉴这三类指标体系优点的基础上,确立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两型”经济发展模式•“两型”城乡建设•“两型”科技创新体系•“两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方式和流程•力争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在标准值上体现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以下以“两型”企业建设标准为例来分析其具体构建方式和流程。明确概念特征搭建标准框架挑选指标内容试行选定指标论证发布标准实施推广标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形成各方协作的整体合力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