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市财政在十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家庭教育发展规划07-23“十五”期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四个河源”,创建“五个城市”,促进“五大发展”目标要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工业立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优化财政支出,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基本建立起了“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监管有力、注重效益”的财政管理新机制。“十五”期间财政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财政收入高增长,财政实力大增强。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通过狠抓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监管和落实抓收入工作责任,实行局领导班子“分工分片”抓收入机制,保证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遍地开花,全面增长”的喜人态势。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322万元,年均增长;其中2004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629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期间的财政收入任务,增幅达到,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一名;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全部在30以上,其中连平()、龙川()、东源()、和平()和紫金()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3、4、5、8位。今年前3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343万元,同比增长,各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全面增长,收入增速全部在23以上,其中龙川、紫金两县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县收入综合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连平()、和平()、龙川()、东源()和紫金()的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1、2、3、4和16位。财政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人均财力(即人均占有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1年的97元/人增加到2004年的177元/人,年均增长。(二)财政支出保重点,群众利益大发展。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财政支出达到了“四保一发展”的目标,即财政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1—2004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45392万元,年均增长。“十五”期间,我市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发展,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相续建成投产,如“一区六园”工业园区、河龙、粤赣高速公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市体育馆,市文化广场,河源市技工学校,临江东江大桥,胜利大桥和“两江四岸”城市防洪堤等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发展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干部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2002—2004年,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均连续大幅度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将工资补助实行统一发放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使得干部群众工资收入比2000年翻了一番,切实分享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成果。农业、教育、科技和卫生等重点支出领域得到有效保障: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题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修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种粮大户补贴政策。2001—2004年,全市“三农”支出145003万元,年均增长;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科技教育投入,积极减轻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改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新教学大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2001—2004年,全市科教支出227946万元,年均增长。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卫生防疫问题和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如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保障面从困难居民逐步扩大到在职、失业、下岗待岗、离退休困难人员以及农村困难人员,保障标准市直从九五期间的120元/人提高到现在的172元/人,各县区城镇和农村的保障标准也得到了提高。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50979人享受“低保”救济,其中城镇居民19375人,农村村民31604人。今年“”特大洪灾造成灾民流离失所,全市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社保救灾救济资金6962万元,帮助灾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其中已安排全市受灾全倒户(含重危房户)重建家园资金3346万元,帮助灾民重建住房。2001—2004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23566万元,年均增长,救济抚恤支出28472万元,年均增长。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公共卫生防疫的投入,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安排3200万元加强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2003年“非典”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666万元购买医疗用品和设备,筹集资金15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和就医难问题。截止2004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75006人,覆盖率为34;今年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可达1102456人,覆盖率为。2001—2004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2761万元,年均增长34。(三)财政改革更深入,管理水平大提高。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建参考资料,少熬夜!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预算编制更科学,预算约束更得力。我市财政从2001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到2004年全面在所有市直182个预算单位铺开部门预算改革,各县区也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使预算编制由过去财政一家“闭门预算”改变为预算单位和财政共同编制的“开门预算”,变过去财政预算“一张表”为每个部门单位的“一本账”。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审核原则等全部实现了公开和透明;改变过去预算编制“基数加增长”的老办法,科学分析测算部门单位的各项收支,实行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统筹单位预算内外财力,细化部门单位收支预算,将每一项收支列到具体项目,部门单位有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办了什么事都清楚反映出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力明显增强。第二,财政支出更规范,资金支付更及时。2001年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关系,加强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采购资金从预算内扩大到了预算外,采购项目从一般办公用品设备扩大到特殊办公设备、公共基建项目、服务项目。2001年—2004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完成11076万元,年均增长,对比市场价节约。2003年开始启动国库改革试点,在设立机构、充实人员、健全制度和完善网络基础上,从2004年正式将市直20个部门单位纳入国库改革试点范围,到今年国库改革试点单位已经有151个,改革覆盖面达到90。国库改革后,单位和部门的所有资金都纳入到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管理,取消了各种收入过渡户,预算内、外财政性资金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性资金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账户设置改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支付改“资金流”为“指标流”,资金管理改“以拨列支”为“以支列支”等,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挤占的机会,提高了资金的拨付效率,方便了单位用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截止9月底,通过财政国库支付资金2167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6827万元(含个人工资部分15013),授权支付4843万元。第三,非税收入管理更规范,政府调控更到位。全市各级财政扎实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取消预算外收支挂钩的老办法,实行统收统支,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实行“两代两控”的管理方式。所谓“两代”,即对收入相对集中、数额较大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单位和项目委托银行统一代收;对收入比较零星、数额较小、不适合银行统一代收的单位和项目,实行部门代收、财政监管。所谓“两控”,即以票控收,收费单位一律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以户控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撤销和变更进行审批和监管,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控制规范单位财务开支。创新了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将政府垄断经营收入、公共资源站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土地收入实行“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壮大了财政实力,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2001—2004年,全市预算外收入完成135994万元,年均增长。第四,资产管理更健全、更完善。从2004年10月开始,市直财政牵头组织在市直单位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工作,经过自查自报、重点核查、资产处置和规范管理四个阶段,已经摸清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家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和《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设小金库、乱发滥发钱物现象发生。截至今年9月底止,已收缴单位应上缴财政资金5446万元,移交房地产产权面积887082m2,其中房产面积227472m2,地产面积659610m2,已移交市国资委经营性房地产面积22,,合同年租金1,785,720元。第五收入分配更透明、更规范。从2004年开始,市直财政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市直各单位收集掌握奖金津贴发放数据资料,制定财政统一岗位津贴发放工作方案,确定发放标准和发放范围,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岗位津贴,取消各部门单位自行设立的津贴奖金项目,改“暗补”为“明补”,解决了干部职工“同岗不同酬”问题,收入分配更规范和透明。(四)监管制度更健全,资金安全有效益。2001年以来,全市财政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财政管理的新任务和新特点,先后修改完善了大量的规章制度,涵盖了财政收支、财政改革、财政监督、理财行为和财政队伍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制定执行《河源市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河源市财政局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河源市财政局关于实行谈话制度的暂行办法》、《河源市财政局公开承诺制度》、《河源市省属水电厂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办法》、《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河源市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参考资料,少熬夜!产管理办法》、《河源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和《河源市财政局党组议事规则》等,确保了财政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督管理的方式从事后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监督方法从定期的突击检查变为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检查,监督内容从注重对外监督变为对外、对内监督并重。2001—2004年,全市财政受理工程评审项目873个,送审金额102040万元,审定金额87693万元,核减资金14346万元,核减率为。(五)队伍结构更优化,干部素质有提升。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全面贯彻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扎实抓好队伍建设。坚持分层次、有重点和多方位培训办法,不断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2001—2004年,全市财政系统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3512人次,参加学历教育615人,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58期,参训人员2325人次;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对中层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对缺额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加大干部内部轮岗交流力度,从各个侧面锻炼干部职工。20012004年,全市财政系统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103人次,公开招考20多人,干部内部轮岗98人次。同时,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了干部职工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做到了“常才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截止2004年底,全市财政系统共有1226人