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电保护环境作者:樊明武,FANMing-wu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年,卷(期):2010,41(5)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0条)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央媒体聚焦中国核电发展20102.金洁坤浅谈核电发展与环境保护3.王静节能降耗是解决我国能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20064.环保莲湖分局中国环境十大问题20095.厦门节能中心截至2004年底,全球已建成核电站440座,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6.PriceR.BlaiseJRNuclearfuelresources:Enoughtolast2002(2)7.林兰核电股享受低碳经济盛宴20098.郑小红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周年座谈会在深圳举行20089.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加快发展核电的作用和意义200410.沈如刚积极发展核电为创建绿色广东做出贡献2005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刚.沈镭.LIUGang.SHENLei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能源充足和环境清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能源环境研究对于中国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能源环境是不同种类能源在不同状态、利用方式和区域尺度下对环境影响的形式、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可以用能源环境立方体分析框架中能源种类、生命周期、区域尺度三个纬度来分析.目前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不同能源的环境影响研究、化石燃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研究、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等方面,还与能源经济、能源技术、能源政策等领域的研究紧密相连.本文在系统总结能源环境研究的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以及能源环境领域常用的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述评,提出了未来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和展望.2.期刊论文贺艳.HEYan国际能源投资的环境法律规制——以《能源宪章条约》及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4)指出能源宪章条约中的环境条款顺应了全球普遍重视环保的趋势,促进了投资与环保关系的协调,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从实践角度讲,虽然现有争端数量有限,但投资仲裁实践无疑是当前协调投资与环境关系更为现实的选择.对中国而言,不断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关注能源投资与环境保护法律协调,已成为推动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当务之急.3.学位论文赵芳基于3E协调的能源发展政策研究200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能源、经济、环境(简称3E)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能源政策问题,目前亦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新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论文尝试结合中国国情,从协调发展的视角探讨既能保证能源供应以支撑经济发展,又保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不突破底线甚或对环境产生积极效应的能源发展政策,以进一步提高三者间的协调性,促进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能源政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综述。理论研究表明,国内外现有研究未能充分强调中国应制定综合、协调的能源政策,对研究能源政策制定机制的创新重视不够,致使能源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环境保护)之间欠缺互动性和相互的融合。现有研究也没有站在协调的角度,利用经济学理论去充分解释3E矛盾现象,以便更好的指导中国能源决策。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能源结构性矛盾明显,能源工业管理体制相对落后,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过于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能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等。一些能源发展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能源政策与经济、环境相关政策协调程度不够;缺乏富有成效的、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机制;能源政策的实施尚缺统一管理和内部协调;执法监督十分薄弱;对非矿物能源的发展重视不够。总体来看,尽管目前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方面,但二者间的协调效应相对更为明显。而中国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则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冲突与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能源发展对中国环境质量的损害和环境因素对能源发展的负面制约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对中国200-2005年的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中国3E系统协调程度总体水平偏低,处于弱协调状态;其中能源与经济的协调水平好于能源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水平,除2003年外其余5年都处于弱协调等级之上;能源与环境的发展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平均水平最低,属于中度不协调等级。3E系统处在不断调整之中,系统协调发展总的趋势是逐步提高。论文运用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对中国3E系统中l的非协调发展现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究,认为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资源环境的公共性与不明晰的产权安排、环境和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广泛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和资源不完善的市场与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外部均衡的资源要素投入效益难以衡量以及人类行为假设下不完善的制度安排。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促进其3E的协调发展,从各自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例如增加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能源领域市场化、始终把环保因素融入能源发展政策之中、调整能源产品比价体系等。这些能源发展政策措施为中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密切结合中国3E现实和对未来3E发展的预测,应在能源政策的基本思路与导向方面做出合理调整,并实行基于3E协调的能源发展政策:强化能源节约,如强化结构节能与产业节能,制定和实行产品能耗等级标签制度等;优质开发传统能源,积极推广传统能源的现代化开发方式和传统能源开发的东西联动;大力推进替代能源发展,尽快完善替代能源发展规划及其标准体系,建立国家级替代能源基地;加强能源环境保护,加快出台、实施与能源发展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经济政策,如采用能源绿色保险措施;努力提高能源科技水平,针对各大类能源科技的特点促进能源技术发展;深化政府能源管理体制建设,例如加快解决能源管理体制缺陷,建立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论文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主要有三点:(1)对2000-2005年间的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出中国3E协调度;(2)尝试对3E系统中非协调发展现象作出经济学理论解释;(3)根据前文的协调性研究,并借鉴四国能源发展经验,提出基于3E协调的能源发展政策架构与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开拓了新的能源发展思路。4.期刊论文王舜.张颖.WangShun.ZhangYing关于能源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对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8)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又以不同形式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构成和质量.因此,从当代哲学的视角出发,具体分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并据此探讨正确处理和解决能源与环境关系的出路与设想,就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5.会议论文王金南.曹东.陈罕立.张治忠.逯元堂中国2020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与对策2005中国是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大国。本文在分析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引起的环境成本基础上,分析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能源发展面临的四大环境挑战,提出了能源环境发展目标、战略措施。最后,本文对目前能源环境中的3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应对政策。6.期刊论文吕连宏.罗宏.张征.LVLian-hong.LUOHong.ZHANGZheng中国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能源、与能源消费相关的环境功能、经济是一个复合系统,如何实现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协调的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15年来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正在向协调方向缓慢演化.7.学位论文顾柳柳环境、能源约束下的上海工业增长模式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对上海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2009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由改革初期不足500亿元,到2006年接近20000亿元。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自然资源及环境的约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十一五”期间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所以需要科学的定义、衡量环境与资源约束下的上海工业的增长模式。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构建上海工业在环境与资源约束下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的工业增长模式,发现要素的投入是上海工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其次是技术进步,所以必须转变上海的工业增长模式以实现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上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描述了上海工业在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发展的整体情况、相关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文献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描述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基于非参数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生产前沿模型的构建,并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定义了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要素深化以及关于动态的检验工业增长源泉的方法。第三章主要利用上海1996年和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的分析:第一、通过上面的定义分别求出上海工业各行业的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要素深化,并且通过GLS的分析得出了——1996年上海人均产出越低的工业行业,则该行业的技术效率的变化越大、技术进步越小,但是1996年的上海工业行业人均产出与要素深化的关系不大;人均资本的变化率对要素深化和技术进步有正的效应,但是对技术效率的变化有负的效应;人均消耗能源的变化率和人均排放二氧化硫的变化率对要素深化有正的效应,但是对技术效率的变化有负的效应。第二,通过用非参数的方法,得出从1996年到2006年期间上海的工业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增长模式:主要是通过要素的投入,其次是技术进步,最后是技术效率的变化。第四章主要是关于对于提高上海各种类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的政策和建议以及进一步可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研究思路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引入能源、环境等约束因素。本文克服了以往国内文献中没有考虑能源和环境等因素对生产函数的影响,在国内首次分别引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能源的使用量(万吨标准煤)作为环境和能源方面的约束。第二,研究内容上,通过动态研究实际产出的分布函数,对工业增长的三种源泉——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要素深化进行了检验: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构造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生产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实际产出的增长分解成三部分,并且运用非参数的方法估计了实际产出的分布函数和调整后产出的分布函数,最后通过对这些分布函数的比较得出本文结论。本文准确揭示和刻画了上海工业的增长模式及其特征,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是上海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能源约束下的上海工业增长模式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对大中型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的研究成果。8.期刊论文李磊.严刚.杨金田.LILei.YANGang.YANGJin-tian我国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分析-能源环境保护2007,21(4)能源生产与消费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而环境容量的过度使用,又会反过来约束能源的发展.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国能源发展的供需状况、能源经济形势、开发布局,以及能源开发环境破坏、大气环境容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